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發表於 2006-4-5 18:09

[日本]E955形報導公開廠外相

今日東仔向傳媒公開Z,有網友係仙台廠外影到相,故此我多手轉載到呢度。:p

http://noriyuki.cocolog-nifty.com/blog/2006/04/e955_fc24.html

11-16號車
http://noriyuki.cocolog-nifty.com/blog/2006/04/e9551.html
http://noriyuki.cocolog-nifty.com/blog/2006/04/e9552.html
http://noriyuki.cocolog-nifty.com/blog/2006/04/e9553.html
http://noriyuki.cocolog-nifty.com/blog/2006/04/e9554.html
http://noriyuki.cocolog-nifty.com/blog/2006/04/e9555.html
http://noriyuki.cocolog-nifty.com/blog/2006/04/e9556.html

Z的電弓特寫
http://noriyuki.cocolog-nifty.com/blog/2006/04/e955_175e.html

Z的貓耳
http://noriyuki.cocolog-nifty.com/blog/2006/04/e955_f6d1.html

番外篇:S(E954)同Z(E955)互相連結的情景。
http://noriyuki.cocolog-nifty.com/blog/2006/04/e954e955_3c72.html

如小弟另文所預料一樣,Z的電弓設有可收藏式遮音板,係在來線行走時可以收藏。
同S一樣,Z使用永久磁石摩打作其drivetrain。當然唔少得貓耳(當然係用壓縮空氣推)。
11號車的canopy突出程度有點500系的影子,而16號車則與arrowline相若。

睇到呢抽完成度極高的新車,令我回想起已故JR東日本第一位會長山下勇的一句說話:

「鉄道技術産業、確技術力、質高提供。技術裏付鉄道事業意味」
鐵道係技術服務行業,因為有確實的技術力,才能提供質素高的服務。技術不足的鐵道事業係無意義的。

再睇返東日本歷來的列車血統:Try Z、Star 21、209系、E231系、AC@Train、NE Train、到宜家的Fastech 360。
證明了JR東日本當年的遠見,到宜家依然提供為自己的進化的原動力。

難怪JR東日本可以年年有錢賺。

[ 本帖最後由 500 於 2006-4-5 19:25 編輯 ]

500 發表於 2006-4-5 19:24

回送
Out of Service

proschebus 發表於 2006-4-5 20:54

原帖由 500 於 2006-4-5 18:09 發表
今日東仔向傳媒公開Z,有網友係仙台廠外影到相,故此我多手轉載到呢度。:p

http://noriyuki.cocolog-nifty.com/blog/2006/04/e955_fc24.html

11-16號車
http://noriyuki.cocolog-nifty.com/blog/2006/04/e ...

技術再好都要睇地域和客源,有錢自然有好技術
如果jr東日本係四國或北海道服務,睇下有無錢賺:lol

500 發表於 2006-4-5 22:22

原帖由 proschebus 於 2006-4-5 20:54 發表


技術再好都要睇地域和客源,有錢自然有好技術
如果jr東日本係四國或北海道服務,睇下有無錢賺:lol

如果真係好似你咁講法的話?咁佢地係好應該冇乜技術發展架wor。
又,你的想法同事實又相唔相乎呢?我第一個唔同意!

正因為客源小,競爭大,北海道、四國同九州只可以從佢地的基礎技術上實幹。
佢地係車輛技術的基礎比起本州三社強得多啦。

JR四國係全球第一家開發出柴液式制御式自然振子車(2000系),直流用VVVF式制御式自然振子車(8000系,曾做出160km/h 的試車記錄)。

JR北海道則由將先前振子車的振子導軌方式由一對鐵roller式改成連續bearing guide式(防止振子導軌入雪),以及開發出連桿式操舵台車
(linked steering bogie)以增強過彎能力,亦開發出軸單位制御式的列車用ABS系統。(傳統上,列車的ABS系統係以台車單位作出微調的)
又開發出氣袋式振子技術,為新幹線用振子打好基礎。最過份的,是將自然振子與氣袋振子互相結合,開發出二刀流式系統。振子角度
最多為8度,而重心轉移量亦比自然振子少。(自然振子作用角為6度、氣袋2度、歐洲的油壓強制方式則為8度)
還有由小巴改出黎的DMV兩用車亦都必須要注意。JR北海道更有意將在來線的最高速度由現行的130km/h增加至140km/h。
(意味住制動系將會有翻天覆地的進化以達至600m內以一記E-brake將列車由其最高速度完全停止的法規)

JR九州的883系係第一抽交流專用振子車(日本一定,歐洲果陣都好似未有住),從815系起起用了日立提倡的A train、模組化內裝,亦從
787系起由列車內部設計上進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大膽起用了水戸岡鋭治的設計(883系的活潑設計,885系、新幹線800系的和風設計係出自佢手筆)。
為日本的鐵路車輛內裝帶來新景象,亦成為旅遊的新theme。(唔覺得近年的特急內裝開始有變化麼?)

技術開發的鐵則之一:只有透過直接競爭,才可激發大量的新方向來對抗現有開題。

北角---九龍城 發表於 2006-4-5 22:47

最快行到幾多???

500 發表於 2006-4-5 22:51

原帖由 北角---九龍城 於 2006-4-5 22:47 發表
最快行到幾多???

基本性能同S一樣:使用大直徑車輪時可達至405km/h。

rickywk 發表於 2006-4-5 23:26

JR九州近年好積極重新設計車廂內裝,見到一o的內裝相,不得不服設計師,重新包裝木製座椅,既有豪華感覺,又不失木材天然特色,而且做到輕量化效果...

[ 本帖最後由 rickywk 於 2006-4-5 23:36 編輯 ]

500 發表於 2006-4-5 23:39

JR九州起用的工業設計師:水戶岡銳治,由1988年起已經為JR九州進行設計

JR東日本的工業設計師:榮久庵憲司,其名作之一係1961年的KIKKOMAN 豉油樽
(我唔信有咁上下年紀的板友未見過呢個豉油樽,呢個design有成四十幾年歷史)

小田急VSE(50000形)的設計師岡部憲明,代表作為關西國際空港客運大樓

新幹線500系的設計師為Alexander Neumeister,佢亦為ICE 3進行過設計。

如果沒有工業設計師,又邊度有宜家咁多采多姿的列車。

[ 本帖最後由 500 於 2006-4-5 23:44 編輯 ]

rickywk 發表於 2006-4-5 23:52

香港抽SP1900,大部分設計都好好,唯獨座位部分令人大失所望,座位所謂防滑功能有等如無。

講返呢兩抽車,係唔係日本第一抽車採用車輪隔音板設計?

500 發表於 2006-4-6 00:03

原帖由 rickywk 於 2006-4-5 23:52 發表
香港抽SP1900,大部分設計都好好,唯獨座位部分令人大失所望,座位所謂防滑功能有等如無。

講返呢兩抽車,係唔係日本第一抽車採用車輪隔音板設計?

計開發用車的話,鋼定冇Fastech份。
第一抽有呢味野的,應該係JR西日本的WIN 350,同之後的Star 21、300X都係有呢樣野的。

不過,Fastech 360係全球第一抽於車身設有蜂巢式吸音板(係裙腳對上少少位置)的新幹線。

營業用新幹線列車之中,第一抽有呢味野的係試緊車的N700系。
在來線則是小田急電鐵的3000形,與及小田急50000形(VSE)。

[ 本帖最後由 500 於 2006-4-6 00:06 編輯 ]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E955形報導公開廠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