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terence5070 於 2006-11-26 12:43 發表
遲來的轉貼﹐來自B3版。可能有版友已經看過貼內youtube link的內容﹐所以都不另開新題了。
片段內有好一些情節是於70年代中期的戰後式電車內拍攝﹐當中有一個鏡頭好清楚影到車廂內的號碼是#103
當時那個年代車 ...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更改樓梯是在七十年代全面進行,主要是為了配合一人控制,改為前右後左旋轉樓梯,但是原本的樓梯位仍然是沒有車窗;不過當時首架用一人控制的 #76(根據《香港電車手冊》的圖片),卻是左前直梯、後左旋轉樓梯。
到了七十年代後期,大部分的電車進行改裝,包括:
.封閉車頭及車尾上層的氣窗
.上層兩旁的氣窗改為玻璃
.左邊的牌箱改在後樓梯位
.原本左邊樓梯位補回車窗
不過,根據本人的記憶,當時是有一些漏網之魚,其中好像有一輛正露丸廣告的電車(#49),樓梯位有氣窗、牌箱仍然在原本的位置)。
[ 本帖最後由 hkaiw 於 2006-11-27 22:46 編輯 ] |
|
|
|
|
原帖由 hkaiw 於 2006-11-27 13:05 發表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更改樓梯是在七十年代全面進行,主要是為了配合一人控制,改為前右後左旋轉樓梯,但是原本的樓梯位仍然是沒有車窗;不過當時首洫睅琚m香港電車手冊》的圖片),卻是左前直梯、後左旋轉樓梯 ...
.封閉車頭及車尾上層的氣窗
.上層兩旁的氣窗改為玻璃
.左邊的牌箱改在後樓梯位+原本左邊樓梯位補回車窗
係呀﹐多數電車都被更改了你所講得事項。
另外有一項我想補充的﹐就是照明系統所用的燈罩。大部份車廂都轉用了透明玻璃的大燈罩﹐在youtube那條片見到#103於當時(70年代中期)已經用了這種燈罩。但其實有一少部份車一直都保留了更早期的燈罩﹐還用到車身退役為止。這種燈罩直徑還要少大約3份1﹐而且還是磨沙的﹐還有一條條坑紋。這種燈罩透光度比較低﹐所以採用這種燈罩的車廂都比較暗﹐我就覺得幾"古典"。
其實當時都有電車保留了多項舊規格﹐例如#129﹐除了車頭/尾上層的氣窗沒有被封﹐原本直梯位置沒有補回車窗﹐則面牌箱保留在原本直梯位置後面﹐更沒有更換新款燈罩﹐這是較為原汁原味的一架。不過美中不足的是#129很早期已經上了全身永安百貨廣告﹐如果還是散件廣告的話﹐相信會更經典。
你說上了喇叭牌正露丸廣告的電車是#49﹐不過氣窗有沒有被保留我就記不起了。但是我肯定有一架車是改了旋轉樓梯後﹐司機位後面的窗口和氣窗都沒有被封的是#56。電車公司只是在玻璃上涂了白油﹐只此一架。#56還保留了舊式燈罩﹐不過車頭和車尾的氣窗就被封了。
說起來真很懷念這些舊東西~~~  |
|
|
|
|
原帖由 terence5070 於 2006-11-27 22:38 發表
其實當時都有電車保留了多項舊規格﹐例如#129﹐除了車頭/尾上層的氣窗沒有被封﹐原本直梯位置沒有補回車窗﹐則面牌箱保留在原本直梯位置後面﹐更沒有更換新款燈罩﹐這是較為原汁原味的一架。不過美中不足的是#129很早期已經上了全身永安百貨廣告﹐如果還是散件廣告的話﹐相信會更經典。
那樣 #129 是否屬於首批大翻新為現時模樣的電車之一呢?
又根據本人的記憶,早期大翻新的電車的特色包括:
.裙腳較高,與戰後型大致相同
.左邊牌箱上方的玻璃是橢圓形(#41 除外,這輛是很特別)
.兩邊下方仍然是鐵欄
.底盤頭尾仍然有木條
.散熱箱的右邊散熱孔是兩個大正方形(#3 除外)
到了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左右翻新的電車,規格才與現時的相同,不過早期大翻新的電車中卻有點不同(形容得不好請見諒):
.#3, #6 等的鐵欄柵是較小
.#41, #159 等的是與未翻新的電車一樣大小,即底部比裙腳更低
那樣是何時才把裙腳及車頭、車尾下方更改呢?
其他問題:
.記得好像是 #15 開始在車尾頂部加上雨擋(?),那樣之前的是何時才補上呢?
.何時刪去翻新完成記錄(在車尾右邊車門上方)
.大約於九十年代初期,#20 曾經試驗遮蓋車架,那樣是何時打回原形呢? |
|
喵...
|
|
|
新#30已經投入服務,是日(28/11) 晚上做A47車。
剛才看到此車,忍不住乘搭了幾個站……
此車的車身和內籠十足十新車,內籠防火板很白,
不過下層近駕駛室位置的「30」編號後仍清楚看到
「29」的痕跡;該車駕駛盤用了較後期款式,即有
「波段計」那種,煞車桿銀色部分則仍帶有「29」
的編號;上層車尾的三個座位也與後期翻新的電車
一樣,不是裝在一個白色木箱上,而是直接裝在鐵
櫈架上;底盤不是看得很清楚,好像是太古船塢製
品;它的頭幅只得右上角有編號,左上角是沒有的。
另外它前梯的廣告架內竟然有百周年紀念月票的宣傳
海報……但這個車身不是零一/零二年間已停用的嗎?
[ 本帖最後由 ML29 於 2006-11-28 23:50 編輯 ] |
|
We're part of The Go-Ahead Group
|
|
|
原帖由 hkaiw 於 2006-11-27 23:00 發表
.大約於九十年代初期,#20 曾經試驗遮蓋車架,那樣是何時打回原形呢?
#17也試用過這種車架,而且當時更經常不載客在街上試車。
印象中兩車的裙腳在九十年代中(約九四、九五年)回復正常。 |
|
We're part of The Go-Ahead Group
|
|
|
原帖由 ML29 於 2006-11-28 22:06 發表
即有「波段計」那種
「波段計」是不是顯示「88」哪個顯示器? |
|
|
|
|
原帖由 PAD06033 於 2006-11-28 22:16 發表
「波段計」是不是顯示「88」哪個顯示器?
沒錯。
其實我也不知那個顯示器正確名稱是甚麼,只是覺得它顯示
的類似汽車的波段,所以才替它起了這個名 。 |
|
We're part of The Go-Ahead Group
|
|
|
原帖由 ML29 於 2006-11-28 22:06 發表
新#30已經投入服務,是日(28/11) 晚上做A47車。
剛才看到此車,忍不住乘搭了幾個站……
此車的車身和內籠十足十新車,內籠防火板很白,
不過下層近駕駛室位置的「30」編號後仍清楚看到
「29」的痕跡;該車駕駛盤用了較後期款式,即有
「波段計」那種,煞車桿銀色部分則仍帶有「29」
的編號;上層車尾的三個座位也與後期翻新的電車
一樣,不是裝在一個白色木箱上,而是直接裝在鐵
櫈架上;底盤不是看得很清楚,好像是太古船塢製
品;它的頭幅只得右上角有編號,左上角是沒有的。
另外它前梯的廣告架內竟然有百周年紀念月票的宣傳
海報……但這個車身不是零一/零二年間已停用的嗎?
尋日行過金鐘天橋見到#30, 真係用緊太古船塢製品, 會唔會來自#150既"特別"太古船塢製品?
話時話, #152同#162都差不多同時入廠大修, 唔知出返黎未呢? |
|
HKT, Volvo B10TL Wright, Gillig Phantom
|
|
|
原帖由 hkaiw 於 2006-11-27 13:05 發表
.封閉車頭及車尾上層的氣窗
.上層兩旁的氣窗改為玻璃
.左邊的牌箱改在後樓梯位
.原本左邊樓梯位補回車窗
不過,根據本人的記憶,當時是有一些漏網之魚,其中好像有一輛正露丸廣告的電車(#49),樓梯位有氣窗、牌箱仍然在原本的位置)。
.原本左邊樓梯位補回車窗 <---呢個就係我童年的回憶, 企係坐位到望住後面電車追上來 |
|
HKT, Volvo B10TL Wright, Gillig Phantom
|
|
|
原帖由 hkaiw 於 2006-11-27 23:00 發表
那樣 #129 是否屬於首批大翻新為現時模樣的電車之一呢?
又根據本人的記憶,早期大翻新的電車的特色包括:
.裙腳較高,與戰後型大致相同
.左邊牌箱上方的玻璃是橢圓形(#41 除外,這輛是很特別)
. ...
.記得好像是 #15 開始在車尾頂部加上雨擋(?),那樣之前的是何時才補上呢? <----第一架應該係#99 |
|
HKT, Volvo B10TL Wright, Gillig Phantom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