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巴士傳奇2006》第二十一集:青出於藍勝於藍
[複製鏈接]
|
本集主要介紹北區往來東九龍區的巴士路線 70X、70P、277X。本集名為《青出於藍勝於藍》,是因為本集的主角路線--北區首條特快線及往來東九龍的路線 70X 所衍生的 277X,受歡迎程度比原有的 70X 為高,故此用此標題最好不過。
請各位細心欣賞。歡迎發表寶貴意見。
第二十一集:青出於藍勝於藍
主要講述路線:
九巴 70X (1986~)
九巴 70P (1992-2003)
九巴 277X (2003-)
北區.東九龍連成一線
新界東部多個市鎮(如沙田、大埔、北區)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全面發展,同一時間原有市區(尤其是黃大仙及觀塘等地區)不少屋因年事已高而需重建,馬仔坑及鑽石山寮屋區清拆,不少原於該處居住的居民遷往新界東部的沙田、大埔及北區新市鎮,這些居民有些是原於新蒲崗或觀塘工作或上學,因此沙田、大埔及北區往來黃大仙至觀塘的需求大增,多條往來新界東部至觀塘的巴士路線相繼投入服務,而 70X 便是在這個背景下生的。
70X 的開辦是相當傳奇性的,因為這條線是未曾於任何路線發展計劃中出現,是九巴突然構思出來的路線,根據當時的報章報導,北區區議會及鄉事委員會於該線投入服務前兩周,曾經討論該線的編號,當時地區人士均建議編號為 76X,最後九巴正名為 70X,於1986年4月7日起投入服務。
70X 的開辦,是北區巴士發展上的一個突破,因為自 70 號投入服務開始,北區一直沒有任何往來九龍市區的巴士路線開辦,加上它是北區第一條特快路線,行經1985年9月通車的的吐露港公路,而令人意外的是該線的總站,是位於老牌工業區觀塘,而非預計的九龍南。70X投入服務當天,也是九巴特快路線全面發展之時,同日新界西的屯門亦同時開辦兩條特快線 60X 及 61X ,標誌著今日特快路線的地位。
70X開辦時的路線,主要途經石湖墟、聯和墟、大窩西支路、大埔太和路、吐露港公路、沙田路、獅子山隧道、黃大仙及新蒲崗,以觀塘翠屏道為總站,班次為15-25分鐘一班,是典型的開荒路線;北區當時尚未完全發展,九巴為求取得較多客源,而繞經北區各個人口密集的地區,因此用車只是以利蘭勝利二型和丹尼士喝采型巴士為主力車隊。由於當年北區只是剛剛發展兼且人口不多,勝利二型等低載客量巴士尚可應付需求。
錯失良機
吐露港公路當時只有沙田馬場至廣福一段已經通車,廣福至林錦交匯處的一段要到1989年才通車,這時北區人口開始上升,加上大埔區已有74X提供往來東九龍的服務,因此在1989年4月17日起,70X 改經廣福至林錦交匯處一段的吐露港公路,不再經大埔墟,同日起增闢往來上水至長沙灣的 71X,是北區第二條特快巴士路線。(71X 已於上一集《南征北討(下)》及荃灣獨裁者編寫的「荃灣線中傳奇」第十七集介紹)
當時70X除了是服務由北區前往觀塘的乘客外,也服務前往黃大仙和新蒲崗的北區乘客。70X其實有一個機會可以進一步縮減行車時間,便是適逢獅子山隧道經常出現嚴重擠塞,政府決定興建大老山隧道以舒緩獅子山隧道的交通壓力,但九巴似乎未有重視北區的巴士服務的全局,70X 及 71X 未有利用大老山隧道通車的機遇,重組行車路線,71X 更不斷縮減服務,更在大老山隧道通車前三個月(1991年3月29日)黯然取消。
71X 的取消,令到 70X 錯失改經大老山隧道的機會,當時70X除了是服務由北區前往觀塘的乘客外,也服務前往黃大仙和新蒲崗的北區乘客。當大老山隧道通車時,70X 為了要遷就黃大仙及新蒲崗的乘客,不像大埔區往來黃大仙區可由 75X 取代 74X 行走,因此 70X 一直都沒有取道直接的途徑。如果當年沒有取消 71X,70X 及 71X 便可在大老山隧道通車時改經,一來縮短往來東九龍的行車時間, 二來可以改善 71X 的客量,277X (本集稍後將會介紹)亦不用「出生」。
粉嶺南的機遇
來往中港兩地的人流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開始日趨頻密,於是不少人便選擇在北區居住以方便北上內地,與此同時開始發展粉嶺南,不斷有公屋及私人屋苑入伙,1992年3月1日起,70X 除平日早上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繞經華明,翌日增設單向往觀塘,不經聯和墟而途經粉嶺南的輔助線 70P,1993年5月9日起,70X 更全日繞經粉嶺南。這些改動奠定 70X 於粉嶺南的地位。
由於當時北區交通相當糟糕,70X 成為北區及粉嶺南居民一個極佳的對外交通選擇,不過當時用車仍然是利蘭勝利二型和丹尼士喝采型巴士為主力車隊,直至1996年6月10日,70X才加入空調巴士行走,這是第一條北區對外路線加入空調巴士行走的路線,空調巴士更是客量不高的9.9米丹尼士巨龍(ADS),由九龍灣廠(K)派車。及至勝利二型和丹尼士喝采型因年事已高相繼退役,便改派利蘭9.9米(BL)及丹尼士統治者(DM)行走,至於十一米三軸巴士更要在1996年以後才開始引入,主力車隊是丹尼士巨龍11米(S3N)和都城嘉慕11米(S3M),後期才加入十一米空調丹尼士巨龍(AD)及富豪奧林比安(AV)。
粉嶺南在隨後的數年不斷發展,70P於1996年7月20日起,作出一個相當大的改動,改經嘉福一段的百和路,一年後更增設下午回程服務,來回程並改經粉嶺公路,路線行車路線比起 70X 為直接,因此備受北區歡迎,但由於本路線只在繁忙時間單向開出數班,其餘時間仍要乘搭迂迴曲折的 70X。
(接下)
[ 本帖最後由 eric278 於 2006-10-4 11:46 編輯 ]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接上)
困局的形成與打破:277X
70X 的服務在隨後數年不斷改進,曾創下一代超速車皇的平治 O305,在2002年前全面退役前,經常在本路線出沒,更成為不少巴士迷追捕的目標。踏入廿一世紀,70X 及 70P 更獲派德國 Neoplan Centroliner (AP) 行走,這是 70X 首次出現十二米巴士,更是北區往來九龍對外路線中,首次出現該款巴士。2001年起逐步與多條九巴路線提供八達通轉乘優惠,使乘客能以更低廉的價錢來往北區及東九龍區、將軍澳及西貢,也是第一條提供八達通轉乘優惠的北區巴士路線。
不過自 70X 全日繞經粉嶺南後,聯和墟亦開始有居屋及私人屋苑入伙,70X 變成繞經整個北區, 即使稱為特快線,行經路線仍然很迂迴,在上水的客量不多。當時由於沒有八達通轉乘優惠,若要將路線分拆也是相當困難的,分拆後的路線隨時客量不足。
歸根究底,這點亦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北區的各大型屋苑和市集的分佈相當分散有關。由於這個情況,九巴在北區巴士線的定線上出現了極大困難,若取道直接的路線行走,又未必吸納更多的客源,要吸納客源便要繞經北區各區域,故此北區的巴士線多是相當迂迴,因此 70X 在這個先天缺陷的情況下,由上水單單駛經整個北區至少要 30-40 分鐘時間,全程行車時間已達 95 分鐘,因此除粉嶺南、聯和墟及大窩西支路居民外,其餘北區居民甚少乘坐 70X 往來東九龍區。
北區及粉嶺南人口不斷增加,單靠本路線不能負荷整個北區往九龍東的乘客,加上有不少北區居民投訴路線迂迴,在2002-2003年的九巴北區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把本路線分拆多一條途經大老山隧道的 277X(聯和墟←→藍田(北)〕,原本計劃在2002年下旬便進行分拆,但有很多種種原因,分拆計劃一拖再拖,直至2003年7月19日才進行以下大型分拆:
- 277X 號線投入服務,提供粉嶺聯和墟、祥華及粉嶺南往來彩虹、九龍灣、觀塘及藍田的特快巴士服務,由於平田巴士總站已於2003年7月6日啟用,九龍區總站由計劃的藍田(北)改在平田。
- 70P 於 277X 投入服務當日停止服務。
- 70X 改經嘉福,不再經聯和墟及祥華,並改為全空調服務。
這個改動不單縮減北區往來東九龍的行車時間,同時將北區至東九龍的巴士網絡,全日擴展至嘉福及藍田一帶。由於分拆後,聯和墟及祥華便沒有往來黃大仙及新蒲崗的巴士服務,因此 70X 及 277X 特別提供八達通免費互轉優惠,這是巴士路線轉乘優惠中罕見的。
70X vs 277X:青出於藍勝於藍
70X在分拆前班次達5-15分鐘一班,自大型分拆後,班次便縮減至10-20分鐘一班,由於改為全空調服務,用車方面亦改以十一米富豪(AV)及Neoplan Centroliner(AP)行走,後期更不時有超級富豪(3ASV)行走。由於分拆後,70X 仍然行走獅子山隧道,粉嶺南有更快捷的 277X,因此客量不及以前,不過本路線仍然是北區其中一條主要的對外路線,客源主要是上水、嘉福及大窩西支路的居民,和往來新蒲崗工業區上下班的市民。
另一方面,277X 由於取道大老山隧道往來,對北區及粉嶺南居民來說,往來東九龍比起 70X 更快捷,因此客量不斷上升,而用車方面更是以十二米的空調巴士為主力。在 70X 未分拆前,該線已經引入十五部德國 Neoplan Centroliner 低地台空調巴士服役,分拆後因為仍需使用原有 70X 車隊,其中七架因此被派於 277X 線服役,令 277X 創下以下數個「第一」及「唯一」的紀錄:
- 首條及唯一一條全日行走大老山隧道的北區對外路線;
- 首條及唯一一條採用 Neoplan Centroliner 行走大老山隧道的全日路線;
- 首條及唯一一條取道吐露港公路,專門服務粉嶺區的北區對外巴士路線 。
277X 除了往來九龍灣、觀塘工商業區上下班的北區乘客外,亦吸引了一些往來港島東及將軍澳的轉車乘客,因此客量一直有增無減。筆者在華明巴士總站所見,平日早上往平田方向的巴士可謂班班「頂閘」,即使往粉嶺方向的班次,至少每班車都有四十至五十人乘搭。另外,由大老山隧道往北區方向亦設有分段收費(往來大埔的大老山隧道線在大老山隧道沒有分段),透過大老山隧道轉乘優惠,由黃大仙經大老山隧道返回北區的票價,往往比 70X 更便宜。
反之,自大型分拆後,70X 的客量大不如前,即使在繁忙時間,巴士客滿的機會甚少,客源亦局限於嘉福、粉嶺南、大窩西支路一帶。不過由於早晚繁忙時間 277X 經常無法登車,70X 在一定程度上,能發揮舒緩 277X 客量的作用。相對來說,277X 可謂青出於藍勝於藍,比起 70X 更受北區居民歡迎。雖然兩線設有八達通免費互轉優惠,但兩線班次不及北區區內線,筆者在華明總站所見,互轉兩線的乘客不多。
今日 70X 及 277X 是北區往來東九龍的姊妹幹線,而且受九廣東鐵及地鐵的競爭程度較低,它們仍有美好的前景。
================================================================
「向市區進發!」系列自此告一段落。由下一集起一連五集,我們會帶大家「縱橫四海」,探討北區巴士近年來新興的多類路線,包括過海線、通宵線、機場線。另外,我們會介紹一些穿越北區,但在北區沒有車站的路線。
北區的對外巴士路線,最南都只是往來九龍市區,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才有直達港島的巴士路線。不過,北區的過海隧道線發展,一直都是停滯不前。下一集《奔向港島》我們會介紹北區三條早晨過海路線 373、373A、373P,而第十八集已介紹的 279X 和元朗區過海巴士線 968 亦會在下一集客串,探討這些路線對北區往來港島巴士服務有什麼啟示。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70x 當 277x 出現個時..話就話減少行車時間,
但係個半小時仍然不能接受,點解回程個時唔可以學下270A 咁
粉嶺南只停花都同欣盛兩個站呢,這樣做又可以減多至少十分鐘車程
坦白講,又會有幾多粉嶺南人會唔揀277X 而揀70X 來撘YA...
選擇用華心村和花都廣場為兩線轉車站 更加好
[ 本帖最後由 benchan120 於 2006-10-4 15:12 編輯 ] |
|
|
|
|
原帖由 benchan120 於 2006-10-4 15:10 發表
70x 當 277x 出現個時..話就話減少行車時間,
但係個半小時仍然不能接受,點解回程個時唔可以學下270A 咁
粉嶺南只停花都同欣盛兩個站呢,這樣做又可以減多至少十分鐘車程
坦白講,又會有幾多粉嶺南人會唔揀277X 而揀70X 來撘YA...
選擇用華心村和花都廣場為兩線轉車站 更加好
70X分拆後的編定行車時間已由95分鐘減至88分鐘。
現時70X的主要客源是上水、嘉福居民,及往來黃大仙及新蒲崗工業區的乘客。
由於一鳴路下車的乘客不少,因此若不經該處,只會擾民。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原帖由 eric278 於 2006-10-4 03:33 PM 發表
70X分拆後的編定行車時間已由95分鐘減至88分鐘。
現時70X的主要客源是上水、嘉福居民,及往來黃大仙及新蒲崗工業區的乘客。
由於一鳴路下車的乘客不少,因此若不經該處,只會擾民。
更重要的是現時277x的班次難以應付需求,
即使在星期六晚上十時至十一點返聯和墟都爆,
逢大時大節除新年、清明外,晚上九時至十二點本人都無見試過277x可以在大老山隧道上到客!
如果70x要經粉嶺南只停花都同欣盛兩個站就要令277x的班次能夠獨立應付需求先。
其實小弟有一個疑問就是277x的全程行車時間。
有277x的師傅曾經同我講九巴給277x的全程行車時間只有一粒鐘左右,
在北區四條快線中最小,
搞到班師傅跑到隻狗咁。
我在五月三十一日(即端午節當日)搭個班車個師傅直情話自己無休息就在平田開車走。(當時是晚上十時幾,吐露港公路、觀塘道及鯉魚門道交通暢通無阻)。
所以我都想知277x的全程行車時間。(繁時及非繁時)
原帖由 eric278 於 2006-10-4 07:11 AM 發表
相對來說,277X 可謂青出於藍勝於藍,比起 70X 更受北區居民歡迎。雖然兩線設有八達通免費互轉優惠,但兩線班次不及北區區內線,筆者在華明總站所見,互轉兩線的乘客不多。
小弟在華明總站所見,晚上多數都是70x(往觀塘)比277X(往平田)先出現,所以70x都仲有二、三個乘客轉277X,
反而277X無客轉70x去黃大仙,
277X又無客在大老山隧道轉車去黃大仙,
可見分拆後九巴喪失了大部分由聯和墟來往黃大仙的乘客。
[ 本帖最後由 GM 於 2006-10-7 16:02 編輯 ] |
|
常備TCU 出行唔洗怕
|
|
|
有段時間(AP加入前),70X可見車款可算是眾多路線之最,雖然並非全數掛牌
2軸熱:ME
3軸熱:S3N, S3BL, S3M, S3V(11米熱車有齊)
冷車:AD,ADS,3AD,AV,3AV,AL(幾乎所有白車有齊)
至AP加入初期,因出車率低,仍有上述情況。 |
|
|
|
|
原帖由 superay 於 2006-10-7 16:46 發表
有段時間(AP加入前),70X可見車款可算是眾多路線之最,雖然並非全數掛牌
2軸熱:ME
3軸熱:S3N, S3BL, S3M, S3V(11米熱車有齊)
冷車:AD,ADS,3AD,AV,3AV,AL(幾乎所有白車有齊)
至AP孕X車率低,仍有上 ...
70X在96年中至97年3月,當時是雞車退役的高峰期,70x為了早上柯打78k,保留2架雞車,這2架雞後來比me取代(當時70x已用11米熱狗+冷氣車)
雖然70x分拆後用車及客量下降,但70x+277x整體來說是令九巴得益.
70x透過分拆,降低行車時間,可以吸引返上水天平,及嘉福客
我認為70x分拆後只省回入聯和墟的行車時間 |
|
|
|
|
70X拆線前後都坐過,
未拆線前真係坐到開花都未出到市區,
拆線後算係好左,
夜晚好多時都只係要八個字到就可以由上水出到黃大仙,
時間上真係同巴士轉火車轉地鐵差唔多,
甚至可能快一點...當然就只有連車都唔駛等只得...
拆線後真係可搭好多,
不過都係唔好由上水火車站一帶上車喇...
真係慢到...就算只係講緊五分鐘的行車時間,
感覺上都係好慢。 |
|
只罵不建議=不負責任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