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A_S3_6:30am 發表於 2010-7-6 23:34

原帖由 DIH 於 2010-7-6 09:4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車側頂部用弧形線條,睇落去好似有點壓迫感,但可能實際上係加大了車廂空間。

前面外觀似M車更似烏蠅頭(早前的相片)、黑窗框似K車、
黃扶手同門內白色似千九、多用途扶手似輕鐵,兩鐵合併後的新車款真係集各家大成。;P ...


LCD要收藏在車身組件中嘛,
十分美觀,:loveliness:

扶手黃+銀,融合了SP同K的風格,但無用到三柱設計,另閃燈线路图繼續被保留:L

solomon 發表於 2010-7-7 00:07

Good! 有半座位, 早就應該!

ahbong 發表於 2010-7-7 00:55

如果這是最終設計,我就實在非常失望,同九鐵合併都依然故我,唔肯將九鐵新車的優點用在市區市列車上!
少扶手、門位中間又有柱,好明顯又會同現時車廂一樣,乘客一上車就霸住中間條柱而不會走入車廂中間。吊環少,乘客必須圍住扶手柱站立,最終車廂空間不能盡用。

himchan 發表於 2010-7-7 01:32

原帖由 93A_S3_6:30am 於 2010-7-6 23:2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剩係此相中,多用途空間有成一個+半個,
不知每卡共有多少個?....想搵位坐都難 :Q

http://i35.photobucket.com/albums/d189/kmb101and17/-hk_newtrain_clip_image001b.jpg

模擬車廂是把所有會出現的情況於幾個車廂中模擬出來,並不等於這些情況會在真實的車廂中同時出現

himchan 發表於 2010-7-7 01:40

原帖由 ahbong 於 2010-7-7 00:5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這是最終設計,我就實在非常失望,同九鐵合併都依然故我,唔肯將九鐵新車的優點用在市區市列車上!
少扶手、門位中間又有柱,好明顯又會同現時車廂一樣,乘客一上車就霸住中間條柱而不會走入車廂中間。吊環少,乘客必須圍住扶 ...

門位中間有柱是必然的,因門口位置經常有乘客通過,設吊環會碰到乘客的頭。九鐵新車的缺點就是太多吊環,沒有空間讓乘客通過,經常碰到乘客的頭,另外,吊環是不能讓小童使用的。

ahbong 發表於 2010-7-7 02:35

原帖由 himchan 於 2010-7-7 01:4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門位中間有柱是必然的,因門口位置經常有乘客通過,設吊環會碰到乘客的頭。九鐵新車的缺點就是太多吊環,沒有空間讓乘客通過,經常碰到乘客的頭,另外,吊環是不能讓小童使用的。 ...
我自己就不太認為,門位中間有柱是必然的事,總不能說香港所有列車門位中間都有柱,就認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門位中間沒有柱的設計!

我之前就在網上見過有外地的列車,門位中間沒有柱,而天花則裝上圓形的扶手引導乘客走入車廂中間。

至於碰到頭之說,就更奇怪了。西鐵列車都裝有兩排平衡的吊環,一排數目有十個之多,我又唔覺得西鐵列車的設計係讓乘客頻頻碰到頭,或者因為太多吊環而令乘客不會走進車廂中間,反而因為吊環數目更多,令乘客更自覺地走入車廂中間。

吊環當然不能讓小童使用,但這樣是不裝置吊環的理由嗎?小童不能使用,就要讓成人也沒有得用嗎?

KZ9314@YCC 發表於 2010-7-7 03:14

希望真車出黎除左都會係呢個設計外,亦希望車廂可以比呢個模型光猛

|_arco 發表於 2010-7-7 04:59

|_arco 發表於 2010-7-7 05:07

DIH 發表於 2010-7-7 12:37

我有本日本鐵路書,見到2007年投入服務的小田急4000系車內幾乎沒有直扶手,
成個地板都沒有種扶手,以頭頂高低不一的吊環代替,目的正正係增加乘客站立的空間及移動意欲。

以下連結內有車廂照片: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B0%8F%E7%94%B0%E6%80%A54000%E5%BD%A2%E9%9B%BB%E8%BB%8A_%282%E4%BB%A3%29

呢個設計可以防止細路跳鋼管舞添。
如果港鐵都係咁做,又會畀人嘈佢無照顧有需要人士架喇。
頁: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港鐵市區綫新列車 及 荔枝角站D4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