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隨筆 — 中大在法定圖則外的空白歲月

Facebook: https://www.fb.me/area17shatin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area_17_shatin
Medium 版本:https://medium.com/@area17_shatin/7797ddaae2be
隨著新界東在 70 年代末開始逐步發展,政府內部因應新市鎮及地區的發展範圍而重劃不同的界線。較早前,新界政務署 (New Territories Administration) 重劃了沙田和大埔之間的行政界線 (NTA District Boundaries)。原有界線把中文大學分割,兩邊校園分別屬於大埔及沙田,而修改後的界線沿著中文大學北面界線劃定,把大學全面歸入沙田一側。

除了因應現有發展而修改界線,政府亦為未來的發展未雨綢繆。由於土地發展政策委員會批准馬鞍山成為沙田新市鎮的擴展 B 區 (Extension Area B),沙田新市鎮工程拓展處在 1979 年 10 月時開始著手重劃沙田和大埔之間的新市鎮界線 (New Town Boundaries)。沙田新市鎮的北端界線原僅止於城門河的出海口,西岸一側沿著大埔公路的西側一直伸延至大埔尾對開。這次新市鎮界線的改動,主要是為了把位於東岸的馬鞍山擴展區及烏溪沙一帶,和座落西岸的中文大學一併納入沙田新市鎮的範圍。
簡單而言,這次界線修訂把原本互不相鄰的沙田和大埔新市鎮界線,改在大埔尾及中文大學北面接壤,後以直線伸延至丫洲對開,其後再分別向東面及北面分離,把兩個相鄰的新市鎮連接起來 (由長破折線改為雙點粗劃線)。可能有讀者已經留意到,這條地區行政界線 (點劃線),看似合理地從岸邊開始向吐露港東北方延伸,卻正是導致科學園和白石角住宅區今日分屬沙田和大埔兩區的元兇。


然而,在 1980 年 1 月的工務司署會議中,這次行政界線的修訂卻引伸出另一問題。規劃層面上,當時沙田是由 1978 年 8 月生效的分區計劃大綱草擬圖 (Draft Outline Zoning Plan) LST/69 所覆蓋,但大埔卻仍然沒有被法定規劃圖則所管制。因此,政府內部需要開始為大埔的規劃圖則作刊憲之準備。LST/69 的北面界線是沿著大埔公路西側延伸至大埔尾一帶,與沙田新市鎮原有的界線相近。然而,當時預備中的大埔分區計劃大綱圖之界線,大致沿著中文大學北面界線劃定,只會在大埔尾外的一小段大埔公路與 LST/69 相接,兩者都沒有包括於大埔公路東側的中文大學。換句話說,中文大學突兀地成為了兩份法定規劃圖則之間的空白地帶 (no man’s land)。政府在該次工務司署會議中,討論了有關大埔分區計劃大綱圖之事宜,同時亦考慮了中文大學被人遺忘的問題。最後,會議正式建議把中文大學納入沙田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內。

由於內部傳閱及處理需時,有關中文大學的修訂未能趕及在 1980 年 11 月刊憲公開展示的沙田分區計劃大綱草擬圖 LST/69C 中公佈。同年 12 月,政府刊憲公佈大埔首份法定規劃圖則-分區計劃大綱草擬圖 LTP/47,可見其南面界線大致沿著中文大學的界線劃定。

經過政府部門兩年多的工作後,有關中文大學的規劃修訂終於在 1982 年 2 月呈交至城市設計委員會 (Town Planning Board) 的第 317 次會議作討論。該次會議討論了沙田分區計劃大綱草擬圖 LST/69D 中所包含的 13 項修訂項目,第 11 項修訂覆蓋中文大學一帶。這項修訂包含了三個新增的規劃區:
1) 第 66 區,為赤泥坪村,作鄉村發展用途 (Village Type Development, V)、
2) 第 67 區,為中文大學,包含九鐵路軌以東的填海地,當時建有海洋生物研究所,作政府、團體及社區用地 (Government, Institution & Community, G/IC)、及
3) 第 68 區,為當時大學站以東的未發展用地及其外伸之填海區,亦為政府、團體及社區用地。
除新規劃區以外,這項修訂亦把赤泥坪村以北的部分土地劃為綠化地帶 (Green Belt, GB),歸入原有的第 56 區,同時也將大埔公路-馬料水段、九鐵路軌、以及擬建沙田至大埔海傍公路的走線納入規劃圖內作展示。


城設會在該次會議中同意 LST/69D 適合刊憲向公眾作展示。其後,在 1982 年 4 月 8 日,沙田分區計劃大綱草擬圖 LST/69D 刊憲並作公眾展示,中文大學亦同時正式被法定規劃圖則所覆蓋。然而,有趣的是,中文大學在同年 4 月向城設會致函,對 LST/69D 的修訂項目提出反對。中文大學的反對意見主要有兩點:
1) 第 56 區的發展地帶可能會損害大學的學術環境 (jeopardize the proper academic environment)。若細心回看圖 7 的話,中文大學所指的是第 12 項修訂,即把九肚麗坪路盡頭之採泥區的部分地帶,由綠化地帶改劃為住宅用地 (乙類) (Residential (Group B), R(B))、
2) 基於政府與中文大學在多年前的討論,中文大學希望提醒政府應為校園未來向東擴展預留土地。
究竟中文大學與政府在校園擴展的議題上討論了甚麼?為大學擴展預留土地又對馬料水發展和九鐵現代化有何影響?詳情還待下回分解。
參考資料:
Drawing - STP 79/2031 (Sha Tin New Town Development Office, 1979)
Oblique Aerial Photo - 24709 (06 Feb 1979)
Outline Zoning Plan - LST/69C (Town Planning Board, 1980)
Outline Zoning Plan - LST/69D (Town Planning Board, 1982)
Outline Zoning Plan - LTP/47 (Town Planning Board, 1980)
Outline Zoning Plan - LTP/47A (Town Planning Board, 1982)
Sketch Plan - ST 2/80 (Town Planning Office, 1980)
District Commissioner, New Territories. (1957). Hong Kong Annual Departmental Report by the District Commissioner, New Territories for the Financial Year 1956-57.
Home Affairs Department. (2022). District Boundary. CSDI Portal. https://portal.csdi.gov.hk/geoportal/?lang=en&datasetId=had_rcd_1634523272907_7521.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
|
|
想睇原有 NTA District Boundary 點樣劃分中大校園,謝謝🙏 |
|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