DELETE 原帖由 arnoldau 於 11/9/2009 19:14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想問一下:
荔景站為何有時寫作「麗景」,
但又有另一圖作「貨港」(for kong)?
(不是應意譯作Container Port/Terminal的嗎 )
另外,
dennis28a版友所貼的70s路線圖,
為何石硤尾至九龍塘會伸出分支?
最後最後,
卑路乍(67年方 ...
1967年的方案中確實用上了「麗景」(而非「荔景」或「茘景」),據說是因為荔景邨前稱麗景邨,但屬真屬假就不得而知,有待考證矣。「貨港」的英文為甚麼是For Kong,也是不得而知。
石硤尾至九龍塘之間的分支,是聯絡觀塘支綫及九廣鐵路(英段)的。沒有記錯的話,當年的報告曾建議地鐵列車到港後,由九廣鐵路(英段)路軌進入地鐵路段,有錯請指正。
卑路乍站位於堅尼地城(寶翠園以西),屈地站位於石塘咀(寶翠園以東)。 本帖最後由 arnoldau 於 2015-10-1 12:58 編輯
DELETE
回復 34# 的帖子
當年火炭站還未有建立,但1967年的計劃中便已建議九鐵英段於禾寮坑增設車站,並與地下鐵路交匯。 本帖最後由 arnoldau 於 2015-10-1 12:55 編輯DELETE 原帖由 arnoldau 於 2009-9-12 13:3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還有一點想請教:
以下港島線車站的名字,是在哪年的方案出現的?
域多利(太后)站 炮台(炮台山)站 七姊妹(北角)站 芬尼(鰂魚涌)站 康山(太古)站
(以上是從維基發現的)
還有柴碼碼頭從何時開時更為杏花邨站? ...
基本上港島線車站的名稱,早已在 1981 年港島線招標時已落實其名稱。
不過太古站當時稱為太古城站,而杏花邨站當時稱為鯉魚門站。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9-9-12 14:1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不過太古站當時稱為太古城站,而杏花邨站當時稱為鯉魚門站。
印象中杏花邨站好似曾經叫過白沙灣站(未通車前)
唔知又係邊一個時期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