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港鐵的沙田至中環線合併方案之中,在下認為由東鐵線過海的”南北線”並沒有太大問題,中環南-羅湖/落馬洲的路線可以接受,但”西馬合併”的”東西線”路線(屯門-烏溪沙)如果真的實行的話在下卻認為會有很多問題,故略有保留,以下為在下的看法:
1.) 現時的西鐵線月台(屯門-九龍西)最多可以容納九卡一組的列車,但現時的馬鞍山線月台(烏溪沙-大圍)最多卻只可以容納八卡一組的列車,如果真的實行”東西線”的話列車只能以八卡一組行走屯門-烏溪沙,現時的屯門-九龍西共二十個西鐵線月台的一卡月台空間便會完全浪費掉,十分浪費!
2) 現時的西鐵線以往屯門為上行,往南昌為下行;馬鞍山線則以往烏溪沙為上行,往大圍為下行,兩線上下行行車方向完全相反,以列車車頭方向計,西鐵線往屯門的車頭是馬鞍山線往大圍的車頭,西鐵線往南昌的車頭卻是馬鞍山線往烏溪沙的車頭, 如果真的實行東西線的話兩線其中一線的所有月台編號須掉轉,列車必定要全部一齊180度前後反轉!才可以配合!
3.) 現時西鐵線列車左上右落,馬鞍山線列車卻右上左落,同樣兩線其中一線亦要更改左右上落方向才可配合
[ 本帖最後由 3asv322 於 2007-12-11 15:37 編輯 ] |
|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雙十國慶註冊
|
|
|
4) ”東西線”路線設計過份迂回兼太長,由屯門出發先上元朗錦田才到荃灣,再到深水步,西九龍,再到尖東紅磡,然後經土瓜灣,馬頭圍,啟德,鑽石山才到大圍,沙田東,馬鞍山及烏溪沙!新界-九龍-新界的定線會有人坐足全程嗎?
5.) 西鐵線及馬鞍山線兩線建築風格南轅北轍,西鐵線架空車站大又有冷氣又有月台幕門,但馬鞍山線架空車站細又冇冷氣兼連月台欄門也沒有,西面車站豪華,東面車站簡單的設計在同一路線”東西線”身上,不是很奇怪嗎?
[ 本帖最後由 3asv322 於 2007-12-11 15:38 編輯 ] |
|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雙十國慶註冊
|
|
|
故此,在下建議將”東西線”在現時興建中的九龍南線九龍西站作分拆,西鐵線行走屯門-九龍西,馬鞍山線行走烏溪沙-九龍西,九龍西站須興建額外兩個新月台及轉乘設施,初步建議轉乘安排可使用建設中紅磡站東鐵線及九龍南線的轉乘安排.以下為原因:
1.) 在這個沙中線的安排下,東鐵線,西鐵線及馬鞍山線都不用改名,繼續沿用現有
名稱,方便乘客
2.) 西鐵線可以使用九卡一組的列車行走,馬鞍山線可以使用八卡一組的列車行走,因為九龍西站西鐵線兩個月台為九卡月台,馬鞍山線兩個月台為八卡月台,兩線亦無須更改各自的行車方向
3.) 現時西鐵線已有南昌站接駁東涌線過海,也有美孚站接駁荃灣線,一線直達尖東站及紅磡站轉東鐵線過海的必要不是太大,只要九龍西站的轉乘安排夠方便,可以過對面月台轉馬鞍山線以及兩線班次配合的話,相信乘客是不會介意的
[ 本帖最後由 3asv322 於 2007-12-11 15:39 編輯 ] |
|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雙十國慶註冊
|
|
|
4.) 馬鞍山線行烏溪沙-九龍西,其實在1993年的東九龍線東部走廊亦有類似的建議,當年的建議為東九龍線由原有過海性質改以中型鐵路連接機場鐵路九龍站,並接駁當時倡議中的尖沙咀支線,馬鞍山鐵路,形成東部走廊.在下的建議和這建議相似,只不過是由連接九龍站改為連接九龍西站,把馬鞍山線變成新的東部走廊,當年的九廣西鐵亦曾經有計劃南端總站為西九龍
(p.s. 現時九龍站3,4號東涌線月台下面的預留空間為這個東部走廊計劃的產物)
5.) 九龍西站及九龍站可以發展成為與紅磡站同級的集體運輸中心,同一站內有廣深港高速鐵路九龍西總站(雖然政府文件叫西九龍站,但在下認為叫九龍西站會較好,因為這名稱較為配合內地叫法,如廣州東站,北京西站,上海南站,而且配合隔鄰的九龍南線九龍西站),亦可乘搭機場快線往機場,亦可乘搭東涌線,西鐵線,及馬鞍山線到香港各區,鄰近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又有住宅,商場,酒店,寫字樓,又有佐敦匯翔道及九龍鐵路站巴士總站,小巴,的士站設施,方便無比
[ 本帖最後由 3asv322 於 2007-12-11 15:40 編輯 ] |
|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雙十國慶註冊
|
|
|
換言之東鐵線,西鐵線及馬鞍山線將來會行走:
東鐵線 : 中環南-羅湖/落馬洲
西鐵線 : 九龍西-屯門
馬鞍山線 : 九龍西-烏溪沙
歡迎大家都給與一些建議及意見
[ 本帖最後由 3asv322 於 2007-12-11 15:40 編輯 ] |
|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雙十國慶註冊
|
|
|
其實將西鐵線都改成左落右上可能會更好
因為隨著南昌站拆除工程
把由大西北出來的乘客可過對面月台往香港
便更好了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