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ng
發表於 2006-5-12 21:49
其實明眼人/心水清的板友,應該都知道是地鐵公司訂車的時候,
將一個錯的Spec交給Rotem,而這次事件與Rotem根本沒有大關係。
至於新車仍未載客,但已有人口口聲聲說這批新車是「劣質」
或「質素參差不齊」,就未免太武斷及膚淺了。
此外,還有一種更令人討厭的,就是那些將2002年K-train投入服務
首半年內發生的事故,將責任全部歸咎於Rotem的人。
superay
發表於 2006-5-12 22:01
個人估計車身闊度,是訂單上的一個重要數字,大家都是用plug door,CAF還是Rotem,車身型狀都是相近(直邊的A字型),故此,開門後的最大闊度,應該都會相同。因此我不太相信Spec有錯誤,就能導致出事。
至於K-train於觀塘線出事,當然不能全怪Rotem,不過其行車質素令不少人信心減少,不計和微調上有關的東西,只是加速或隋行時表現(較不受微調影響),差過舊車就令人無信心。
(本人材疏學淺,有錯請指)
dennis28a
發表於 2006-5-12 22:14
我想問問大家,現時地鐵東涌線列車不是使用「Plug-door」嗎?(如是,大家是使用 M-Train 乘搭東涌線的)
現時 K-Train 真是一無事處嗎?(如是,麻煩大家不要再話將軍澳線及觀塘線 (LAT-TIK) 路段嘈)
無錯,車身闊求的確是一個疏忽,但係 Mod-Train 同 CAF 車又會好過 K-Train 嗎?
(Mod-Train 不是「Plug-door」,在阻隔嘈音時必定較「Plug-door」遜色;CAF 車又出現漏水情況,列車故障同是頻密)
麻煩大家比較閱讀時,請不要單純觀看負面的事實,大家不妨嘗試用用自已既知識,K-Train 是為什麼而買的,為何在觀塘線及將軍澳線出現信號問題。
(不要忘記,錯是錯在將軍澳線的信號系統而起,而不單是觀塘線根本因素;又不見大家把東涌線信號系統故障推卸在東涌線列車上?反是東涌線列車故障推卸在信號系統為多)
PS: 小弟不是偏幫地鐵,只係反映另一方面論據,如果是數 K-Train 的弊處,同是不少...不過涉及既範圍唔係單指列車既製造商,我希望大家知道依個亦係事實...如果 Rotem 既質素差...不如大家係下以前既列車又係唔係有毛病
原帖由 simon12 於 2006-5-11 14:28 發表
現在要澄清一點,報章說到地鐵為將軍澳線通車而購買的13列K-train,從來都沒有正式行走將軍澳線,故不可以說K-train是服務將軍澳線或將軍澳韓製列車。
這是一個部份錯誤的論點,K-Train 是根據將軍澳支線的資金(包括政府注資及融資)購買的,即是 K-Train 是利用將軍澳支線興建成本而購買。儘管地鐵將 K-Train 編派再觀塘線行走,但 K-Train 是因為將軍澳線通車而購買的事實並無改變,唯 K-train 不是在將軍澳線完全服務。
superay
發表於 2006-5-12 22:33
始終我們不能明白,為何為將軍澳線而買的K-train,為何最後行觀塘線而不是將軍澳線,將軍澳線由其它線抽掉不少非第一代的列車?
有指是有助解決觀塘線的噪音問題,但又有指K-train和M-train差距不大。
也有說是維修合約問題,但合約不是由大家定好的嗎?
至於維修難度問題,新列車應該比以往的列車容易維修吧,至少使用交流電機,維修已經簡單不少。
訊號系統既然兼容到舊車,新車又有何問題?
總令人覺得很奇怪。
[ 本帖最後由 superay 於 2006-5-12 22:34 編輯 ]
sunnykam
發表於 2006-5-12 22:54
樓上有人暗示有版友爆料俾傳媒, 但我認同rickywk兄所講, 紙包唔住火, 影響到市民安全嘅事, 市民係有權利知
地鐵已經好彩, 呢件事冇俾議員咬住唔放, 如果好似九鐵咁, 地鐵真係水洗都唔清
Leungy
發表於 2006-5-12 22:56
United Group Rail 想整返佢地自家翻新嘅列車,至少佢地嘅維修同管理人員唔需要重新學習另一款列車,以減少開支。
hksubways
發表於 2006-5-12 23:37
dennis28a
發表於 2006-5-13 00:25
原帖由 sunnykam 於 2006-5-12 22:54 發表
樓上有人暗示有版友爆料俾傳媒, 但我認同rickywk兄所講, 紙包唔住火, 影響到市民安全嘅事, 市民係有權利知
地鐵已經好彩, 呢件事冇俾議員咬住唔放, 如果好似九鐵咁, 地鐵真係水洗都唔清
原帖由 hksubways 於 2006-5-12 23:37 發表
Ordinary citizens have the right to know what the hecks going on with these k ying trains...
首先,我想問問大家,有無影響市民安全?
地鐵有小錯,Rotem 無錯,不過錯係唔係俾錯 Spec,錯係邊?邊個全錯?
先講左 K-Train 當年點解攪成拆月台邊緣先...
機場鐵路通車之時,為縮短月台與列車之間空隙(列車既活動限界大約為 3124 mm,車身闊度為 3096mm),所以地鐵特別為機場鐵路列車特別設計左新既月台邊緣,根本上係「度身訂造」,而家比人拆既黃色月台邊緣正是度身訂造既。
大家唔好忘記既係,K-Train 既車廂走廊加闊左大約 10 cm,所以 K-Train 車身闊度同時增加左大約 10 cm(總闊度 3118 mm)。係唔加月台邊緣既情況下,列車活動限界同是 3124 mm,根本上係「綽綽有餘」。
(點之地鐵將 K-Train 用係觀塘線...= =)
不過,問題出係 K-Train 抵港時,嚴重發現一個毛病,市區線加裝緊既月台幕門同機場鐵路既月台邊緣設計相同,所以旺角站黃色既月台邊緣要拆去,係落少少再裝過條塑膠既月台邊緣,之後既月台幕門加裝工程都係咁做。同而家東涌線情況根本無分別。
直到東涌線突然出現車源不足,即刻去買過四列列車,點之又無人肯整,而 Rotem 肯整,仲要係 2006 年交貨。地鐵當時應該無考慮過月台邊緣既問題,用番 K-Train Spec 出貨,係一個疏忽。
其實將 3118mm 改做 3096mm 都唔係一件客易既事,入面涉及既係重整設計機電系統既位置,根本無可能係 2006 年初交第一架列車,所以用番K-Train Spec,係最快交到貨既方法。
====
其實係 2002 年都試過拆月台邊緣,我又唔明白影響到市民安全既理由?安裝月台幕門唔係更影響市民安全?
係 2001 年,地鐵又係未裝月台幕門既車站安裝塑膠既月台邊緣,又唔見影響到市民安全?
我係完全唔明白同市民安全有咩關係?旺角站而家拆左月台邊成四年,又唔見得有咩影響市民安全問題出現。
====
不過,其實錯係錯在東涌線再購買列車既日期同數量...
2004~2006 年,如果地鐵投到西部走廊,東涌線可以順手買車
2008~2011 年,本黎預計北港島線大機會完成,東涌線介時又會大量購買新列車
事實上,根本係無預計到係 2004 年要急到買車,更加無預計到迪士尼線同東涌吊車啟用,車又唔買得多(無錢買咁多)...
正確上錯,錯係政府既規劃;同時又錯係保護維港既市民。北港島線未能動工,係因為中環至灣仔填海區無法動工所致;政府規劃仲衰,無啦啦整個迪士尼出黎,又無啦啦加速發展北大嶼山為旅遊區,又整個唔合環保既中環至灣仔填海區出黎。
地鐵錯,錯係明知東涌線唔夠車用,明知有迪士尼線,係 2004 年先至去買車,點解唔係 2000 年買車?
如有關數據錯誤,請指正。
(尤其係「列車活動限界」,小弟唔排除有出入幾 mm 出入,不過本身預計既闊度一定有 3120 mm 或以上)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6-5-13 01:48 編輯 ]
hksubways
發表於 2006-5-13 01:14
superay
發表於 2006-5-13 01:21
原因真的有點令人意想不到。
原帖由 hksubways 於 2006-5-13 01:14 AM 發表
Important matters deserve media attention, including SP 1900's A/C buzzing noise, why can't they work on that and seemed no one really cared about it but it's terribly annoying...
這的確是SP1900的缺點。
但不要忘記同期的K-train冷氣啟動聲可以嚇到月台上的乘客。
[ 本帖最後由 superay 於 2006-5-13 01:2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