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記架增程都已經係胎死腹中。增程基本上都係混能變奏版,比起又要抬多副發電機油缸,又要電池摩打,根本就完全唔合乎能源效益。
|
|
橫看香港巴膠
|
|
|
可兩看有辣有不辣, 不過找以下 FB 介紹, 澳門介紹增程式可按制 Force 全電力運行, 九巴有雙層 Hybird, 早排見到 214 有架油塘開出第二個站壞車(不清楚是不是一樣可以咁做)
但回覆指巴士公司測試後, 發現呢種混合動力比歐六純油巴士, 更浪費燃油
增程型電動 ≠ 混合動力
珠海已全市電動巴士, 有單雙層, 澳門行多混能組合(電,氣,油)
要立即實行就是, 時間不等人, 要提早整備, 香港環保已非常落後, 早排見到有 66 座全車身標明 > 純電動 < 大巴係馬路行
香港見到的全綠色的雙層全電巴, 充電 2hour 跑 300km(當佢 200km stable, 250km peak), 有太陽能板的
除巴士總站設充電機外, 其實也可改裝成太陽能輔助充電, 或改裝成 AB 主引擎電源(按制), 或 AB 替換全電車 ready 交換行走, 或改裝成可拆式電池(沒電拆走換另一塊有電的)
香港人不少也識(懂得)電子垃圾修理, 望下港車北上班人就知原因, 政府不環保晒錢 = 不關我的事
|
|
|
|
|
expertuser2004 發表於 2024-2-10 11:03
可兩看有辣有不辣, 不過找以下 FB 介紹, 澳門介紹增程式可按制 Force 全電力運行, 九巴有雙層 Hybird, 早 ...
混合動力分串聯並聯,所謂增程式其實就係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最終都係係要睇返車廠點調較個系幾時啟動引擎充電,香港試ADL巴士唔work,咁日本都有唔少混合動力巴士營運中又係唔係同一套?
然後大話講得多就唔知點解中國同日本就不停強調增程式=EV,個個就信到十足十 |
|
|
|
|
expertuser2004 發表於 2024-2-10 18:37
沒留意日本混能巴士, 香港的私家車也很多混合動力, 車輛大小似乎有關系
EV 不是簡稱混合動力(科普: 一張 ...
從來無人講過混合動力簡稱EV,混合動力係HEV Hybrid EV,增程式你解釋幾多次都好本質都係串聯式混合動力 |
|
|
|
|
EV 如解釋是純電(100% 全電動)就說得通, 純電就不算是 Hybrid, 混合動力應該叫 Hybrid Twin/Triangle Power
個人理解 EV 只算是一個功能, 不可能私家車能做到十分先進, 但巴士顯得非常落後, 根本不應用 EV = 增程式 = 環保咁解
1. 理所當然, 功能也有版本, EV 也可以看成只屬於單一版本(version), 允許跨世代進化 or 內部更新
2. EV = 純電動汽車(公車/巴士), 只代表單一個物件
青年巴士呢個問題就是: 單一物件 = 串聯落後版本, 不能進化, 不能維修, 不能升級? 問政府先知
青年巴士充滿電續航力只有19km極限, 同最新綠色雙層電巴比較(250-280km), 維修完全浪費時間(2024-02-01 Report)
串聯 vs 並聯 = 默認先進同落後的分別, 國內有分 (?串?並) 2in1 (玩開模型電 / 鋰電的知道是什麼來)
|
|
|
|
|
沒留意, 以我所知城巴好像說過純電動巴士方便性不及氫能巴士, 充電時間長 + 調度不便, 似乎會有二極化意見
未來大型車(客車, 巴士, 拖架, 大型貨車), 氫能車天下
私家車, 小型轎車或許純電車天下
很期待未來有氫 + 電雙混版本
|
|
|
|
|
expertuser2004 發表於 2024-2-11 13:31
EV 如解釋是純電(100% 全電動)就說得通, 純電就不算是 Hybrid, 混合動力應該叫 Hybrid Twin/Triangle Pow ...
隻隻字我都睇得明,加埋一齊睇就完全唔明,青年超級電容巴士就更加同串聯混合動力系統完全無關,連超級電容巴士點樣運作都未知就唔好學人拋書包啦
鬼唔知依家啲BEV續航距離幾多咩,各種電動車唔係只睇單次充電續航力去比較優劣 |
|
|
|
|
依家個氫能咪就係用黎叉電比架電車行,本身架氫車一樣有電,唔明磚業用家先生有咩好期待
|
|
橫看香港巴膠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