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不可能,今日已成為常見
本帖最後由 volvo_chan 於 2016-12-1 16:52 編輯九巴79K隨著禁區開放乘客增加和打鼓嶺的路面環境改善,今年年中開始九巴解除79K的用車限制,
可以派出十二米雙層巴士行走該線全程,
而因應九巴開辦673,該線有字軌需要柯打79K,
令十二米雙層出現79K的情況從以前的「超級激特」變成常見!
而印象中十多年前79K早上會有一班270A柯打,
由坪原路分站起載往上水,派車常有3AV!
AVBWU223@79K,小弟第一次親眼見電牌車行79K入打鼓嶺,
總覺得還是很有「玩牌」feel;P
看見十二米兼尾軸驅動的AVBWU行走79K全程,在以前來說真是相當夢幻
十二米雙層在打鼓嶺總站,該處路面改善不少,
未修整前用ASC掉頭是相當考車長功夫!
AVBWU@79K和59K小巴,打鼓嶺往上水坐59K快過79K好多!
九巴近年都相當積極將路線用車限制盡量放寬,
不少以前在巴士迷眼中是不太可能行走十二米雙層的路線也解除,
79K和近日放寬可行十二米的299X便是好例子。
箇中原因相信是九巴不想在未來因個別路線特意大量引進短雙層,
所以能夠改行十二米雙層的路線近年都盡量放寬,
盡可能用長車代替短車,方便車務運作和增加運載效益,
始終短雙層車種在九巴眼中畢竟是效益不高。
咁 就 要 睇 下 2D , 30 , 51 , 53 , 64K , 203C , 208 , 211, 276 呢 D 死 硬 派 路 線 行 短 車 , 甚 至 係 單 層 車 .
尤 其 係 51 , 64K 可 以 夠 膽 轉 得 到 車 型 ... 正 式 意 味 住 單 層 , 短 雙 層 可 以 步 入 歷 史 ....
X962 發表於 2016-12-1 17:58
其實好多路線絕大部分路段都行到大車, 包括樓上特別提的64K
如果運輸署肯解除林錦公路11米限制就行到
要64K正式改大車,仲有兩個位要改善一下,就係錦上路既兩邊路口
nickk 發表於 2016-12-1 18:14
要64K正式改大車,仲有兩個位要改善一下,就係錦上路既兩邊路口
其實錦上路兩邊冇野要改...
251A 日日都用大大架車行上村果邊出入,另一邊以前有251M行過...而且 香港有不少類似路面都有大車行...
X962 發表於 2016-12-1 17:58
其實好多路線絕大部分路段都行到大車, 包括樓上特別提的64K
如果運輸署肯解除林錦公路11米限制就行到
非常肯定凌雲寺嗰段仲未得。
238X 發表於 2016-12-1 22:18
非常肯定凌雲寺嗰段仲未得。
當B1都可以掛12.8米既時候,其實所謂得唔得都係事在人為啫……
64K又好難做到新巴14號
咁樣用班次去避免兩部巴士
在最窄處對頭相遇,如果拆開做
兩條線(如樓上所言251A用12米
雙層好常見)可以用最少嘅短車,但
實際上村做巴士線嘅循環點唔理想,
本來一程過亦變咗等車兩次,真係等
路政署擴闊凌雲寺一段更實際。
53/276因為一旦擴闊屏夏路
就一定涉及民居地段,所以真的
維持現狀就好,強行縮短路線至
最窄路段,如上所言最好不要改。
如不計14S,275R等特定
日子嘅細車線,77K亦好易
被遺忘,雖然客量唔算高,但
繁時ASB又唔夠載,呢類路線
用短雙轉單層會密班次返少少,
反之亦然,M/BL轉三菱時加密咗
一倍班次,但就用多咗車長。
我電郵過1823問過點解
粉錦公路不設車身長度限制
(最大問題應該是哥爾夫球場
一段)得的是官腔回應,可能又
係涉及棕地持份者利益吧。
九巴以往有路線係「無
適合車輛去營運」而最後
會係由綠色小巴,綑綁一啲
賺錢線去招標而維持服務,如
70/80年代的巴士線69K(粉嶺
至鹿頸)但而家講求無障礙公交
就未必行得通。
kitarolo 發表於 2016-12-2 13:30
64K又好難做到新巴14號
咁樣用班次去避免兩部巴士
在最窄處對頭相遇,如果拆開做
其實上村總站都好大問題
251A而家就唔使入總站
但由迴旋處果邊入真係好難
51 明明用緊AAU
每次入上村總站都好驚掃到停泊車輛嘅鏡
唔知15A幾時可以用12M行正線上慈北呢?
而家已經全日唔同時候都可以見到12米行15A (停富佑大廈)
andrewyl 發表於 2016-12-1 17:50
咁 就 要 睇 下 2D , 30 , 51 , 53 , 64K , 203C , 208 , 211, 276 呢 D 死 硬 派 路 線 行 短 車 , 甚 至 ...
其實仲有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