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巴士公司保留左一大批好似珍寶, 勝利二型甚至專為香港而設計既MB型英國
巴士, 件件堪稱巴士文物, 但特區政府一上場就以車隊陳舊為理由, 強迫中巴取締
舊車, 甚至到最後仲取消中巴專利權, 可見特區政府根本唔知咩叫做保育.
如果而家香港島仲係成街珍寶同雞車的話, 一定可以吸引好多外國遊客. 尖沙咀個
巴士總站已經變得同原本o個個完全唔似, 但珍寶雞車始終如一.
當然, 中巴同英資關係密切(如太古), 領導層親英, 亦係被特區政府打壓既主因. |
|
|
|
|
原帖由 PB602 於 2006-12-16 12:31 發表
中華巴士公司保留左一大批好似珍寶, 勝利二型甚至專為香港而設計既MB型英國
巴士, 件件堪稱巴士文物, 但特區政府一上場就以車隊陳舊為理由, 強迫中巴取締
舊車, 甚至到最後仲取消中巴專利權, 可見特區政府根本 ...
如果而家香港島仲係成街珍寶同雞車的話, 一定可以吸引好多外國遊客. 尖沙咀個
巴士總站已經變得同原本o個個完全唔似, 但珍寶雞車始終如一.
有幾多遊客可會比舊巴士(巴士文物)吸引而前來香港旅遊?
有幾多遊客會識坐巴士? |
|
|
|
|
中巴專營權終止好似係同乘客不滿有關架喎,而中巴專營權終止同雞車珍寶退役係三回事......
將雞車退役是新巴的商業決定,既唔關政府事,新巴亦「順應民意」搞了一次雞車退役之旅,
相片區亦有相可見有珍寶同MB未拆,即使不能載客亦至少留了「全屍」,
比起政府「暗渡陳倉」「閉門議決」的「強政勵治」,「文明」得多。 |
|
|
|
|
原帖由 kevincch 於 2006-12-16 12:20 發表
我既意思係, 要表達意見的話, 係事情仲有轉彎既餘地時,
應該好好利用民眾既權利進行反對,
如果大部分人都啞忍, 現在唔盡全力反對的話, 去到最後一刻先去最達意見, 可能到時只係無補於事啦.
當然, 遇到強大反對聲音都視而不見的話, 有關當局係難辭其咎。
好理想的諗法
但你亦太高估政府願意聽取民意的程度
從灣仔利東街(喜帖街)重建一事可看出
即使按足程序,在諮詢階段提出反對
甚至由民間向政府提交反建議(可行性已得到專業人士肯定)
最後的下場,還不是與天星碼頭一樣?
所以某些站友成日話D人「要拆先黎抗議」
我想講,你又知佢地之前無反對過嗎?無循「正當途徑」表達意見嗎?
你根本唔會知,因為報紙唔會講,政府唔會提
講到尾,諮詢只係一場戲
我唔會再相信呢個曾氏政權所作的任何諮詢 |
|
有膽做,無膽認 - Down Down NWFB!
|
|
|
原帖由 alexero 於 2006-12-16 14:54 發表
好理想的諗法
但你亦太高估政府願意聽取民意的程度
從灣仔利東街(喜帖街)重建一事可看出
即使按足程序,在諮詢階段提出反對
甚至由民間向政府提交反建議(可行性已得到專業人士肯定)
最後的下場,還 ...
完全贊同閣下見解...
離題一講...GST一出,不論市民定係商家
大部份都係反對施行
但政府呢?點回應市民訴求?
當時,曾特首講到非要推GST不可
唔推GST,香港就會死人咁
最近,唐司長「個人決定」唔再強行推GST
表面上係回應市民,實際上呢?
咪又係因為選舉問題,導致唐司長做咗「犧牲品」
所謂「諮詢」,亦只係表面功夫而已 |
|
|
|
|
似乎有人高估左呢d文物,
如果,你係外國人問一下
佢地最認識香港既野,怇
地一定會答係廟街,香港旅
遊大部份已講物為住的,
最有香港既特色,莫如啟德
機場,當時係一個世界特有
既機場之一,又唔見有人要保
留! |
|
|
|
|
原帖由 guia 於 2006-12-16 00:54 發表
可能又會係拆舊站時又一班政客出來搞大龍鳳
不過搬總站、改路線、建廣場差不多事在必行
點解係「事在必行」? 唔趁而家出聲反對咁等到下年先反對?
我諗唔係又要好似天星咁想郁手拆之前果刻先黎「嘈」卦。
下下要講到「事在必行」,俾人既感覺係扼殺大家商量既餘地。
[ 本帖最後由 fokck 於 2006-12-16 17:15 編輯 ] |
|
多啦A夢
|
|
|
原帖由 FLYER 於 2006-12-16 16:00 發表
似乎有人高估左呢d文物,
如果,你係外國人問一下
佢地最認識香港既野,怇
地一定會答係廟街,香港旅
遊大部份已講物為住的,
最有香港既特色,莫如啟德
機場,當時係一個世界特有
既機場之一,又唔見有人 ...
其實鐘樓係香港人既事
何解從外國旅客角度出發?
對於旅客而言, 世界上有很多鐘樓,碼頭,
這個尖沙咀碼頭豈不是碼頭一個,拆唔拆都唔關佢地事
相反,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而言,
這個尖沙咀碼頭/巴總集合了許多 "人情味"
碼頭內與外, 巴總分分鐘都有你同我經歷過既際遇,
對我而言,我也是支持原地保留尖咀碼頭/巴總
我承認香港係一個經濟,旅遊發展得唔錯既港口
但當gov 落力去發展經濟時, 有沒有考慮過文化既價值與其歷史意義?
向來經濟發展就=古物(文化)落後,兩者之間從來沒有平衡
多言了 |
|
|
|
|
DEL
[ 本帖最後由 KZ5600 於 2006-12-17 15:45 編輯 ] |
|
|
|
|
原帖由 alexero 於 2006-12-16 14:54 發表
好理想的諗法
但你亦太高估政府願意聽取民意的程度
從灣仔利東街(喜帖街)重建一事可看出
即使按足程序,在諮詢階段提出反對
甚至由民間向政府提交反建議(可行性已得到專業人士肯定)
最後的下場,還 ...
我也同意現在的香港政府漠視民意, 相信這個是明眼人都知的事實.
我所謂的「市民權利」, 不只是指循「正常途徑」去表達意見般簡單, 既然香港政府漠視循正常途徑(例如所謂的咨詢)表達的意見, 香港人也可盡利用市民以其他不同方法表達意見的權利, 例如遊行示威等等。
可能每個獨立的反對聲音太弱小, 政府也視而不見, 少看市民的訴求, 使有關當局繼續「我行我計劃」吧
只要在事情還有彎轉時, 各個反對力量團結一致, 以集合起來的群眾力量去表達香港人想要的, 總比去到最後, 市民才怒不可遏, 起來齊聲反對的效果好, 因為到那時候, 政府就更會因「已經過充分咨詢、得到共識」等理由一意孤行, 再把一件有價值的東西毀滅。
可能我對特區政府抱有過高期望吧, 才致我有理想的想法. |
|
HKiT@lk.Net - 樂在生活互動區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