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響關於北韓攻打南韓既文章入面提到"人海戰術"及中國軍隊響二次大戰時既
表現, 本來想回應一下, 但由於已經轉板所以另開新文.
其實"人海"根本從來都唔算係一種"戰術". 交戰雙方如果出現裝備上有明顯差距時,
劣勢一方往往需要以更多士兵去填補呢個差距, 呢個唔係戰術, 只係迫不得已.
中日戰爭時期, 中國正規軍("國軍")遇上數目比自己少好多倍既日軍仍然被打得落
花流水, 短短幾年丟失沿海近三分一國土, 於是有人指出"人海"不一定有效. 但其實
響大部份情況下, 中國軍隊指揮官但求"保存實力"(為自己所屬既派系保存兵力, 以
免打光部隊之後被中央乘機栽走因而失勢), 根本無心進行堅持抵抗, 當部隊遭受兩
三成損失時就往往要求撤出戰場整補, 或私自撤出陣地逃往後方, 相比幾年後日軍
面對美軍攻勢時經常響陣地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兩軍素質高下立見.
南京保衛戰時期, 中國軍隊指揮官唐生智曾向蔣介石保證會堅持抵抗, 但戰爭開始
之後唐某因察覺到戰事不利竟然臨陣逃離, 當時整個南京尚有幾十萬中國軍隊可以
作戰, 因見司令都走人於是紛紛不戰而逃, 試想如果司令官唔係臨陣而逃而係加緊
督戰, 而如果呢幾十萬中國軍隊唔係紛紛逃亡(期間仲發生大量人踩人事件, 中國軍
隊唔係死響日軍炮火而係自己同袍既腳下)而係肯同日軍作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咁
南京大屠殺歷史可能會改寫都未定.
因此, 即使當時既中國軍隊換上重型裝備而日軍反過來只靠人多勢眾都好, 如果中國
軍隊仍然用咁既思想打仗, 最後一樣會輸. 中日戰爭後期中國軍隊已經獲得美式裝備,
更加取得中國戰區制空權, 但打仗時輸得比早期更慘就可見一斑.
[ 本帖最後由 PB602 於 2007-2-11 16:29 編輯 ] |
|
|
|
|
咁樣即係話,
如果唔係美國以泰山壓卵既攻勢去打敗日本,
中國最終係會被日本征服,係咪? |
|
推文或跟推文者帖,一律舉報,不作通知
|
|
|
原帖由 238X 於 2007-2-11 16:58 發表
咁樣即係話,
如果唔係美國以泰山壓卵既攻勢去打敗日本,
中國最終係會被日本征服,係咪?
中國始終係幅員遼闊既國家, 即使中國軍隊再不濟, 要佔領整個中國
並管理四萬萬五千萬人口, 至少都需要好幾百萬日本兵, 當中既軍餉,
裝備, 補給, 物資, 都足以為日本帶來沉重經濟壓力. 否則日本之後都
唔需要出兵東南亞奪取資源, 並為此而偷襲珍珠港向美國開戰.
其實日本政府本身無打算佔領整個中國, 好多時只係因為軍方狂妄不
斷推進先至令戰事擴大. 中國當時既天然資源唔算豐富, 以大量軍隊
去維持大片資源唔豐富既土地, 根本一D都唔化算, 亦種下日後日本擴
軍太快兵力太分散既禍根.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7-2-11 21:56 發表
由古到今, 人多都不等於勝利
勝利是同平日訓練, 士氣, 裝備, 戰術等掛勾
勝利仲有一個元素,就係用人得當。
唐代李華既文賦作品《弔古戰場文》中曾經講過:
牧用趙卒,大破林胡;開地千里,遁逃匈奴。漢傾天下,財殫力痡。任人而已,其在多乎?
李牧率領趙國士兵大敗林胡族,並開闢千里疆土,迫使匈奴族逃到遠方,十多年來不敢再壓境進犯趙國。這場戰爭趙國能夠取得勝利,完全係因為用人得當。 |
|
主賜我異象,來委身香港!
|
|
|
原帖由 PB602 於 2007-2-11 16:18 發表
中日戰爭時期, 中國正規軍("國軍")遇上數目比自己少好多倍既日軍仍然被打得落
花流水, 短短幾年丟失沿海近三分一國土, 於是有人指出"人海"不一定有效. 但其實
響大部份情況下, 中國軍隊指揮官但求"保存實力"(為自己所屬既派系保存兵力, 以
免打光部隊之後被中央乘機栽走因而失勢), 根本無心進行堅持抵抗, 當部隊遭受兩
三成損失時就往往要求撤出戰場整補, 或私自撤出陣地逃往後方, 相比幾年後日軍
面對美軍攻勢時經常響陣地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兩軍素質高下立見.
同意
日寇撤走後, 無能既國軍俾共軍打到落荒而逃, 兩軍素質高下立見. |
|
|
|
|
原帖由 lok1032 於 2007-2-12 11:53 發表
同意
日寇撤走後, 無能既國軍俾共軍打到落荒而逃, 兩軍素質高下立見.
共軍在抗日戰爭時保留實力, 用以在抗戰勝利後對付國軍, 真的算上是
高素質, 有軍事謀略, 毛主席真係無得頂~  |
|
BMW E46 320i
|
|
|
原帖由 Dolphin 於 2007-2-12 13:44 發表
共軍在抗日戰爭時保留實力, 用以在抗戰勝利後對付國軍, 真的算上是
高素質, 有軍事謀略, 毛主席真係無得頂~
毛主席當然無得頂, 當扁政府幾乎把蔣介石既銅像拆晒下來的同時, 毛像仍高高掛在天安門的城樓上, 高下立見! |
|
|
|
|
原帖由 Dolphin 於 2007-2-12 13:44 發表
共軍在抗日戰爭時保留實力, 用以在抗戰勝利後對付國軍, 真的算上是
高素質, 有軍事謀略, 毛主席真係無得頂~
共軍響中日戰爭時根本不成氣候, 何來實力去"保留"? 國民政府自己都承
認響內戰時共損失八百萬國軍(包括斃傷及投敵), 損失如此驚人, 點可能
用"共軍保留實力不抗日"為失敗借口?
國軍打內戰方式係派幾十萬大軍專守大城市, 而共軍既典型作戰方式係佔
領外圍鄉鎮, 對城內國軍圍而不打, 對前來支援既援軍逐次擊退. 城內國軍
斷糧斷彈, 城外國軍只會"保留實力", 就算收到中央指示要出兵救援被圍部
隊, 多數都唔肯全力營救, 即使坐擁幾十萬軍隊仍然只肯逐次派較少部隊出
擊, 最後援軍被共軍逐一消滅, 被圍軍隊因突圍無望而投共.
國軍當時配備大量美式裝備, 而且數量上比共軍多, 如果國軍肯集中兵力全
力一戰, 唔好再因派系問題而"保留實力", 咁中國既首都會係南京囉. |
|
|
|
|
原帖由 PB602 於 2007-2-14 22:37 發表
共軍響中日戰爭時根本不成氣候, 何來實力去"保留"? 國民政府自己都承
認響內戰時共損失八百萬國軍(包括斃傷及投敵), 損失如此驚人, 點可能
用"共軍保留實力不抗日"為失敗借口?
國 ...
毛主席提出"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 真的是一句頂一萬句~  |
|
BMW E46 320i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