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巴士傳奇2006》第十集:縱橫新界西--屯門篇
[複製鏈接]
|
本集《北區巴士傳奇2006》是巴士與專線小巴角力最劇烈的一集。筆者將2003年版的《北區巴士傳奇》的《新一代的「西征」部隊(二)》稍作修改及增訂而成。
請各位細心欣賞。歡迎發表寶貴意見。
第十集:縱橫新界西──屯門篇
主要講述路線:
九巴 60P (1994-1999)
九巴 261R (1999-2000)
九巴 261 (2000-)
九巴 261P (2002-)
專線小巴 44 (1997-)
專線小巴 44A (1998-)
相比元朗及天水圍區,北區與屯門的關係更為複雜,也是相當糾纏不清的。
屯門和北區這兩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才全面發展的新市鎮,一直以來,均沒有直接往來兩地的交通服務。在新界環迴公路貫通屯門、元朗及北區以前,往來屯門至北區,需要乘坐巴士或九廣輕鐵於元朗轉乘其他交通工具才能到達,行車時間往往超過一小時半。早期遷入屯門及北區的居民,多數會在九龍市區上班,因此往來兩地的通勤人流不多,對交通需求並不高。
不過在1993年,往來元朗至北區的新界環迴公路(即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通車,往來天水圍、元朗及上水的 276 號線投入服務,使到往來北區至元朗的行車時間大為縮短。約在同一時間,中港跨境經濟發展蓬勃,跨境的人流物流需求不斷增加。當年屯門區不斷發展,不但有不少居民遷往居住,亦有很多公司在屯門區一帶進駐,當中不少是看準中港跨境交通的潛力,而在屯門區扎根的。
但當時幾乎沒有人預計到需要有一條往來屯門至北區的直接交通服務,更甚少人知道早於1942年的日治時期,日本人領導下的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曾經開辦超級長途線 5 號 (尖沙咀經荃灣、屯門、元朗及新田往返上水) 。除此以外,屯門和北區之間不曾有任何直接載客服務或乘客流量紀錄。直至往來元朗、屯門至荃灣的屯門公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起,多次發生嚴重事故,導致一條往來屯門至北區的臨時巴士線開辦,屯門往來北區的交通服務,才開始受到留意。
60P:與屯公事故結下不解之緣的路線
1994 年 7 月及 8 月期間,香港經常出現暴雨,青山公路(屯門至荃灣段)多處地方出現山泥傾瀉,屯門公路出現嚴重擠塞,九巴因此在同年 8 月 22 日開辦 60P 號線,往來屯門市中心至上水,取道青山公路(屯門)、元朗大馬路及新界環迴公路,於平日繁忙時間服務,提供屯門居民往來上水接駁九廣鐵路往來市區的另一選擇。及至山泥傾瀉路段修復,60P 線於一個月後停駛。
不過,1995 年 8 月,正進行削坡工程以便擴闊的屯門公路大欖涌段,發生大石由斜坡墜下壓毀客貨車事故,導致一死一傷,再加上隨後颱風襲港,運輸署擬封閉屯門公路往九龍方向一段達兩星期,進行斜坡鞏固工程,60P 因而提供服務,方便屯門居民往上水接駁九廣鐵路,不過今次卻是全日行走,直至 9 月 9 日工程完竣才停止服務。不過,在工程首天,新界西北幾乎所有公路卻出現罕見的交通癱瘓,相信各位住過新界西北的朋友都曾經歷過。
隨後,60P 曾經在屯門公路多次出現嚴重事故時候,提供緊急服務,不過期間卻出現唯一一次非因突發事故而提供服務的事件,是在 1997 年 4 月 27 日青嶼幹線煙花匯演,當時在煙花匯演前後提供服務,以免屯門公路擠塞影響觀賞的市民離開。該線在 1999 年 9 月最後一次提供服務後,便沒有再提供服務。該路線亦創下一個紀錄,是唯一一條以全普通巴士行走上水至元朗一段的新界環迴公路的巴士路線。
專線小巴44、44A:無心插柳柳成蔭
屯門公路多次發生嚴重意外,影響屯門甚至新界西北區居民往來市區,運輸署亦相當關注;但同一時候,香港工業北移,許多屯門居民需要往來內地工作,在這兩個因素之下,經常有居民及議員提議開線全日往來屯門至上水,但九巴認為客量不足,故此運輸署批出往來屯門碼頭至上水的專線小巴,編號為 44,於 1997 年 1 月投入服務,由小巴大王馬亞木投得,伏下了專線小巴與九巴角力的導火線。
專線小巴 44 號線,由屯門碼頭途經豐景園、安定、屯門市中心、 大興、良田及兆康苑,然後取道元朗公路(藍地至博愛醫院段)、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直達上水火車站。開辦後不久,落馬洲轉車站啟用,44 號亦繞經,方便轉乘皇崗過境穿梭巴士的市民。專線小巴線投入服務後,客量一直上升,不少屯門居民投訴無法登車,44 號專線小巴便在 1998 年拆出 44A 號線,往來屯門新墟(註:44A於2003 年 10 月起遷往屯門西鐵站)至上水火車站,服務原有 44 號小巴由兆康苑至新墟的服務,該兩線在 1999 年不再經落馬洲轉車站,以 往來落馬洲至屯門碼頭的44B取代(該線於2006年再分拆出一條44B1)。據統計,該三線小巴至少用車已超過 60 輛,至今成為馬亞木的「大糧倉」,也是香港少有的日間長途專線小巴路線系列。
九巴的「被動反擊」:261R、261
專線小巴大旺收場,令運輸署及九巴大跌眼鏡,驚覺低估了屯門至上水的交通需求,但九巴卻採取愛理不理的態度,一直拒絕開辦屯門至北區的全日直達路線,卻於 1999 年 2 月 14 日開辦一條袛於假日行走的路線 261R,往來屯門市中心至上水,而路線卻取道安定、置樂花園、屯門東北、藍地及洪水橋一帶,當時收費昂貴,票價達 $16.80,投入服務以來客量一直奇低,有時甚至吉車遊街,根本無法由專線小巴搶回客源。
44 系列專線小巴雖然快捷和班次頻密,但服務質素卻經常受到批評,屯門區議會經常收到不少乘客投訴,指小巴車長經常超速駕駛,一些巴士愛好者曾經指出,由上水前往屯門市中心,往往少於 20 分鐘,速度曾經達到時速 120 公里以上,而且沿線不少乘客經常出現登車困難,更甚者,部份投訴指出車長不依路線行駛及拒絕接載屯門區內的短途客。
在這種情況下,運輸署要求九巴開辦一條每天全日往來屯門至上水巴士路線,以引入競爭及逼使小巴營辦商改善服務,但此舉卻受到專線小巴營辦商反對,指出建議收費十元太低,最後在運輸署及屯門區議會調停下,將該線巴士收費定為十二元,由三聖開出,取道安定、友愛、屯門東北區,然後經元朗公路、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直達上水火車站及天平。該線編號為 261 號線,於 2000 年的「六四」紀念日投入服務,同日起 261R 線停止服務。明顯地,261號線的定線,正是當時專線小巴44及44A未能覆蓋的屯門東北及三聖區。
(下續)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接上文)
261與專線小巴的攻防戰
不過對於安定、友愛及屯門市中心的居民來說,他們一早已習慣乘搭專線小巴44號線,而且小巴經常以車海戰術故意搶客,即使三聖一帶居民,寧願前往安定乘搭小巴,而屯門東北區,只有景峰花園一帶有較多乘客,故此初時客量偏低。
直至屯門東北區全面發展,疊茵庭、彩暉花園、富泰相繼入伙,同時因嶺南大學遷往屯門富泰鄰近,亦有很多居住北區的嶺南大學學生乘搭本路線上下課,客量才開始有起色。此外,部份由富泰往屯門市中心的居民亦會乘搭261號線,因為分段票價比專線小巴46及九廣西鐵接駁巴士K51(原521號線)便宜。不過因班次不及小巴頻密,除了繁忙時間及港人北上內地的高峰時段會有較多乘客外,其餘時段客量只是一般。
由於客量不及往來元朗及天水圍的276、276A、276B,261 初時的用車,亦不像天水圍及元朗往來上水的巴士線一般採用全新車型,只是以 11 米巨龍 (AD) 及富豪 (AV) 為主力,假日間中會有低地台的加班車行走,以應付接駁九廣東鐵往來內地的人流。直至2006年5月,兩部原有行走258D的猛獅24.310巴士(AMN2 / JM1666、AMN5 / JM2525)被調入261號線行走,261才首次有低地台巴士掛牌。
空缺的填補
另一方面,261 投入服務後,置樂花園及藍地一帶的青山公路居民投訴沒有往上水的公共交通,因此在 2002 年 1 月22日亦開辦了 261P,行車路線與前假日線 261R 類似,不同的是由置樂花園開出後,沿青山公路一直行走,然後駛入洪天路掉頭,取道天水圍西交匯處駛入元朗公路,依 261 號線行車路線至上水作終站。261P亦創下一個紀錄,是九巴首條以置樂花園為總站的專利巴士路線。
筆者甚少看到261P的縱影,只是在筆者早上乘坐279X往大欖隧道轉車時,會在新田公路見到261P的巴士,而且通常最多只會坐到半滿。的確,261P的沿線不少地方已被261號線吸納,只有藍地至洪水橋一帶才算「獨市」,但該帶的人口,不足支持全日服務,在屯門的居民眼中不太看好,通常該帶的居民會寧願乘坐九廣輕鐵於元朗市中心轉乘276 / 276P往來。
2003年12月九廣西鐵通車,運輸署將261列入改動計劃內,並於2004年2月15日起實施 ,來回程繞經兆康西鐵站(南)公共交通交匯處。筆者認為該項改動與接駁西鐵並無關係,是因為專線小巴44A經常被兆康苑居民投訴難以上車,故此九巴才安排261號線繞經以作舒緩。實際上筆者在兆康西鐵站觀察,甚少兆康苑居民會於兆康西鐵站乘坐261。
另外,近期筆者發現不少專線小巴44A的車長,會在往屯門方向,離開元朗公路後,駛入藍地交匯處旁的盡頭小路,方便前往富泰的乘客下車。這個舉動或多或少會影響261的客量。
屯門碼頭:261的未來目標?
特區政府於2003年決定將屯門碼頭改建成香港第三個跨境客運碼頭,並招標屯門至澳門航線的專營權,由香港西北航運快線投得。不過因種種問題,通航時間一拖再拖。現時最新的消息是計劃於2006年9月投入服務,但因澳門港務局於9月28日否決有關申請,因此暫時未知道確實的啟用日期。
有巴士愛好者指出,屯門至澳門渡輪航線通航後,以全日半小時一班的客量及航線較低票價的吸引力,屯門碼頭周邊的客運需求將急升,專線小巴44將未必可應付需求。因此不斷有巴士愛好者及區內人士,建議將261延長至屯門碼頭以作應付。不過,渡輪一日尚未投入服務,261能否延長,還是未知之數。
屯門往來上水的公共交通服務,由於九巴缺乏遠見,引致專線小巴搶先飲「頭啖湯」,九巴要在專線小巴手上搶回佔有率,可謂困難重重。筆者只好期望屯門至澳門的渡輪通航,能否為261號線帶來新氣象。
================================
北區往來新界東、西的巴士路線歷史此始告一段落。我們接著一連六集,會將視野轉回北區區內,看看北區發展成新市鎮後,區內巴士路線的發展。
下一集《和合石先鋒》的主角是粉嶺南的「開荒牛」70K,它見證粉嶺南廿多年來的發展,如何在區內交通不斷改善下,仍然屹立不搖。
另外,不可不提唯一一條行走區內的和合石墳場的特別線76S。
[ 本帖最後由 eric278 於 2006-10-12 10:37 編輯 ]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OT 一問
我想問下樓主 60P 全線係點行 / 經咩街道咁呢 ?
THX ~ |
|
LJ7006 = MF5119 = AVD1
|
|
|
原帖由 AVD1 於 2006-9-25 18:20 發表
OT 一問
我想問下樓主 60P 全線係點行 / 經咩街道咁呢 ?
THX ~
1994年的路線:
屯門市中心開:經屯門鄉事會路、屯興路、屯喜路、屯門公路、青山公路、朗日路、新界環迴公路、掃管埔路及新運路。
上水開:經新運路、龍琛路、龍運街、新運路、龍琛路、龍運街、新運路、掃管埔路、新界環迴公路、青山公路、屯門公路、杯渡路及屯門鄉事會路。
# 新界環迴公路即粉嶺公路及新田公路。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初時還以為講述屯門篇將會談及各巴士線(傳統的52、60、62;新開的2字頭全冷巴)及興建了輕鐵後的影響。但原來講述60P也相當之不錯的...因為個人以前住屯門都唔清楚有這條線存在...
不過說真的,以前去大埔都要坐小巴到元朗後,再坐64K先至到達... |
|
|
|
|
60P即是經元朗大馬路
60p用過雞車,當年60p點抽車行 |
|
|
|
|
261都唔係咁慘ge......
係長假期結束....好多人係內地返香港(屯門).....
每當44系小巴甩班後
好多人都去等261....而且仲會加班tim
(見過兩架261先有一架279x) |
|
|
|
|
原帖由 tingcrab 於 2006-9-25 23:37 發表
初時還以為講述屯門篇將會談及各巴士線(傳統的52、60、62;新開的2字頭全冷巴)及興建了輕鐵後的影響。但原來講述60P也相當之不錯的...因為個人以前住屯門都唔清楚有這條線存在...
因為本集重點是北區往來屯門的公共交通服務。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今日搭261,只得十幾個人
又看到小巴44系走"空隙"放下乘客,
又如樓主講一樣:
另外,近期筆者發現不少專線小巴44A的車長,會在往屯門方向,離開元朗公路後,駛入藍地交匯處旁的盡頭小路,方便前往富泰的乘客下車。這個舉動或多或少會影響261的客量。
看來小巴44系一定想"消滅"261了
[ 本帖最後由 daiteioh 於 2006-9-26 18:11 編輯 ] |
|
|
|
|
原帖由 daiteioh 於 2006-9-26 18:09 發表
今日搭261,只得十幾個人
又看到小巴44系走"空隙"放下乘客,
又如樓主講一樣:
看來小巴44系一定想"消滅"261了
看來運輸署有必要將該「空隙」的一小段列作廿四小時禁止上落客貨區了。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