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BL100 發表於 2012-7-12 17:25

原帖由 ~誰@359~ 於 2012-7-12 17:1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只要唔怕畀人尋仇,紅小講乜野都係可以無視既

不過就算唔考慮紅小因素,901行窩打老道的確好過行漆咸道北,
因為紅隧口(同佐敦道)真係好塞,
901咁行多數快過行漆咸道北,同時
俾到西區客一個相當快的途徑去油麻地同旺角信和/家樂商場一帶。

~誰@359~ 發表於 2012-7-12 17:30

原帖由 GL3789 於 2012-7-12 14:0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慈雲山>銅記/灣仔係既有路線
點解唔全日,係咪真係有錢都唔賺?

你話唔應該否定一個需求,我無講過無需求
但係需求係咪大到必須開辦全日專利巴士線?
我希望你能夠指出有幾大的需求,釋除疑慮 ...
紅小夠唔夠車?夠唔夠人?
佢唔開,你又知人地唔想做?會唔會係人地想做但做唔到?

你問「現在的服務不合理嗎? 既然咁有需求,點解紅van都唔全日?」
即係你既立場係,如果紅van都唔全日,「咁有需求」就係錯

我作為讀者,「咁」呢個字對我而言只係助語詞,成句冇左果粒字都係通
「既然咁有需求,點解紅van都唔全日?」同「既然有需求,點解紅van都唔全日?」兩句其實冇分別
所以我既理解係,你既問句已經間接指出慈雲山冇需求

除非你既「咁有需求」係好多人,而「有需求」係好少人,你要咁樣兜我都冇辦法
同埋兜得到,都證明唔到「冇紅小就代表果個服務,係冇需求或只係有極低需求」

[ 本帖最後由 ~誰@359~ 於 2012-7-12 17:31 編輯 ]

S3BL100 發表於 2012-7-12 17:38

原帖由 KC3555 於 2012-7-12 17:0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另641方面,如果真係淨靠四彩同啟德啟業,真係唔夠做非繁忙時間,而觀塘市中心又無特快行東廊路線,
事實上,非繁忙時間有東廊線直到觀塘,我諗地鐵客會受,吸到地鐵客.
至於係咪真係兜,我的定線係宏光道直出啟福道,啟福道行橋直到觀塘市中心.
另目的亦係填補101路線空缺的觀塘至九龍灣但又不願經北角炮台山的空位,
而以前開141的目的正是強化觀塘及九龍灣直達灣仔中環的訴求,現今可作的唯有強化,
雖然時代係有改變,但如果641不能擔當特快及填補縮短101的角式,恐怕101縮短更易泡湯.

明白你的考慮,但係我始終有保留。
觀塘<->中環特快可以用619P加班加回程解決,
而我亦覺得619P長遠有潛力全日。
而啟德、啟業麗晶、三彩呢條過海線如果只做灣仔中上環,
而唔做北角至銅鑼灣一段,尤其是銅鑼灣呢個任何時段都保證有客的地點,
恐怕三彩至九龍灣之間一段,非繁客量會相當慘淡。

三彩、啟業麗晶同啟德各自一定無法獨立成線,但係加埋人口都有成十萬,
要開一條過海線去中上環,繁忙時間無問題,
但係非繁忙時間,做多北角銅鑼灣好過唔做 -- 尤其是
啟德行東隧過海去中上環根本唔係好直接,
沙中線開左之後,啟德搭641去中上環根本無吸引力。
同一時間,九龍灣商貿區去港島,尤其是北角同灣仔中上環,唔見得好方便。
要行/搭shuttle去德福轉地鐵,641如果做到一程過,九龍灣之後直上觀繞,
對呢班客絕對有好大吸引力;亦要做埋電車路同銅鑼灣,
先可以確保繁忙時間兩個方向都夠客。
雖則當初141/641開線係為左觀塘<->灣仔/中上環特快,
但係隨著時代轉變、九龍灣發展,角色定位毋需一成不變。
況且觀塘<->灣仔/中上環特快可以用619P加回程(經灣北直上東廊)或全日解決,
而619港島方向行清風街天橋又根本唔係好慢,
到底觀塘有幾多人會專登搭閣下的641過海,我實在有少少懷疑。
只係回程619實在太慢。

[ 本帖最後由 S3BL100 於 2012-7-12 17:40 編輯 ]

GL3789 發表於 2012-7-12 17:49

原帖由 S3BL100 於 2012-7-12 16:3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紅van到唔到中環?有需求就紅van一定開得成線?

仲有慈雲山同竹園比根本係搵錯對象,
竹園行去黃大仙站起碼係合理步程,人口連慈雲山既一半都唔知有冇,
但係慈雲山除左朝早幾班302就無車去中上環,
黃大仙有條113但係就唔多 ...

有幾多人口與需唔需要開線唔一定有關係
北區人口有約30萬(2011年計),點解開條全日過海巴士線都開唔到?
大埔區人口約29萬(2011年計),點解得307一條線全日巴士線?

多一條線,短程接駁路線就要減班,咁究竟影響既人係咪多過受惠既人?
還是你覺得係需求不變既情況下,增加供應為居民提供多一個選擇係理所當然,唔需要理會資源過剩既問題?
將113拉上慈雲山,可能係一家便宜兩家著,但整體交通服務供應就一定需要調整
會唔會真係咁簡單居民唔洗付出就會多一條線?

一句加轉乘就可以彌補削減服務既問題
另一邊廂慈雲山要合理服務就offer條線俾佢
我真係替白田/石硤尾既居民可憐

KC3555 發表於 2012-7-12 17:52

原帖由 S3BL100 於 2012-7-12 17:3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明白你的考慮,但係我始終有保留。
觀塘中環特快可以用619P加班加回程解決,
而我亦覺得619P長遠有潛力全日。
而啟德、啟業麗晶、三彩呢條過海線如果只做灣仔中上環,
而唔做北角至銅鑼灣一段,尤其是銅鑼灣呢個任何時段都 ...

呢D問題事實上我全部都諗過,但係始終地鐵都係一個麻煩的因素,
彩盈最近地鐵站,啟業同麗晶51M密密有車到地鐵站,
但係再去埋北角銅鑼灣,同地鐵線重疊,我的保留就是如此,
就算飛觀繞不停站直落北角,但班次令人卻步.我覺得無得爭,
因為地鐵已經覆蓋北角,銅鑼灣核心位置.
619因為屋邨距地鐵站嚴重偏遠,故此有一定優勢.
但619P全日機會比641低,因為有619的資源為障礙,相反641卻自己資源獨立.

[ 本帖最後由 KC3555 於 2012-7-12 18:02 編輯 ]

S3BL100 發表於 2012-7-13 12:00

有時覺得覺下的邏輯真係相當奇怪。

原帖由 GL3789 於 2012-7-12 17:4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有幾多人口與需唔需要開線唔一定有關係
北區人口有約30萬(2011年計),點解開條全日過海巴士線都開唔到?
大埔區人口約29萬(2011年計),點解得307一條線全日巴士線?

點可以搵北區大埔比?
上水/粉嶺新巿鎮大部份人口近鐵路,鐵路過海相當方便,價錢時間都有優勢。
至於大埔,個新巿鎮設計到根本一條巴士線已經可以覆蓋晒差唔多成大個大埔,
有冇需要開多條過海線?太和、運頭塘就免了,太近鐵路。

人口從來唔係唯一因素,只不過慈雲山假假地都係巿區,
的確有返十萬人口,去鐵路站要駁多程車,
人口夠、駁多程車過海方便程度遠不及一程車直過,
已經係支持到多一條全日過海線去中上環的條件,
實際亦絕對應該有條全日過海線去中上環。

而家條113彩虹至黃大仙空載,沿途有鐵路的地方,
想要巴士過海、鐵路過海去中上環又得,偏偏113無咩人搭。
但係山上無鐵路,又無全日巴士一程過中上環。
莫非可以無視資源失衡的事實?
而家只係將113搬上山,你只係係咁質疑唔夠客,
但係唔好意思,我係無加過資源落去喎,
將資源由一D已知無客的地方,重新分配去一D潛力大好多的地方,
令到條線多返D客搭,又有咩問題?你話證明唔到夠客,
但係你又證唔證明到,113搬上山之後會因為山上無客而搞到營收更差?
你根本答唔到,因為113東段已經無得再差,山上就算少人揀佢都唔會差過而家,
客量只會增加而唔會減少。

多一條線,短程接駁路線就要減班,咁究竟影響既人係咪多過受惠既人?
還是你覺得係需求不變既情況下,增加供應為居民提供多一個選擇係理所當然,唔需要理會資源過剩既問題?
將113拉上慈雲山,可能係一家便宜兩家著,但整體交通服務供應就一定需要調整
會唔會真係咁簡單居民唔洗付出就會多一條線?

你的諗法真係好奇怪,
慈雲山小巴駁地鐵主導係事實,但係都要搞清楚點解會咁先。
慈雲山班次見得人的對外線得3D、5C、116三條,
去旺角、尖沙咀都係兜餐飽,去中環更加無全日車,
亦係因為咁令到小巴坐大。
而家小巴已經嚴重唔夠載,下繁黃大仙打蛇餅等起碼十幾架先上到,
小巴車鏈又塞住晒D路,加劇區內交通擠塞。
小巴係咪開得越密越好?係咪可以無視小巴效率低、小巴主導帶來的交通問題?
小巴係咪有能力、適合應付慈雲山對外需求?
如果將一d本來搭小巴的客,分流返去其他交通工具,
咁真係需要小巴駁地鐵的客都可以快d上車,
少左小巴行,d路無咁塞,車程都順好多,難道呢D好處唔需要考慮?
小巴班次可能只係拉疏幾十秒至一分鐘之間,係咪拉疏少少、配合返個需求都唔得?
係咪拉疏果幾十秒都要計較?係咪唔使考慮埋排隊至上到小巴所需實際時間?

一句加轉乘就可以彌補削減服務既問題
另一邊廂慈雲山要合理服務就offer條線俾佢
我真係替白田/石硤尾既居民可憐

都係果句,白田/石硤尾有幾多人要去西區?
慈雲山有幾多人要過海返工?
仲有呢,我從來唔係將白田/石硤尾來往西區的資源就咁交俾慈雲山,
113我無諗過咁快就加班加車俾佢,
我只係因為開左條111A同901,填晒104西區最主要角色,
先至由104抽資源過去咋喎。104縮短後,
班次更穩定、減少西區一段空載浪費,莫非又係唔使考慮呢D好處?

S3BL100 發表於 2012-7-13 12:03

原帖由 KC3555 於 2012-7-12 17:5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呢D問題事實上我全部都諗過,但係始終地鐵都係一個麻煩的因素,
彩盈最近地鐵站,啟業同麗晶51M密密有車到地鐵站,
但係再去埋北角銅鑼灣,同地鐵線重疊,我的保留就是如此,
就算飛觀繞不停站直落北角,但班次令人卻步.我覺得無得爭,
因為地鐵已經覆蓋北角,銅鑼灣核心位置.
619因為屋邨距地鐵站嚴重偏遠,故此有一定優勢.
但619P全日機會比641低,因為有619的資源為障礙,相反641卻自己資源獨立.

正正就係因為啟德、啟業麗晶、彩德彩福唔近地鐵,
所以先至唔係點同地鐵重疊。如果驚去埋北角銅鑼灣同地鐵重疊的話,
灣仔中上環一段一樣係同地鐵重疊。

至於班次,15分一班其實一樣有得爭,反正駁少左程車,駁車都要時間,又要額外車費。

GL3789 發表於 2012-7-13 16:58

原帖由 ~誰@359~ 於 2012-7-12 17:3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紅小夠唔夠車?夠唔夠人?
佢唔開,你又知人地唔想做?會唔會係人地想做但做唔到?

你問「現在的服務不合理嗎? 既然咁有需求,點解紅van都唔全日?」
即係你既立場係,如果紅van都唔全日,「咁有需求」就係錯

我作為讀者,「咁」呢個 ...

你唔洗將我句說話定性為零需求
如果係零需求,即係一個客都無,咁明顯與事實不符

一架小巴與一架巴士載客量相差咁遠
紅van唔開全日同錢作對,其實係咪值得深思有無需要多一條線過海?

GL3789 發表於 2012-7-13 17:02

原帖由 S3BL100 於 2012-7-13 12:0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有時覺得覺下的邏輯真係相當奇怪。

點可以搵北區大埔比?
上水/粉嶺新巿鎮大部份人口近鐵路,鐵路過海相當方便,價錢時間都有優勢。
至於大埔,個新巿鎮設計到根本一條巴士線已經可以覆蓋晒差唔多成大個大埔,
有冇需要開多 ...

清河/聯和墟/雍盛都要駁腳車先到港鐵站
當然可以行15-20分鐘(慈雲山落黃大仙都係),情況不盡相同
所謂合理服務對慈雲山及北區原來係有唔同詮釋,真係同人唔同命

用你既論調,慈雲山已經有116,有無需要再開多一條過海線?
這從來解釋唔到點解大埔咁多人口都係得一條,偏偏慈雲山就可以有2條或以上
係咪有特別優待? 如果慈雲山有2條,307P更應該全日服務
上葵/青衣比慈雲山更需要一條全日過海線,對嗎?

慈雲山係市區,與有無需要開多條線係兩碼子既事
單純話該區人口多、潛力大就拉條線上去
忽略需求既問題,咁同其他人話無直車所以要開條線/延長某路線有何分別?

既然慈雲山小巴接駁港鐵已經係主導,開多條線改唔改變到居民乘車習慣?

係104縮短既問題上既然你可以無視小數人的既有利益
如以大局著想113可以減班、縮短再加轉乘,令到途經中環既巴士數量減少
咁先至係最大得益,係咪?

[ 本帖最後由 GL3789 於 2012-7-13 17:24 編輯 ]

dippy 發表於 2012-7-13 18:57

頁: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重組101, 641,增設111A, 641P及901 (更新方案#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