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擬年底動工, 2018 年啟用
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se/panels/tp/papers/tp0419cb1-837-4-c.pdf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擬年底動工, 2016 年完成大嶼山至港珠澳橋口岸一段, 2018 年完成港珠澳橋口岸至屯門一段。 到時屯門河面又多條主幹,東西山谷的屯門有無著數真係唔知
但我知民建聯點X吹話民主黨點阻屯門發達,又唔講多條村會插左條公路入黎,....:o 唔知佢既快速道路編號係乜呢? 造價要400幾億, 到時可能又要再撥款:L
條隧道唔係同屯門西繞道一齊起, 遲下分分鐘搞到皇珠路塞車
仲有收費廣場下面好似有條隧道俾收費員過:o 想問一個歷史問題 :
在新機場規劃興建的年代﹐會唔會興建接駁屯門(或其他地區)的道路?
即係簡單講﹐初期因為交通流量低而暫不興建﹐去到車流增加便可按原有計劃去建新路。
我家人成日講﹐邊有機場只有1條橋進出架。1條路都會有﹐但係條路有什麼事﹐都可以短時間內在這條路附近起到臨時路。
但係大橋一旦有問題唔用得﹐便會斷絕所有對外接駁﹐要起新橋仲要好幾年。
俗d講句﹐如果有一日青馬橋上面有一個神秘盒﹐上面又寫上「生人勿近」﹐又有恐嚇信﹐作為警察會唔會封橋?
到時又無車又無鐵路進出大嶼山﹐都唔知會有幾亂。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3-4-17 10:4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想問一個歷史問題 :
在新機場規劃興建的年代﹐會唔會興建接駁屯門(或其他地區)的道路?
即係簡單講﹐初期因為交通流量低而暫不興建﹐去到車流增加便可按原有計劃去建新路。
我家人成日講﹐邊有機場只有1條橋進出架。1條 ...
印象中只有十號幹線,由堅尼地城經海底隧道去竹篙灣,然後經青龍大橋、隧道去藍地交匯處駁返而家后海灣幹線
前者因為唔填海而擱置,後者據講係大欖隧道投資者反對而擱置 早期係有考慮過建深馬大橋 (深井-馬灣) 及/或 青龍大橋 (青龍頭-大嶼山), 不過後來就冇晒影, 如果唔係, 嗰一帶將由四面八方的吊橋圍起來。
http://www.epd.gov.hk/epd/english/environmentinhk/eia_planning/guide_ref/images/case1-pic5.gif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003/02/0302070.htm 原帖由 syp 於 2013-4-17 11:07 A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早期係有考慮過建深馬大橋 (深井-馬灣) 及/或 青龍大橋 (青龍頭-大嶼山), 不過後來就冇晒影, 如果唔係, 嗰一帶將由四面八方的吊橋圍起來。
http://www.epd.gov.hk/epd/english/environmentinhk/eia_planning/guide_ ...
如果用這2個方案 + 屯門連接路去比較﹐屯門方案會似乎好一點。(以交通角落去看)
深馬 : 這個方案最差﹐解決唔到現有汲水門大橋(馬灣至大嶼山)只有一條路的問題。
青龍 : 可做到2條路入大嶼山﹐解決其中1條橋要封閉的影響﹐但接駁位在青龍頭﹐唔係太方向屯門及天水圍的交通。可能當年未有深圳灣口岸﹐所以才有此方案。
我自己覺得﹐新路唔好再用橋的方式﹐用隧道會好一點﹐這是與惡劣天氣可以持續開放使用有關。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3/4/17 12:1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深馬 : 這個方案最差﹐解決唔到現有汲水門大橋(馬灣至大嶼山)只有一條路的問題。
會有第二條汲水門橋
我自己覺得﹐新路唔好再用橋的方式﹐用隧道會好一點﹐這是與惡劣天氣可以持續開放使用有關。
要看海床深度是否適合 依家新路的確用隧道,邊個話係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