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MFHK
發表於 2014-1-7 21:13
原帖由 JF1261 於 2014-1-7 15:2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硬唔係重點, 重點係我唔知點解佢設計到好桶型
完全唔好坐
新E500 唯一改善左係頭枕, 歐五蛋我覺得角度唔係咁好
新頭枕就改善左好多, 起碼適合我先:lol
其實最好坐都係E400果隻, 唔知點解新E500 咁差...
我坐過一次老九既E400,的確好坐,承托力好,坐壁又夠兜,比城記E400好得多:victory:
其實我自己就好buy桶型椅,如果成張櫈設計岩,坐壁、椅背角度洽到好處,桶型椅承托力會比較好,當然桶型椅對身形比較大隻既人來講可能會坐得比較辛苦:lol
3ASV174
發表於 2014-1-8 00:34
原帖由 epsilon 於 2014-1-7 18:0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講咩橫位、摺椅,而家冇人要求/贊成無止境提升載客量,
只係回復舊金車時代行距,糾正初代直車趕客嘅錯誤啫,
我對呢個程度嘅修改樂於接受,唔代表我歡迎變本加厲。 ... 今時今日因為車身設計不同,巴士上層地台既長度已經不如上一代金巴,
而且無論用方梯定新曲梯,條梯都比上一代金車長左係鐵一般事實。
情況最差既右邊車廂,下層根本都無辦法放返上一代金巴咁多行,上層又點會係回復舊金車既行距?
事實就係方梯車上層行距比起上一代 59 座金巴係更窄左一截,根本一坐落去就知道。
而且第一代低地台車上層裝 59 座都只適用於九巴,
事實上新巴好快已經知錯,除左最早期訂既車同 60xx 外,其他車已經改返做 57 座。
tkf_2005
發表於 2014-1-8 01:53
原帖由 3ASV174 於 2014-1-8 00:3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今時今日因為車身設計不同,巴士上層地台既長度已經不如上一代金巴,
而且無論用方梯定新曲梯,條梯都比上一代金車長左係鐵一般事實。
情況最差既右邊車廂,下層根本都無辦法放返上一代金巴咁多行,上層又點會係回復舊金車既行 ...
可行辦法,等遲下12.8m車過哂所有測試,先能夠大手引入改善
相傳12.8m只係多一排位,現有於ATENU上O既REVO S座椅座距約677mm,
新KMB高載車(上層59座)排法:
左:15 右:12(梯位佔去3排位置)
加最尾一排5座
再睇下新車帶黎0.8M (800mm) 扣除一排座椅座距之後,係7除8扣下,
用剩下長度,大約~130mm ,平均拉開座距,再睇效果如何,
不過好老實,以九記心態,應該唔會咁輕易放番到第一代超直巴士O既標準,座距有成705-750咁誇張架啦....
已成回憶:
九 巴 「 超 『 直 』 巴 士 」 的 車 廂 更 採 用 嶄 新 布 局 和 新 色 彩 配 襯 , 增 強 美 感 和 視 覺 享 受 , 其 中 座 椅 更 首 次 採 用 鮮 艷 的 桃 紅 玫 瑰 花 紋 設 計 , 令 車 廂 格 調 煥 然 一 新 ; 為 體 貼 乘 客 , 椅 背 高 度 亦 較 現 時 的 座 椅 增 加 25 毫 米 至 585 毫 米 。 車 廂 座 椅 之 間 的 距 離 由 現 時 每 張 介 乎 650 至 690 毫 米 增 加 至 710 至 750 毫 米 , 椅 背 與 座 墊 的 傾 角 亦 調 校 至 最 少 105 度 , 令 乘 坐 更 為 舒 適 。 椅 背 弧 度 、 頭 枕 及 座 墊 的 傾 角 亦 加 以 改 良 , 更 符 合 人 體 工 學 的 要 求 , 為 乘 客 的 頸 部 及 背 部 提 供 更 佳 的 承 托 。 此 外 , 「 超 『 直 』 巴 士 」 的 座 椅 選 用 高 密 度 模 鑄 乳 膠 , 配 以 高 級 人 造 皮 物 料 , 極 富 彈 性 、 能 將 乘 客 重 量 平 均 分 佈 在 座 椅 上 , 同 時 不 易 變 形 、 堅 耐 用 。
http://web.archive.org/web/20070927010511/www.kmb.hk/chinese.php?page=next&file=news/service/news1q03/news2003011501.html
edhong
發表於 2014-1-8 03:48
epsilon
發表於 2014-1-8 18:31
原帖由 3ASV174 於 2014-1-8 00:3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今時今日因為車身設計不同,巴士上層地台既長度已經不如上一代金巴,
而且無論用方梯定新曲梯,條梯都比上一代金車長左係鐵一般事實。
情況最差既右邊車廂,下層根本都無辦法放返上一代金巴咁多行,上層又點會係回復舊金車既行 ...
你講嘅都係事實,不過係人都知。
但你樓下貼嘅數據就顯示,高載直梯車行距係舊金車行距嘅平均數。
喺地台短咗嘅同時,座位背板係減薄咗,所以兩排座位之間實際距離係一樣。
高載直梯車上層左右邊行距完全相同,既然左邊行距同舊金車一樣,
右邊行距就冇比舊金車差嘅問題。
至於高載直梯車下層右邊,我未坐過不予置評,如果真係差咗就當然抵鬧,
但我又見上兩三版有人話全車最好坐就係下層右邊。
tkf_2005
發表於 2014-1-8 20:35
原帖由 edhong 於 2014-1-8 03:4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據悉/ 據說/ 據稱/ 據了解/ 據傳起未來幾間公司唔同品牌(就算同一品牌都好)嘅12米8巴士有各自坐位及企位編排。不過如果放在按計劃測試路線,恐怕會嘈足50版。 ...
其實/其實/其實/其實呢....我諗最主要問題都係老九批REVO S 坐位,
採用左比超直巴士更高一級O既"超" 高 密 度 模 鑄 乳 膠 坐椅,
同平板坐墊問題.
至於座椅上半部,背墊頭枕位置個人黎講都OK...
尤其頭枕已經比AVBWU 果批好左唔少...
舊版V椅係頂頭頂頸頂到背都貼唔到....:L
肯執一執O既話,應該冇咁多人投訴...掛
[ 本帖最後由 tkf_2005 於 2014-1-8 20:38 編輯 ]
93A_S3_6:30am
發表於 2014-1-9 12:48
我只係唔明,
點解巴士公司,尤其九巴,要玩高載,點解唔去返以前的玩法,
點解唔索性下層方梯後開大水塘,尾軸驅動的B9車再用埋橫排位,咁肯定塞到勁多人
kei_hk
發表於 2014-1-9 12:59
原帖由 93A_S3_6:30am 於 2014-1-9 12:48 P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我只係唔明,
點解巴士公司,尤其九巴,要玩高載,點解唔去返以前的玩法,
點解唔索性下層方梯後開大水塘,尾軸驅動的B9車再用埋橫排位,咁肯定塞到勁多人 ...
1. 橫排位我唔認同係增加載客的好方法﹐而通道位亦唔因此而闊很多。
2. 法定可載客量﹐唔係單單睇空間﹐唔係開水塘位便可﹐亦要睇車本身的重量﹐計算番法定最高車重﹐差額便是可負重量﹐即係可載客人數。車本身係重﹐可載客量便可下降。睇下不同時期的 b9的載客量﹐便講了這一點了。
bose_hung
發表於 2014-1-9 15:45
原帖由 93A_S3_6:30am 於 2014-1-9 12:4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我只係唔明,
點解巴士公司,尤其九巴,要玩高載,點解唔去返以前的玩法,
點解唔索性下層方梯後開大水塘,尾軸驅動的B9車再用埋橫排位,咁肯定塞到勁多人 ...
「開大水塘」這玩意,
已經不是隨意就可以玩,
可知道第一代低地台車 (Trident) 的底盤,
跟現在的 E50D MMC 的相比,
重量上已經有大約 20% 的差距,
也代表剛性上也有不同。
當連生產商也不敢說可以做水塘的時候,
貿然改作大量企位的話,
就算過得了驗車程序,
也不知可以支撐多久。
此舉尤如現代版的「偃苗助長」……
tkf_2005
發表於 2014-1-9 20:33
原帖由 93A_S3_6:30am 於 2014-1-9 12:4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我只係唔明,
點解巴士公司,尤其九巴,要玩高載,點解唔去返以前的玩法,
點解唔索性下層方梯後開大水塘,尾軸驅動的B9車再用埋橫排位,咁肯定塞到勁多人 ...
咁如果巴士都佔有大量企位去服務乘客,我倒不如企地鐵好過...
縱使高載車係就係頂腳...對腳長O既乘客,
但好醜都係一張椅,假如閣下腳有42,當你上到架空車,
大把位任你選擇O既時候,
我相信你都係"口裡說不地"搵位坐低....
[ 本帖最後由 tkf_2005 於 2014-1-9 20:39 編輯 ]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