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tanopsis 發表於 2014-4-4 23:58

原帖由 HR9710+KU1391 於 2014-4-4 23:0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慈雲山37M小巴,用返小巴我覺得冇問題,反而仲好,因為總站,等幾多架車等幾耐都仲有預算;同時,搵雙層巴做短途接駁線,由上客至開車都用5分鐘,但車程只係10分鐘.其實唔合效益.
所以先話要用單層線處理
37M個車海一樣不見得符合成本效益
一來有環保因素
二來這樣去出車海是浪費運輸行業人手

我經常搭城巴12A,覺得12A的營運模式十分值得參考
繁時12A上滿一輛單層大約是兩分鐘時間,個人覺得可以接受
而單層的載客量令12A繁時仍然可以保持約3-4分鐘一班/全日做<10分鐘一班
等多一班車並非一個大問題

mak5052 發表於 2014-4-5 00:07

原帖由 groom1002 於 2014-4-4 23:2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好像綠巴44 vs 九巴261為例子,如果九巴唔係短視,261早在95年存在
宜家逼令綠巴44 轉為九巴,小巴一定拉大隊慢駛遊行 如果用我建議的方案,小巴應該唔會嘈,因為我建議的方案是授予小巴公司巴士專營權營運該等路線,權責一如新城九巴

mak5052 發表於 2014-4-5 00:14

原帖由 castanopsis 於 2014-4-4 22:1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在清晰分工之下應該是:
1. 雙層巴士線(70-120人)
2. 單層巴士線(25-60人)例如:城巴11/12/12A/12M/76
3. 小巴(16人)

可惜現在巴士公司普遍不肯開單層線,寧願疏車雙層減成本
結果個位真空咗
應該由單層線處理的位置
一係變成 ... 如須分工,我建議用車型將公共巴士分類為五等(仿澳門分類)
1:雙層大巴(11m以上雙層)
2:雙層中巴(10m雙層)
3:單層大巴(11m以上)
4:單層中巴(9至10m)
5:小巴(9m以下)

mingfai31 發表於 2014-4-5 09:11

原帖由 castanopsis 於 2014-4-4 23:5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小巴可以直接quit,就唔會出現現在為數不少的蝕錢小巴線
唔好以為這些小巴線一定做緊鄉郊接駁,實際上有跡象顯示一些市區小巴線都無錢賺
而馬生曾經話過小巴生意易蝕錢好難做(理由相信是未能請夠司機/油費上升)
已經 ...

你聽佢地吹水啦..
老九都專登做蝕盤數啦
況且你又知小巴盤數賺定蝕?

新界條18又點解CUT到?

[ 本帖最後由 mingfai31 於 2014-4-5 09:12 編輯 ]

neosan 發表於 2014-4-5 10:21

以旺角-土瓜灣咁短既路程, 就係因為九巴做唔好
等27M/28M隨時等車仲耐過搭

Mandurah__Line 發表於 2014-4-5 10:27

原帖由 cx734 於 2014-4-4 12:3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等車99%都係小巴來先,
餘下果1%係大小一齊來,
通常都係上小巴,因為上夠16個就飛站,小巴大多都開得快(除左d公海線等客)
得返d上落特慢的$2客搭巴士 ...
小巴快﹐ 多車呢D站頭上咪係囉﹐ 中途等呢D真係話之你死:Q

以我係紅鐵搭九龍8號上何文田為例
無錯99%都係有小巴先
但呢99%之中係無1%係可以即刻上到車既呢個先係小巴既問題:L

個陣話想增強同巴士競爭力﹐ GMB入埋2蚊優惠訪問呢條線我真係笑左出黎:L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14-4-5 11:33

原帖由 mingfai31 於 2014-4-5 09:1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你聽佢地吹水啦..
老九都專登做蝕盤數啦
況且你又知小巴盤數賺定蝕?

新界條18又點解CUT到?
新界條18等咗差唔多成10年先cut到:L
港島堆小巴10/31等等一樣話蝕,現在仍然存在未cut
我唔知成間公司蝕定賺,但唔係你想像中好做

kitarolo 發表於 2014-4-5 13:42

唔好忘記之前已經有小巴營運商計劃引入20座。
尤其係新界44系,至少可減低司機除以乘客條數
問題除咗運吉唔批外,小巴業界之間都有不同意見
一來只係增加4個位已足以減班次,二來持有牌照者
必然加車租或索性賣掉牌照,最終乘客所付車資更高。

專利巴士叫好少少,配額無得炒賣,亦唔存在
「一部雙層可換兩部單層」嘅奇想,除實際路面
限制外,九巴近期已經用11米行92/94/99…等西貢線
其他路線,連引入12.8米巴士都不再是夢。

所以我理想中嘅做法係港鐵巴士全面
接管短途接駁去就近港鐵站,巴士唔再做
區內線(等同輕鐵專區概念)港鐵直接營運
小巴就唔存在重新招聘和訓練,咁實際上可將
龐大收益去服務偏遠地區嘅居民……不過實際上
唔會再好似80年代咁將巴士配額換成跨區線,而是
直接減掉,就算屯門當年近乎一邨一線出市區,亦唔
可以越過旺角,屯轉嘅出現亦係想削減部分重疊路線。

[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14-4-5 13:52 編輯 ]

HF3204@243M 發表於 2014-4-5 16:47

原帖由 kitarolo 於 2014-4-5 13:4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所以我理想中嘅做法係港鐵巴士全面
接管短途接駁去就近港鐵站,巴士唔再做
區內線(等同輕鐵專區概念)港鐵直接營運
小巴就唔存在重新招聘和訓練,咁實際上可將
龐大收益去服務偏遠地區嘅居民……不過實際上
唔會再好似80年代咁將巴士配額換成跨區線,而是
直接減掉,就算屯門當年近乎一邨一線出市區,亦唔
可以越過旺角,屯轉嘅出現亦係想削減部分重疊路線。
萬萬不可
地鐵而家食咗東鐵,服務已經差到媽媽聲
連區內線都冇埋競爭,隨時重差過澳門

wingho_cwh 發表於 2014-4-5 17:45

原帖由 castanopsis 於 2014-4-4 22:1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在清晰分工之下應該是:
1. 雙層巴士線(70-120人)
2. 單層巴士線(25-60人)例如:城巴11/12/12A/12M/76
3. 小巴(16人)
... 用西貢做例子就是九巴94(疏車)/綠小1A(塞死西貢公路)


師兄你確定係94號?:L (應該係92吧)
頁: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巴士及小巴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