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t505 發表於 2013-11-18 19:05

[造馬相] 通道式輕鐵列車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823/10922883973_c36ecc3bb0_b.jpg

p.s. 以下純為理想: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478/10922203485_8a1d812ab1_b.jpg

DIH 發表於 2013-11-18 23:35

唔好咁冇大志,我建議你睇下外國多節電車的連結方式。

lrt505 發表於 2013-11-19 00:14

原帖由 DIH 於 2013-11-18 23:3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唔好咁冇大志,我建議你睇下外國多節電車的連結方式。

http://www.trampage.de/data/Wagentypen/20120228_U5-50_Kalbach.jpg
Source: trampage.de

這些長車身輕軌列車在香港可能用不著,因為香港地「一開波」就會話起「重型鐵路」,輕鐵電車就留返做短途接駁。

GR1473 發表於 2013-11-19 17:10

ate_58x 發表於 2013-11-19 20:19

請問第一張想整到咁點轉彎??:L

lrt505 發表於 2013-11-19 22:17

原帖由 ate_58x 於 2013-11-19 20:1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請問第一張想整到咁點轉彎??:L

http://www.trampage.de/data/Wagentypen/20120228_U5-50_Kalbach.jpg
Source: trampage.de

上圖是德國法蘭克福「混合式輕軌(Stadtbahn)」(U-Bahn Frankfurt)的U5-50型列車,圖中四卡全長約50米,設計彎度半徑為25米。

若西北輕鐵能設計至使用「雅閣式轉向架」(Jacob's Bogie),39米長的列車轉向架距離為11.0、9.2、11.0米,應該可以在現有軌道上行走。

kmb113 發表於 2013-11-19 22:30

http://i37.photobucket.com/albums/e95/kmb113/EuroBus/Berlin/_MG_1715.jpg
http://i37.photobucket.com/albums/e95/kmb113/EuroBus/Berlin/P7262235.jpg
其實太長香港真係用唔著... 短短地用柏林依款都OK既

[ 本帖最後由 kmb113 於 2013-11-19 22:31 編輯 ]

waterboy1984 發表於 2013-11-20 11:18

連埋左靈活性太低,方便/需求又唔高

lrt505 發表於 2013-11-21 06:16

原帖由 waterboy1984 於 2013-11-20 11:1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連埋左靈活性太低,方便/需求又唔高

現時輕鐵拖卡載客部分,前卡車尾與後卡車頭,相隔大約有3米距離,若能善用這個空間,大約可以多載30-40人。

此外,減少了一套駕駛設備(現時12xx也有後備台)亦對降低成本有所幫助。

現時輕鐵已沒有太多空間加密路段班次,若要提高客量增加拖卡較為適合。因此,擴充車隊不應只再購買「單卡」,令駕駛室的運用率下降及浪費潛在的載客空間。

ccya965041 發表於 2013-11-22 01:46

原帖由 lrt505 於 2013-11-21 06:1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現時輕鐵拖卡載客部分,前卡車尾與後卡車頭,相隔大約有3米距離,若能善用這個空間,大約可以多載30-40人。

此外,減少了一套駕駛設備(現時12xx也有後備台)亦對降低成本有所幫助。

現時輕鐵已沒有太多空間加密路段班次,若要提 ...

你所講既雖然有理,的確可以增加可載人數,不過就唔夠靈活,
如果改成通道式,頭卡同尾卡都唔可以單獨行駛,不能夠臨時改為單/雙卡

仲有,呢D通道式既連接位,可能需要更多維修,一旦老化有可能漏水,
所以個人認為保留現有既設計已經足夠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造馬相] 通道式輕鐵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