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idgestone Potenza RE55S
|
|
|
可能佢地計過條數, 如果收平D多D車用, 雖然收入多左,
但係又要請多D收費員同控制員, 又要做多D路面維修, 連抽風機都要開多左,
維起條數唔著. |
|
BMW E46 320i
|
|
|
其實西隧依家都唔少車用
再多只會搞到中上環,西環/由向東塞搞到向西塞... |
|
|
|
|
曾經有傳媒做過統計, 隧道每加一次價, 起初流量會減少,
但慢慢D以往用慣左既人就會回巢,
用返一條以往行慣而快D, 但要俾貴D既隧道.
長遠來說加價係無影響隧道公司收入既.
估唔到哩! |
|
HL
|
|
|
原帖由 hanvas 於 2007-8-11 21:31 發表 
曾經有傳媒做過統計, 隧道每加一次價, 起初流量會減少,
但慢慢D以往用慣左既人就會回巢,
用返一條以往行慣而快D, 但要俾貴D既隧道.
長遠來說加價係無影響隧道公司收入既.
估唔到哩! ...
唔知哩d算唔算係 econ 裡面既 inelastic demand 呢?@@" |
|
=0=
|
|
|
原帖由 SSBT 於 2007-8-11 23:46 發表 
唔知哩d算唔算係 econ 裡面既 inelastic demand 呢?@@"
以大欖隧道呢個case的情況黎講, 可能真係inelastic demand
元朗出九龍, 一係就屯公, 一係就欖隧
只得2個選擇, substitute的數量唔多
行屯公要預早d出門口, 又要隨時面臨大塞車的威脅 (屯公的道路設計真係誘使意外發生)
相反, 行欖隧, 時間慳好多, 車流量又比較少
塞車的機會比屯公少得多 |
|
|
|
|
原帖由 AVW56 於 2007-8-12 14:06 發表 
以大欖隧道呢個case的情況黎講, 可能真係inelastic demand
元朗出九龍, 一係就屯公, 一係就欖隧
只得2個選擇, substitute的數量唔多
行屯公要預早d出門口, 又要隨時面臨大塞車的威脅 (屯公的道路設計真係誘使意 ...
應該咁講, 大欖隧道運用加價呢種手段, 令一些車輛改用屯門公路, 達至令屯門公路
更加擠塞的局面, 令個ELASTCICITY改變, 從中得益...
西隧都係咁做法吧了, 真係令人厭惡... |
|
殺雞焉用牛刀?!
|
|
|
原帖由 SSBT 於 2007-8-11 23:46 發表 
唔知哩d算唔算係 econ 裡面既 inelastic demand 呢?@@"
呢個係張五常推翻第2需求定律既實証,隨住時間,消費者衡量過所有條件後,
都係認為原本條路最好用,繞路行反而蠢左,
加價帶來既彈性會逐漸消失,而非艾智仁所述的"時間越長、選擇越多、彈性越高"
[ 本帖最後由 Hinata 於 2007-8-12 21:52 編輯 ] |
|
|
|
|
原帖由 hkbw 於 12/8/2007 20:48 發表 
應該咁講, 大欖隧道運用加價呢種手段, 令一些車輛改用屯門公路, 達至令屯門公路
更加擠塞的局面, 令個ELASTCICITY改變, 從中得益...
西隧都係咁做法吧了, 真係令人厭惡... ...
係選擇不多的時侯,小市民的我們就係肉隨針板上
某情度上係代表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
行大欖隧道俾多少少,但就令係用少左時間同埋減低塞車的威脅。
即係用錢買時間
如果用cost effectivee去計,作為車主,會點選擇?錢or時間,二選一 |
|
|
|
|
看怕遲些尖山隧道又是這一番局面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