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eric278 於 2007-4-18 08:58 發表 
但之前聽過有人希望用劉德華的[中國人]作區歌
好心路邊社討論區之類消息就唔好當係真秘笈啦
雖則 D 人講到實牙實齒咁
唔該諗深一層
代表一個國家又或者地方的歌曲
第一個要點係出得太場面, 俾人有得體, 尊重的感覺
譬如有日有一首 "代表香港" 的歌曲能在奧運, 又或者大型國際項目上播放
出黎既究然係 "中國人" 或者 "始終有你" 式的音樂
仲要有機會由現場銀樂隊去演奏
我絕對相信外國人一定聽到 O 晒咀
第二, 就係一般呢類歌曲唔會太長, 分零兩分就好收
宜家呢首差成四分幾鐘, 太長喇
正正就係點解呢類流行曲式的音樂點都無法上至國際政治層面
回應番有站友話如果要搵一首最能代表香港的歌曲
(唔好提昇到乜鬼區歌, 仲要等同國歌地位的言論)
你話獅子山下, 甚至當年因為英女皇訪港而將 "小時候", "馬車夫之歌" "讀書郎" 等兒歌/民歌
砌而成的 "這是我家" 太老餅都好
但佢卻因經歷咁多年, 真正受過時間的洗禮仍可迄立至今, 成為大部份香港人的集體記憶一部份
佢既認受性一定比起那堆兀突式交心歌為強
[ 本帖最後由 cky 於 2007-4-20 03:40 編輯 ] |
|
|
|
|
從網站中聽到了, 或者試從音樂的度去看
第一, 呢首歌好明顯想營造出香港中西文化合壁的特點, 所以開頭要整番幾件中國樂器來戥腳
呢種 crossover.... 已經被各式各樣的作曲者玩到殘晒, 所以除了沒有所謂新鮮感外
出黎既效果跟本就係平平無其
第二, 同 (一) 一樣, 從佢搵到 warrent Mok, 香港兒童合唱團以及那種聽似中國土式唱法的女子 (真係董太....?)
配流行歌手想營造正統音樂和流行音樂的融合意諗, 可惜兩位獨唱家的重要性似乎連陳奕迅或譚詠麟都不如
香兒那種合唱和音, 我搵幾個好似杜麗莎家族又或者玩即興和聲好叻既菲律賓演唱者都做到相同效果
所以呢類結合又係造唔出火花
第三, 幾年來香港流行歌沉寂了的 "粵語溝國語式" 歌詞, 晌呢度又再借屍還魂
太多寫流行音樂樂評的人已經鬧過, 冇氣再鬧
第四, 旋律如 M 君講, 好新鮮? 對唔住, 如果你係要用旋律結構來講, 呢首歌同千千萬萬其他的流行歌一樣,
都係用基本公式砌出來的, 即食麵式和聲 (I V I), 千篇一律的流行曲節奏模式
連轉 KEY 玩 modulation 呢類制造新鮮感的 ABC 都唔做, 我就真係想恭聽一下點樣新鮮法喇
講多一點, 只要事前唔話俾人知呢首原來係回歸十年的作品,
純綷用一個純音樂版本來聽的話
只要有一點功力, 將原本的歌詞改過佢,
出黎的作品, 其實同一首平時大家聽的流行歌/K歌跟本沒有分別
承上一篇的餘音, 將佢捧成為代表香港的 "區歌"?
無野下話..... |
|
|
|
|
講起國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原本是一首流行曲, 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
因此由流行曲演變成國歌可謂不足為奇的!
部份國家的國歌, 也是由當地該地方的[流行曲]演變而成的
例如:
新加坡國歌Majulah Singapura (前進吧, 新加坡!) 是新加坡馬來裔流行音樂作曲家Zubir Said的曲詞作品
[ 本帖最後由 eric278 於 2007-4-20 11:11 編輯 ]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始終有你?喔呵呵呵呵。
有料既填詞人,作曲人,歌手通通去左,
留低一班身高唔夠四呎,口腫面腫0既賣唱妹仔同瘦過條柴0既細路哥主宰樂壇,
這一首"始終有你"真係香港當前各行各業青黃不接,前景徬徨尷尬的最佳寫照。
首歌本身平平無奇,旋律沈悶無變化,歌詞空洞膚淺,憑乜做香港主題曲?
如果"凝聚每分光"代表回歸前的香港,
那麼回歸後這段艱難時期我覺得只有"同步過冬"最有資格...
百折不撓就是香港普羅大眾處世的核心價值,
"同步過冬"代表了香港小市民的百折不撓和團結一起對抗天災人禍暴政廢官的精神。
[ 本帖最後由 Aboveday 於 2007-4-20 16:16 編輯 ] |
|
|
|
|
原帖由 Aboveday 於 20/4/2007 16:09 發表 
如果"凝聚每分光"代表回歸前的香港,
那麼回歸後這段艱難時期我覺得只有"同步過冬"最有資格...
百折不撓就是香港普羅大眾處世的核心價值,
"同步過冬"代表了香港小市民的百折不撓和團結一起對抗天災人禍暴政廢官的精神。
提起《同步過冬》,
我諗《We Shall Overcome 》都有一樣效果,
總之都係好聽過《始終有你》
不過個人黎講,
我鍾意《香港地》多 D 
[ 本帖最後由 TP人 於 2007-4-20 20:28 編輯 ] |
|
創出自己一片天空 重新領回自我國度
|
|
|
原帖由 cky 於 2007-4-20 03:30 發表 
第二, 同 (一) 一樣, 從佢搵到 warrent Mok, 香港兒童合唱團以及那種聽似中國土式唱法的女子 (真係董太....?) o尋晚聽電台,又話唔係董太,係粵劇名伶尹飛燕喎。 |
|
公器公用 香港早要有品
|
|
|
原帖由 eric278 於 2007-4-20 11:06 發表 
講起國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原本是一首流行曲, 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
因此由流行曲演變成國歌可謂不足為奇的!
部份國家的國歌, 也是由當地該地方的[流行曲]演變而成的 ...
你引用的 "風雲兒女" 例子, 是因應影片的內容而衍生的電影劇樂
在本世紀從三十年代一直到六十年代的中西音樂發展史上佔著要的地位
這種 "劇樂" 和歌劇, 音樂劇及舞劇是同出一轍的
再進一步而言, 作曲人聶耳本身都是一位從事正統音樂創作
義勇軍進行曲, 既反映當年所流行的音樂喜好, 創作手法同時能兼備傳統元素 (五聲音階, 民歌, 對位)
這一點相比之下, "始終有你" 呢類音樂係唔可以比較的
你可以反駁話現時的音樂, 過了數十年後不豈能和我們現時所講的 "古典音樂"
不過, 云云數十年的這類種的樂曲, 最終又有幾多可以成為歷久不衰的?
我可以話對呢首歌一 d 都唔睇好
另一方面, 你引用新加坡的國歌作為反例子
其實也不其盡然
因為呢首歌的曲種本身就係一首進行曲
雖然和聲係屬於最基本的模進方式
不過都係傾向貼近一般軍樂/正統音樂的結構
反之, "始終有你" 做唔做到?
兩者的級數實在相距甚遠, 無得好比
我相信金培達係一個音樂好了得的人, 但係將佢同聶耳並排同級...
真係只係贈句: "呵呵呵" 咯
[ 本帖最後由 cky 於 2007-4-20 22:29 編輯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