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紅巴條960,961,968和黃公司的969也有分整死中屯渡輪線呀,因為它們當年收費比輕鐵轉飛翔/單體船再轉巴士平很多之餘也不噤費時而且它們開線第一天更令到呢條船一夜間跌咗60-70%客量添?!  |   
 
 
 
 |  
| 
 | 
 
 
| 
 | 
 
| 
 | 
 
 
 
 
其實﹐當年根本唔應該接手這條航線﹐因為真係死路一條。 
 
 
西隧 : 97年4月開通 
汀九橋 : 98年5月開通 
 
接手航線 : 99年4月 
 
 
陸路交通已經有所改善﹐由以往無"一程車過海" 變成有﹐加埋船的運作成本之高﹐令到票價高乘客卻步﹐根本就睇得出水路一定唔夠客。 
 |   
 
 
 
 |  
| 
   
 | 
 
 
| 
 | 
 
| 
 | 
 
 
 
 
真係錯有錯著俾間誇境渡輪接手明知無肉食中荃/屯線既,若然唔係新渡輪肯定又要花錢處理囉?!  
 
btw,當年係用乜方式令到油記載客航線交牌轉俾其他小輪公司營運或取消航線?!  
 |   
 
 
 
 |  
| 
 | 
 
 
| 
 | 
 
| 
 | 
 
 
 
| 
倒不如學國内,全港2元車費,政府包欖數以百億交通開支 |   
 
 
 
 |  
| 
 | 
 
 
| 
 | 
 
| 
 | 
 
 
 
 
如果係唯一對外的交通方法﹐例如長洲﹐坪洲﹐我係唔反對有適當的補貼。 
 
但係有其他方法﹐而其他方法又唔見得係有很差的效率(簡單講﹐所花時間太長/已經完全飽和﹐但仲有新客源)﹐我就唔係太支持有補貼了。 
 
 
而2大屋苑﹐我亦唔見得有需要為渡輪作出補貼﹐最多只係免碼頭租金及容許他們出租碼頭﹐租金補貼營運。 
原因係﹐這些地方的居民係明知出入要靠渡輪﹐才去搬去這些地方居住﹐應該知道要負責自己的渡輪運作。 
 |   
 
 
 
 |  
| 
   
 | 
 
 
| 
 | 
 
| 
 | 
 
 
 
 
但梅中線嗰種情況又點界定? 
明顯有陸路,梅窩去中環就算慢船 
嶼巴3M先啱啱到東涌站,但去新界 
或九龍時又明顯係陸路較可取。 |   
 
 
 
 |  
| 
 | 
 
 
| 
 | 
 
| 
 | 
 
 
 
 本帖最後由 kei_hk 於 2020-1-16 14:39 編輯  
 
當然係有適量的補貼啦。 
 
梅窩一直以來都係靠船去市區﹐只係青馬開通後才有陸路。 
不過﹐所花的時間都唔係短。當然﹐都睇你去邊一區。 
 
其次﹐巴士線亦未必可以完全滿足新增的乘客需求﹐令到船係有一定的存在需要。 |   
 
 
 
 |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