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limited 於 2025-7-15 16:56 編輯
現時,的士負責提供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約佔整體公共交通服務乘客人次約 6%。
顧問公司推算現時每日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乘客量約為88 萬人次,當中的士和網約車分別佔約 69 萬人次(78%)和 19萬人次(22%)。
換言之,現時每五程由個人化點對點交通工具提供的服務當中,約一程由網約車提供。
超過七成的受訪的士司機有透過網約渠道取得訂單。就這些司機而言,其載客行程中約三分之一是透過網約渠道取得,而其餘行程(即超過六成)的乘客則是直接在街上截車。
的士服務依然是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主要提供者,而網約車則擔當輔助角色。
建議的規管框架 (2026 年下半年)
對平台的規管: 所有提供網約車服務的平台必須領有網約車平台牌照。牌照有效期為五年。平台可因應市場情況自訂車費,但須於行程開始前讓乘客知悉收費安排。
建議容許並鼓勵網約車平台同時提供網約車和的士的召車服務。
考慮透過法例規定向網約車平台公司徵費,並提供資源用以支援的士行業提升其服務質素素,促進行業持續發展。
對車輛的規管: 所有提供網約車服務的私家車必須領有網約車車輛許可證,車齡不得超過七年,許可證有效期為一年,通過車輛年檢可獲續期不多於五年。
網約車可向多於一個網約車平台註冊,並接受由不同平台安排的行程。持證人須就其車輛購買商用車的第三者責任保險,並須繳付牌照年費。
對司機的規管: 所有駕駛網約車的司機必須領有網約車司機許可證。司機須年滿 21 歲,並須持有私家車駕駛執照最少一年,五年內無嚴重交通定罪記錄,以及在提供服務前通過指定考核和完成職前課程。
許可證有效期為五年,如符合相關要求(例如司機駕駛記錄保持良好),許可證可獲續期,續期次數不設上限。70歲(將來65歲)續期須同時提供體格檢驗證明。
現時擁有的士駕駛執照的人士無須再作另行考核便可以向運輸署申請取得駕駛網約車的資格。
持證人必須經持牌的網約車平台安排提供網約車服務,持證人可向多於一個網約車平台註冊及透過不同平台接收訂單。
打擊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
- 執法部門可向法庭申請將涉事車輛扣押並暫時取消其車輛牌照
- 罪名成立領取或持有駕駛執照的資格須被取消不少於 12 個月及不多於三年
|
|
|
|
|
走去問AI GROK睇下佢分析要發幾多個牌
影響牌照數量的關鍵因素- 市民需求與市場規模:
- 香港人口約750萬,公共交通系統(地鐵、巴士等)已非常發達,但網約車作為點對點交通工具,滿足特定場景(如深夜出行、偏遠地區)的需求。
- 根據現有資料,香港現有約18,163輛的士(截至2024年),每日提供約100萬次出行服務。網約車的市場需求可能低於的士,但預計仍有數十萬次日均出行需求,特別是在高峰時段或旅遊旺季。
- 的士行業反對意見:
- 的士業界強烈反對無限制發牌,認為會嚴重衝擊其生計。業界代表曾建議網約車牌照數量應控制在1,000個以內,以避免過度競爭。
- 的士行業目前面臨服務質素批評(如拒載、繞路等),網約車的引入可能倒逼其改革,但過多牌照可能導致市場過飽和,影響雙方司機收入。
- 交通負荷與道路容量:
- 香港道路擁堵問題嚴重,尤其在市區。過多網約車可能加劇交通壓力,政府需考慮道路承載力。
- 研究顯示,香港每日車流量約為70萬輛次,新增網約車需謹慎控制數量,以免對現有交通系統造成過大壓力。
- 國際經驗:
- 新加坡:約有2.5萬輛網約車牌照(人口約570萬),比例約為每230人一輛。
- 倫敦:約有8.7萬輛網約車(Uber為主,人口約900萬),比例約為每100人一輛。
- 參考國際城市,香港若按每200-300人一輛網約車的比例,牌照數量可能在2.5萬至3.7萬之間,但考慮香港公共交通覆蓋率高,實際需求可能低於此數。
- 網約車平台訴求:
- Uber等平台主張無上限發牌,認為市場競爭可自然調節供需,但這與政府控制交通總量的目標相悖。
- 部分平台建議初期發放數千至1萬個牌照,隨後根據市場反饋調整。
合理牌照數量推測綜合以上因素,合理的網約車牌照數量需在以下範圍內權衡:- 保守方案(1,000-3,000個):
- 優點:能有效控制交通壓力,減輕的士行業反彈,適合作為試驗階段的起步數量。
- 缺點:可能無法滿足市民需求,尤其在高峰時段或偏遠地區,導致供不應求,車費可能上漲。
- 適用場景:若政府優先保障的士行業並採取謹慎態度,初期可能傾向此數量。
- 中間方案(5,000-10,000個):
- 優點:能較好滿足市民出行需求,同時為網約車平台提供足夠運營空間,促進市場競爭與的士行業改革。
- 缺點:可能對的士行業造成一定衝擊,需配套政策(如的士服務升級)緩解矛盾;同時需評估對交通的影響。
- 適用場景:若政府希望平衡市民需求與行業利益,這是較可行的數量區間。
- 激進方案(10,000個以上):
- 優點:可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吸引更多網約車平台進入(如滴滴、高德),提升服務質素與選擇性。
- 缺點:可能加劇道路擁堵,對的士行業衝擊較大,需更大力度監管以防惡性競爭。
- 適用場景:若政府優先考慮市場化與市民便利,同時有能力應對交通與行業矛盾。
推薦數量考慮香港的實際情況(高密度公共交通、道路限制、的士行業壓力),初期發放5,000-8,000個網約車牌照較為合理:- 理由:
- 此數量約佔現有的士數量的30%-45%,可補充市場需求而不至於過度衝擊的士行業。
- 參考新加坡和倫敦的比例,5,000-8,000個牌照約為每1,000人0.7-1.1輛,適合香港的交通環境。
- 可作為試驗階段數量,政府可在1-2年內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如交通流量、乘客滿意度)調整牌照數量。
- 配套措施:
- 動態調整:設立牌照數量審查機制,根據市場需求和交通數據每年或每兩年調整。
- 區域限制:可考慮在市區高峰時段限制網約車數量,鼓勵服務偏遠地區。
- 的士行業支持:推出補貼或數位化轉型計劃,幫助的士提升競爭力,緩解行業矛盾。
|
|
多行不義必自斃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