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巴士傳奇2006》第九集:縱橫新界西--元朗及天水圍篇
[複製鏈接]
|
本集及下一集《北區巴士傳奇2006》在2003年版的《北區巴士傳奇》是稱為《新一代的「西征」部隊》,主要講述北區往來新界西北新市鎮(屯門、元朗、天水圍)的特快巴士及小巴路線。2006年的版本,筆者將之正名為《縱橫新界西》系列,對原文作出大幅修訂及增補。由於往來元朗、天水圍至北區的特快路線,正是專利巴士與非專利巴士的主要戰場之一,因此本集亦創下一個紀錄,是首次有非專利巴士路線擔正大旗的故事。
由於文章相當長,故需分兩篇文章張貼,敬請原諒。
請各位細心欣賞。歡迎各位提供意見。
第九集:縱橫新界西──元朗及天水圍篇
主要講述路線:
居民巴士 902R / NR902 (1992-)
居民巴士 907R / NR907 (1995?-2006)
九巴 276/276P (1993-)
九巴 276A (2001-)
九巴 276B (2004-)
特快線──乘車模式大傾覆
我們已在第一及第二集介紹過北區的「元老路線」76K及77K,數十年來都是默默服務往來元朗至北區的居民。不過這個局面,踏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卻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年殖民地政府大力發展新界西北,將元朗、天水圍列為重點發展的新市鎮。興建新市鎮需要先興發基建設施,新界東部及西部各市鎮之間亦開始興建快速公路,組成今日的新界環迴公路,其中往來元朗至上水的一段於1993年1月全線通車。為配合該項安排,加上天水圍新市鎮發展,多個公共屋相繼入伙,九巴於同年6月1日開辦 276 號線,往來當時剛入伙的天水圍天瑞至上水,取道屏廈路、元朗大馬路及新界環迴公路(該路段於 1995 年正名為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276的開辦,令往來元朗至上水的行車時間大為縮短,結果,76K、77K及紅色公共小巴的客量,便大受影響。
不過276並非第一條往來元朗至北區的特快線。原來早於一年前,城巴為配合嘉湖山莊首期──樂湖居入伙,開辦往來樂湖居至上水火車站的902R。902R本身不屬專利路線,其實是一條居民巴士路線,但由於路線由樂湖居開出後便不停站直達上水,加上以全線空調服務,在當時空調巴士尚未普及的年代屬新鮮事物,因此客量當時相當高企。
276 途經的屏廈路,無法使用超過十米的巴士行走(當時短身雙層空調巴士還未投入服務),單單靠全三菱車隊已不能應付不斷增加的需求,便只好加大巴士的容量了。1993 年 12 月,276 號線首次獲派雙層空調巴士行走,但基於屏廈路的路面限制,雙層空調巴士行走的班次便要改經天福路及朗天路一帶,為避免市民上錯車,雙層空調巴士的班次被編為 276P 以示識別,隨後數年更不斷增加雙層空調巴士數目,成為主力車隊。
兩年後(1995年3月),隨著天水圍發展,嘉湖山莊第五期至第八期(即美湖居、麗湖居和景湖居)開始入伙,276 、276P總站亦延長至天水圍市中心,在天水圍北未發展前,成為天水圍及元朗區往來北區的主要路線。約在差不多時間,城巴902R亦在平日早上繁忙時間分拆出一條907R,往來美湖居至上水火車站,而902R在其餘時段,亦繞經美湖居,兩線並取道元朗公路往來。
全車爆滿,急速飽和
276 、276P以至居民巴士902R、907R客量在其數年大幅上升,不過單單往來北區至元朗、天水圍的客量不多,客源主要是轉乘九廣東鐵北上羅湖過境內地,或是南下往來九龍市區的。奇怪的是,元朗及天水圍本身已有多條巴士路線往來市區,何來有很多人採用這樣方式出入?
原來全是因為早年屯門公路經常出現交通擠塞的緣故。
專線小巴 44 於1997年開辦前,276 及 276P當時不只服務元朗及天水圍居民,連帶不少屯門區居民都前往元朗乘搭本路線,當年屯門和天水圍區不斷發展,不但有不少居民遷往居住,亦有很多公司在元朗和屯門區一帶進駐,而當時連接新界西區的主幹道,卻只有屯門公路一條,結果屯門公路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經常出現嚴重擠塞,特別以繁忙時間為甚。
然而在大欖隧道於1998年通車前,屯門公路經常發生交通事故,由元朗出九龍市區的巴士服務大受影響,不少元朗及天水圍居民為避開屯門公路交通,紛紛採用276 、276P前往上水火車站接駁九廣東鐵往來市區,因此276及276P大受歡迎,客量急速上升,不論任何日子、時段、方向,每班車都全車爆滿,即使如何加密班次應付,都無法切合需求,這是巴士路線中極之少見的。這個現象連帶城巴的902R及907R,都經常出現。直至專線小巴 44投入服務,才稍為舒緩擠迫情況。
由於客量甚高,九巴於1997年投放高客量的十二米空調巴士於276P,應付往來元朗至北區的龐大人流,但始終未能應付不斷增長的乘客量。
挑戰陸續來
由於276及276P客量趨於飽和,只好「扭盡六壬」作出舒緩措施。1997年3月20日,落馬洲至皇崗過境巴士投入服務,九巴開辦277號線(元朗西←→落馬洲)作接駁,但當時採用皇崗過境巴士尚未受落,未能挑戰276及276P接駁過境交通的地位。
1998年5月26日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通車,九巴將絕大部份條元朗及天水圍往來市區的路線,改為取道大欖隧道往來。三號幹線大大改善屯門公路的交通擠塞,導致居民不必乘坐276及276P轉乘九廣東鐵往來市區,因此276及276P的客量受到影響而下跌。
至於276及276P作為接駁過境交通的角色亦受到挑戰。中港客貨運在九十年代急速發展,不少香港人需經常往來內地工作,276及276P 都有不少接駁九廣東鐵往來內地過境的客源。不過由於中港兩地的人流往來一直都有增無減,而不少香港人都利用羅湖口岸進出內地和香港,結果令羅湖口岸在人流高峰期,往往都出現「打蛇餅」的情況,而「蛇餅」更加可以打成十多二十多個,輪候過關的時間也就只有越來越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來往羅湖口岸的元朗居民,也開始紛紛選擇利用落馬洲皇崗口岸往來,於是原本276和276P接駁過境交通的客源,亦開始流失至九巴277及專線小巴77。
(下續)
[ 本帖最後由 eric278 於 2006-9-25 12:03 編輯 ]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接上)
而276及276P本身要同時兼顧元朗及天水圍往來北區的乘客,而元朗大馬路本身亦有不少巴士往來,往天水圍方向為了與輕鐵競爭,由元朗往天水圍更設有廉宜的分段收費$3.50,比輕鐵還要平,在元朗每個分站都有大量乘客上車往天水圍,客量足以把空載的車輛上滿,途經元朗起碼多花十五分鐘車程以上。另一方面,276及276P途經的道路要跨越輕鐵路軌,在輕鐵與道路交匯處的輕鐵優先通過權之下,巴士往往要等候數分鐘才能通過交匯處,在行車時間愈來愈長的情況下, 276及276P部份天水圍至上水的客源,亦流失至較為直接的城巴902R及907R。
276A及276B──276 / 276P的繼承者
隨著天水圍持續發展,遷入天水圍的居民愈來愈多,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單是天水圍人口已達十萬,再加上元朗區的龐大人口,單靠一條 276 / 276P 來服務整批來往北區與元朗的通勤者是不行的。所以當運輸署招標天水圍北巴士路線時,標書內亦包括一條往來天水圍北至上水的路線,招標結果於 1999 年 11 月30日公佈,天水圍北路線由九巴取得專營權。
九巴決定將該條天水圍北的新線與原有的 276 / 276P 線重組:天水圍北新線服務天慈以外的整個天水圍區,而 276/276P 則縮短至天慈,服務天慈及元朗的居民。該條天水圍北新線於 2001 年 4 月1日投入服務,名叫 276A 線,往來天水圍北的天恆至上水太平,276 / 276P 則縮短至天慈,分流往來天水圍及元朗往來上水的乘客,也令天慈居民享有直接往來上水的巴士服務。
九巴當時亦相當重視276P及276A的服務,踏入廿一世紀,276P獲派當時最舒適及最先進的德國 Neoplan Centroliner (AP) 低地台巴士行走,當276A 投入服務後,部份原有 276 / 276P 的 Neoplan Centroliner 字軌亦被調往該線服務,同時超級富豪 (3ASV) 亦有在 276/276P 及 276A 服役。
自重組路線後,276A成為整個天水圍區往來上水的主力巴士路線,加上天水圍北開始有大量人口遷入,而且遷入的居民多是新移民,本身與內地仍有聯繫,需要經常乘坐本路線往來上水轉乘九廣東鐵往來內地,因此客量不斷上升,同時不少城巴902R及907R的乘客,紛紛改乘276A往來,結果巴士未到天水圍南經常全車爆滿。
九巴為舒緩不斷增加的需求,便提出一個相當大膽的建議,將276A分拆多一條276B,建議早於2002年便已提出,原本計劃於2003年11月投入服務,但由於當時輕鐵天水圍北支線服務強差人意,九廣鐵路開辦K76接駁線往來天恆至西鐵兆康站,導致原有天恆總站無法騰出車坑,276B的開辦日子一拖再拖,而且引致區議會、九巴及九鐵之間的強烈角力。經過一輪爭坳,276B終於在2004年7月4日起投入服務,服務天秀路、天葵路及天慈一帶的乘客往來北區,又為方便天水圍北居民轉乘落馬洲過境巴士服務往來內地,該線與其他276系列路線不同的是,276B繞經落馬洲轉車站,也讓北區居民有特快途徑往來落馬洲轉乘過境巴士。同日起276A改為直接經天瑞路往來天水圍南北,縮短行車時間。
由於276B行走的巴士是由276A抽車行走,因此並無固定掛牌車,車輛是根據 276A 的字軌派車行走,因此不時會有十二米巴士行走。276B雖然初時以天恆為總站,但由於於天恆的總站車坑亦為九鐵 K76 中途站,往天恆方向的巴士實際上需在天瑞路天澤對出作為終站落客,待開車時間才駛入總站上客,這種運作對乘客亦構成不便,因此於2005年2月28日起遷往天富,來回程並繞經濕地公園路,舒緩天恆總站擠迫問題,同時方便俊宏軒及慧景軒居民。2006年5月濕地公園正式揭幕,276A及276B亦方便往來該處遊覽及探望鱷魚「貝貝」的市民。
276A及276B相繼投入服務,令到城巴902R及907R的客量大受影響。在城巴非專利巴士營運每況愈下的情況下,城巴最終在2006年8月20日起,撤出嘉湖山莊非專利巴士市場,907R停止服務,902R則改由冠忠巴士營辦,但收費大幅提高,班次亦減至20分鐘一班,與276系列的路線成為強烈對比。
276系列的總結
由一條276號線,最終演變成276、276P、276A、276B四條往來元朗、天水圍及北區的特快線,可以看到元朗、天水圍及北區之間十多年的發展是相當迅速,也看到內地與香港的關係愈來愈密切。筆者祝願276系列四條路線未來有光明的前景。
至於276B在北區往來內地交通的角色,我們會在第二十四集《回歸祖國》內介紹。
====================================
下一集《縱橫新界西──屯門篇》,我們將會看到往來北區至屯門的公共交通,成為專線小巴與巴士之間最大的角力場。究竟原因為何?屯門快將成為第三個跨境海路口岸,對現有的服務會帶來什麼衝擊?我們將會一一探討。
[ 本帖最後由 eric278 於 2006-9-26 07:23 編輯 ]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276,276P真是幫76K搶返紅小客,幫九巴爭返啖氣
當年九巴估不到,276客量驚人,所以開辦後數個月,就開276p,全以雙層巴士行走,如果九巴早知上水往元朗有很高的客量,我估九巴不會開276,行經屏廈路,會直接行大路入天水圍
在大欖隧道未通車,276/276p應該更多人搭,因為有不少元朗居民搭東出市區,現在276系似乎做過境客居多
天水圍北的公屋有不少是新移民,所以用276A接駁東鐵來往羅湖有很大需求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