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時話,九巴引入ME後,為何無再引入平冶產品???
話時話,九巴引入ME後,為何無再入平冶產品???九巴唔係對O305既車型+性能好滿意咩!!!而且對我離講O405都係一個十分理想既對象,再加上O405而性能,車型,科技應該會優先過O305,同O405係歐洲大陸絕大國家+新加坡&澳洲都有O405,証明O405車質良好,錦點當時九巴又唔引入呢,O405就算唔入雙層都應該可以入單層,就算九巴唔入,點解當時城巴又唔考慮入呢???? 車價貴....不過我諗最大問題,一來有些改裝做成同仁孚不和第2是經代理訂車這點也不理想....九巴好像喜好上都是直接同廠傾
就算Volvo其實都不是經香港代理去做...而ADL跟Scania都是廠做翻香港地區的 入咗ME之後,九記都問過平治,
不過新訂單要三軸雙層版O305,但平治無發展三軸底盤,
所以冇新嘢到:L
另外嘅O405,本身嘅車身設計都唔啱市區用,
選擇都有好多,九記揀咗AM,AN同AA
城記有262,B6,都係時間問題:Q
[ 本帖最後由 AVW21 於 2011-11-20 20:47 編輯 ] 原帖由 AVW21 於 2011-11-20 20:37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入咗ME之後,九記都問過平治,
不過新訂單要三軸雙層版O305,但平治無發展三軸底盤,
所以冇新嘢到:L
另外嘅O405,本身嘅車身設計都唔啱市區用,
選擇都有好多,九記揀咗AM,AN同AA
城記有262,B6,都係時間問題:Q ...
為何O405本身嘅車身設計都唔啱市區用呀??? 原帖由 AVW21 於 2011-11-20 20:37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入咗ME之後,九記都問過平治,
不過新訂單要三軸雙層版O305,但平治無發展三軸底盤,
所以冇新嘢到:L
另外嘅O405,本身嘅車身設計都唔啱市區用,
選擇都有好多,九記揀咗AM,AN同AA
城記有262,B6,都係時間問題:Q ...
平治O 305沒有單一嘅三車軸底盤,三車軸只有更長身掛接式底盤才有! 我就覺得Benz都吾愁做吾到九記生意, 又要三軸, 車內外又要改鬼死咁多野. 又吾系等九記開飯, 加上西歐大把國家搶住要O405, citaro. 為香港單一市場design三軸底 成本效益點睇都吾高得去邊 原帖由 AVW21 於 2011-11-20 20:3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入咗ME之後,九記都問過平治,
不過新訂單要三軸雙層版O305,但平治無發展三軸底盤,
所以冇新嘢到:L
另外嘅O405,本身嘅車身設計都唔啱市區用,
選擇都有好多,九記揀咗AM,AN同AA
城記有262,B6,都係時間問題:Q ...
其實唔明點解九巴當年想要3軸板本, ME雖兩車軸但車長已是11m, 同九巴後來訂的11m巴士載客量相若, 除非九巴當時想BENZ為佢設計12m,... 但BENZ出完後沒幾耐, 九巴已改訂11m巴士作為主力,故不相信"九記都問過平治,不過新訂單要三軸雙層版O305 " 此說.. 原帖由 blueblue 於 2011-11-22 03:17 P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唔明點解九巴當年想要3軸板本, ME雖兩車軸但車長已是11m, 同九巴後來訂的11m巴士載客量相若, 除非九巴當時想BENZ為佢設計12m,... 但BENZ出完後沒幾耐, 九巴已改訂11m巴士作為主力,故不相信"九記都問過平治, ...
要3軸版本的原本﹐其實某程度上係受載重量所要求。
3軸車的負重比2軸為多﹐即使同是11米車﹐都可以載更多人(以有足夠空間計)﹐而政府也曾經修改計算乘客重量的公式﹐令當時不少巴士都要CUT 企位去符合法例要求。九巴點都要做番一手準備﹐以防日後11米2軸車唔能夠合法地去用盡空間載客。
而我也聽過﹐要3軸的原因﹐也是同想發展冷氣車有關﹐因為只有3軸車才可有條件裝冷氣(2軸車會過重)。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1-11-22 15:2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要3軸版本的原本﹐其實某程度上係受載重量所要求。
3軸車的負重比2軸為多﹐即使同是11米車﹐都可以載更多人(以有足夠空間計)﹐而政府也曾經修改計算乘客重量的公式﹐令當時不少巴士都要CUT 企位去符合法例要求。九巴點都要 ...
師兄解釋得好詳細, 先謝!
不過其實有一樣野我不太明白, 當年城巴C101兩軸巴士, 又要承托冷氣及額外推動冷氣的引擎, 是怎樣可以通過檢測出牌呢?
回復 9# 的帖子
真正修例係93,94 年,令短蘭、短龍要改到三擔 原本短龍係有考慮設計成兩擔另外 改乘客上限 以雞、鴨情況尤為顯著 大概減左十幾個企位 修例無追溯使用中的車款 但變相續牌有壓力
而主力買11 米車同時又唔再同benz 訂車 亦有一個可能係改12 米訂單而黎
平治會唔會比英國車貴呢?又係一個問題
O305 本身係為新加坡而提供 九巴係83 年同新加坡交流時 認識到呢款車嘅特性
當然 唔買都有更多因素係後面 例如需要集中維修、額外嘅維修條件、額外嘅訓練
實務操作上 兩擔同三擔即使設計到軸距一樣 頭到軸、軸到尾嘅差異要克服 尤其係轉動時
呢樣野睇得更清楚嘅可能係對面海嘅樣板車 例如AL 身上
[ 本帖最後由 DT716@71A 於 2011-11-22 16:20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