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nisung
發表於 2010-8-30 09:39
其實專線小巴有無每年一度的路線檢討呢
類似巴士公司每年的路線規劃大網
如果有
一些乘客較少的路線可以每年處理一次
減少麻煩
JU2541
發表於 2010-8-30 10:21
原帖由 dennisung 於 2010-8-30 09:3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專線小巴有無每年一度的路線檢討呢
類似巴士公司每年的路線規劃大網
如果有
一些乘客較少的路線可以每年處理一次
減少麻煩
你係老細
你肯唔肯放返部車出黎先?
KC3555
發表於 2010-8-30 11:29
原帖由 238X 於 2010-8-30 00:5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310M 初開線時我有一次搭入青衣,
埋怨佢唔早開車。佢火起上來同我理論,
佢話牌費幾百萬嚇死人。唔知你有無將呢一樣計埋入成本。
如果有,似乎又突顯小巴唔夠、資源錯配,
否則無理由牌費咁貴。
其實我始終覺得你咁講有少少誇張。
唔係話你危言聳聽,但呢 D 野無理由完全無利可圖、
前景黯淡、要靠政府補貼吧?講到尾,人都要出街的,
亦無可能人人自己揸車、搭鐵吧?
定係而家巴士、小巴、村巴三種道路客運系統
壁壘太分明,搞到好多地方都無彎轉?
牌費屬於小巴商的成本,運輸署不計算在司機的成本內。
一條新號碼小巴線要經過招標程序,中標才有路線經營權,
大小巴商可以透過賣小巴牌俾細公司去獲得利潤,
小小巴商要靠他們供應車或者靠有配額可以去車行買車,故此生存相當困難。
現時例如馬氏可以靠小巴起家,都係因為不停收購炒賣小巴牌,咁樣都夠佢賺,令佢車隊源源不絕。
佢本身自己咁多車,根本條線蝕成點,佢都唔會太在乎。當然,錢無人會嫌多。
好以502咁搵得咁開心,收支仍然話未平衡,
基本上都係因為手頭小本經營,牌費令到小巴商難加車,買車好似供樓要還息俾財務公司,
小巴商將小巴做抵押,又要支人工,一部小巴一個月營辦商的成本坐底都六七萬一個月。
如果以呢兩個例子去睇,就應該會明白細小巴商同大小巴商的分別。
點解某幾間小巴商可以幾乎壟斷市場。
小巴牌費咁貴,係唔係因為小巴唔夠、資源錯配?
某程度上係因為小巴配額只有4350個,當市場無供應,價錢自然升高,
大小巴商手持小巴牌唔放,佢地身家咪不停暴漲囉。
leochill
發表於 2010-8-30 14:03
同意獨截者話大巴/小巴/村巴太過壁壘分明,
理論上大/小/村巴各自分工, 好似好理想, 但個機制做左咁多年,
越來越多 "例外" o既情況出現, 令呢個分工模糊起來。
對呢個咁複雜o既問題, 我不敢講有咩解決問題o既建議, 只係有些少感想而已。
當初小巴發牌時不知道政府和小巴商訂立了什麼合同/協議,
例如是否要保證小巴經營環境永遠不變? 又或者政府有冇咩情況下可以收返個牌?
我意思係, 世界會變, 鐵路會變, 大巴會變, 無理由小巴唔會,
那怕係要用二十年, 如果今日認清有咩要做就應該要起步。
大/小/村巴三界係咪可以更多o既合作/合併?
可能到最後會令小營運商更難經營, 我都唔想見到,
咁政府有冇一d 措施去保障小營運商呢?
我之前講o既44號線轉大巴, 並唔係交畀大巴公司經營,
而係繼續由小巴公司經營, 就好似村巴咁,
$13.8 跑屯門上水, 比$17 跑灣仔中環似乎更好搵。
乘客方面, 如果由2分鐘一班變成6分鐘一班, 我相信不會是大倒退吧?
至於一些客少但必須的路線 (所謂 socially vulnerable), 如坪洋線,
也就不如老實地補貼營運商吧, 反正小輪都會開補貼先例了,
當然, 補貼條件及細則應該要訂得比小輪的更準確/仔細。
KC3555
發表於 2010-8-30 15:20
原帖由 leochill 於 2010-8-30 14:0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我之前講o既44號線轉大巴, 並唔係交畀大巴公司經營,
而係繼續由小巴公司經營, 就好似村巴咁,
$13.8 跑屯門上水, 比$17 跑灣仔中環似乎更好搵。
乘客方面, 如果由2分鐘一班變成6分鐘一班, 我相信不會是大倒退吧?
如果係咁,小巴司機要再培訓做旅遊巴司機,才可以駕駛旅遊巴車型。
司機由200餘個裁減到只剩70餘個。
還有,綠小係專利制度,轉左做村巴就不受專利條款約束。
但係運輸署現行邨巴制度又唔能夠批到咁樣的服務俾小巴。
加上運輸署係屬意邨巴轉營做綠小可以加強監管。
而現有新申請邨巴線只可以往就近鐵路站或市中心作接駁,
政策上有衝突,可行性亦低。
Kevin
發表於 2010-8-30 16:34
原帖由 ricky619 於 2010-8-27 11:1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又新界11A, 141 其實仲有冇服務?
11A好似開線1個月左右已經唔覺有車行, 而家應該係用11分段做埋
喜龍有車都囉黎行11M啦, 有時坑口站11M冇車,
有11埋站站長會叫架有客o既11攪11M清客, 但坑口北o的客多得佢唔少 :L
leochill
發表於 2010-8-30 16:35
原帖由 KC3555 於 2010-8-30 15:2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係咁,小巴司機要再培訓做旅遊巴司機,才可以駕駛旅遊巴車型。
司機由200餘個裁減到只剩70餘個。
還有,綠小係專利制度,轉左做村巴就不受專利條款約束。
但係運輸署現行邨巴制度又唔能夠批到咁樣的服務俾小巴。
加上運 ... 誠如你所提及有咁多限制, 不正正係反映出現行制度回應客量變化時十分無彈性?
有客轉大車唔得, 無客轉細車/削線又唔得。無言了~~
JU2541
發表於 2010-8-30 17:38
原帖由 leochill 於 2010-8-30 16:3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誠如你所提及有咁多限制, 不正正係反映出現行制度回應客量變化時十分無彈性?
有客轉大車唔得, 無客轉細車/削線又唔得。無言了~~
現時真係咁....
太多配額就的確會出現咁既情況
加上以鐵路為主,再加上之前批落太多線
就造成呢個現象
無客線即使蝕 但都霸住左部車響度.....話哂都六百幾萬一個牌..
起碼大時大節都有部車幫補下
配額制初訂立時一定係,,,,歷史有返咁上下,,,好多年前霸左好多部車既公司有著數
新公司要加車就拎咁大舊錢買個牌返黎
[ 本帖最後由 JU2541 於 2010-8-30 17:42 編輯 ]
KC3555
發表於 2010-8-30 17:58
原帖由 leochill 於 2010-8-30 16:3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誠如你所提及有咁多限制, 不正正係反映出現行制度回應客量變化時十分無彈性?
有客轉大車唔得, 無客轉細車/削線又唔得。無言了~~
無辦法,巴士公司小巴公司要加班減班又要向運輸署申請,又要寫Report,
所以乜野都要偷雞做,一句「恕不另行通知」去免責。
你可以話政策僵化,但如果政府無積極監管,現時周街小巴同巴士,
甚麼鐵路為骨幹,藍天行動根本做唔成。
jx6215
發表於 2010-8-30 23:04
原則上呢...其實學當時管紅小咁
做一隻過渡性既東西出黎
並以更嚴格既條例去管佢
就自自然然解決左好多野
只係事在人為
沒有做不成的事 只有不做事的人 不做事的官
*一架大村巴起碼都49座
起碼取代左三架小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