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B) Bus 巴士討論區 香港巴士討論 (B2) 《大壽路線》港島91A開辦二十年(9月14日) ...
開啟左側

《大壽路線》港島91A開辦二十年(9月14日)

[複製鏈接]
eric278 發表於 2006-9-14 14: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dvertisement



91A 鴨洲←→華富(南)
1986年9月14日起投入服務,袛於假日的早上至黃昏提供服務,此路線由中巴營辦。
往華富(南)方向,途經:鴨洲橋道,香港仔海傍道,石排灣道及華富道。
往鴨洲方向,途經:華富道,石排灣道,香港仔海傍道,香港仔大道及鴨洲橋道。

1998年9月1日起,中巴專營權結束,91A改由新巴營辦

1999年3月24日起,星期一至五早上09:45至15:00及星期六09:45至19;15亦提供服務。

2000年9月1日起,星期一至五上課日加開兩班由華富(南)開往鴨洲的特別班次,行車路線與常規路線相同。

2004年3月22日起,星期一至五上課日加開兩班由鴨洲開往華富的特別班次。
途經:鴨洲橋道,香港仔海傍道,石排灣道,薄扶林道,域多利道,華康街,華景街及華富道。

=============================================
當年中巴開辦91A時,只於假日行走,究竟為何會這樣營運,還待各位提供進一步資料。

其實中巴的失敗在於未能善用現有資源,當1992年海怡半島入伙時,中巴卻沒有將91A拉長,反而另開595號線,與本路線大部份重疊,城巴95C及專線小巴63, 63A又不斷地蠶食中巴及後來的新巴於區內線市場,結果導致91A客量一直偏低。
還看香港公交
DM17 發表於 2006-9-14 15:32 | 顯示全部樓層
特別班次應該是
域多利道, 華翠街, 華景街, 華富道

如果91A同94A合併
或者會有得做,不過要視乎兩邊居民肯唔肯
史上空前最強大戰!
 樓主| eric278 發表於 2006-9-14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M17 於 2006-9-14 15:32 發表
特別班次應該是
域多利道, 華翠街, 華景街, 華富道

如果91A同94A合併
或者會有得做,不過要視乎兩邊居民肯唔肯

其實可以加強63號及63A專線小巴的服務,便可取代91A的服務。
還看香港公交
JN6854 發表於 2006-9-15 16:26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DM17 於 2006-9-14 15:32 發表
特別班次應該是
域多利道, 華翠街, 華景街, 華富道

如果91A同94A合併
或者會有得做,不過要視乎兩邊居民肯唔肯

91A/94A合併0既隱憂係番/放學時間
來往華富、田灣、利東、西村0既客
一條合併線"裝得幾多"
(非繁時就真係問題唔大...)
放狗咬流浪貓屬違反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
Quanta 發表於 2006-9-15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JN6854 於 2006-9-15 16:26 發表

91A/94A合併0既隱憂係番/放學時間
來往華富、田灣、利東、西村0既客
一條合併線"裝得幾多"
(非繁時就真係問題唔大...)


除左繁時客量之外, 行車時間都係一個問題
而家 91A 在香港仔的路線比 94A 直接,
合併後由西邨去華富的路線會好兜路,
如果跟 91A 而唔跟 94A 的行法就會少左個獨市位
ronaldlau 發表於 2006-9-15 23:2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Quanta 於 2006-9-15 20:43 發表


除左繁時客量之外, 行車時間都係一個問題
而家 91A 在香港仔的路線比 94A 直接,
合併後由西去華富的路線會好兜路,
如果跟 91A 而唔跟 94A 的行法就會少左個獨市位

其實現 94A 得華富 <-> 利東係獨市位,
華富往返香港仔有 48, 73
香港仔往返利東有 91 / 98 / GMB 39C
所以其實 94A 返利東係可以不入中心(成都道),
就可以省約 5 分鐘~
唯延長至西村的話,
不如搞 BBI 仲好~

[ 本帖最後由 ronaldlau 於 2006-9-15 23:27 編輯 ]
PB602 發表於 2006-9-16 01:36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eric278 於 2006-9-14 14:07 發表
其實中巴的失敗在於未能善用現有資源,當1992年海怡半島入伙時,中巴卻沒有將91A拉長,反而另開595號線,與本路線大部份重疊,城巴95C及專線小巴63, 63A又不斷地蠶食中巴及後來的新巴於區內線市場,結果導致91A客量一直偏低。


1) 唔好玩啦,以我所知63A係中巴專營權結束之後先至開辦,63開線時勁
疏車,對595毫無影響力。

2) 海怡當時無幾多區內中學生,根本好少人去華富,91A只係應酬區議會
既結果,從一開始中巴就無打算大做,當時一星期先開一日,成本有限。

3) 我唔明開595有幾失敗,海怡去香港仔需求大,去華富需求小,595路線
設計可以用最少資源去服務最多乘客,開線初期非常好客。如果用91A開
足七日去取代595的話,路線長o左,行車時間耐o左,就咁要用更多車輛
先至可以維持既有班次,成本上升之餘乘客量又唔會因此而點升。更何況
中巴當年係獨市,如果海怡去華富,坐595轉48唔係可以令中巴做多一程生
意咩?
DM17 發表於 2006-9-16 08:1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ronaldlau 於 2006-9-15 23:25 發表

其實現 94A 得華富 <-> 利東係獨市位,
華富往返香港仔有 48, 73
香港仔往返利東有 91 / 98 / GMB 39C
所以其實 94A 返利東係可以不入中心(成都道),
就可以省約 5 分鐘~
唯延長至西村的話,
不如搞 B ...


香港仔中心搭94A去利東既人根本唔太多
成都道等車條人龍十個有九個都係搭595

或者城巴可唔可以響A10加多個華富<->鴨利洲既分段?
收4-5蚊都可以賺多批學生客,反正63都唔會點理呢批客~
史上空前最強大戰!
ronaldlau 發表於 2006-9-16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M17 於 2006-9-16 08:18 發表


香港仔中心搭94A去利東既人根本唔太多
成都道等車條人龍十個有九個都係搭595

或者城巴可唔可以響A10加多個華富<->鴨利洲既分段?
收4-5蚊都可以賺多批學生客,反正63都唔會點理呢批客~

就算 $6 我都會搭呀.....
反正華富<->鴨利洲轉車就 $6~~
dydx 發表於 2006-9-16 09:01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DM17 於 2006-9-16 08:18 發表


香港仔中心搭94A去利東既人根本唔太多
成都道等車條人龍十個有九個都係搭595

或者城巴可唔可以響A10加多個華富<->鴨利洲既分段?
收4-5蚊都可以賺多批學生客,反正63都唔會點理呢批客~


行前少少就有98,又平又快又多車,搵鬼搭94A咩?

至於A10往南區,不如取消現時o既$10分段,改為:
過西區海底隧道後往鴨(月利)洲 $8
瑪麗醫院往鴨(月利)洲 $5

再響西環,摩星嶺同華富各站加設時間表...或者
會拉到班短途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1 17: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