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何文田及黃埔區的居民,以及在該兩帶上班或消閒的人士請注意:
根據九龍城區議會的網頁,以下是觀塘線延線巡迴展覽及公眾諮詢大會的時間表:
巡迴展覽
地區
| 日期
| 地點
| 紅磡
| 6月30日(星期一)至
7月1日(星期 二)及7月5日(星期 六)
| 黃埔時尚坊地庫
| 7月2日(星期三)至
7月4日(星期 五)
| 黃埔家居庭地庫
| 7月6日(星期日)至
7月11日(星期五)
| 家維邨
| 何文田
| 7月12日(星期六)至
7月18日(星期五)
| 何文田廣場
| 7月19日(星期六)至
7月23日(星期三)
| 愛民商場
|
公眾諮詢大會
地區
| 日期
| 時間
| 地點
| 紅磡
| 7月5日
(星期六)
| 下午1時半至3時
| 黃埔時尚坊
| 7月17日
(星期四)
| 晚上8時至9時半
| 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
| 何文田
| 7月24日
(星期四)
| 晚上8時至9時半
|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
|
其實我們於半年多前已經為黃埔線提出一些建議,詳細內容請參考: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viewthread.php?tid=255199&extra=&authorid=13096&page=2
以上的連結只是方便你們參考,無論你對該延線的意見怎樣,希望你們能在以上的公眾諮詢大會發表你的建議。謝謝!
[ 本帖最後由 Ka-Lun 於 2008-7-3 17:39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想社會和諧?請還政於民!
|
|
|
回樓主有關你既建議定線,要東鐵綫o係果個位置設站幾乎係唔可能,
因為要變成南北綫過海,就要o係「旺角東站以南」下斜到地底既紅磡站新月台,
但係衛理道平行段冇空間另建下斜路軌而唔影響列車運作,
好大機會就係公主道平行段先有空間做呢個改建。
本身呢段都已經係微微下斜,改建後坡度更大,又點可能起車站呢。 |
|
|
|
|
何文田站出入口及紅磡站轉車安排
原帖由 epsilon 於 2008-7-4 11:23 發表 
要東鐵綫o係果個位置設站幾乎係唔可能,
因為要變成南北綫過海,就要o係「旺角東站以南」下斜到地底既紅磡站新月台,
但係衛理道平行段冇空間另建下斜路軌而唔影響列車運作,
好大機會就係公主道平行段先有空間做呢個改建。
本身呢段都已經係微微下斜,改建後坡度更大,又點可能起車站呢。
根據以下連結所引進的地圖(來自港鐵網頁,於今年 3 月刊登):
http://www.mtr.com.hk/eng/projects/images/ktl_ext_map.jpg
東鐵線將會在愛民的南端才會建新軌,精確一點來講,要到紅磡繞道平行段才改建,直接阻礙東鐵線於愛民南端設站。不過並唔係無補救辦法,可參考以下的地圖:

圖例:
- 右下角深粉紅色邊的長方形就是東西線的何文田站大堂及月台。
- 淺綠色線是接駁大堂和車站出入口之間的通道。除了要遷就現有的設施或建築物(如地下配水庫)之外,同時也應儘量設計到能令乘客用最短的時間出入車站,除了像西港島線接駁半山區出入口的高速垂直電梯外,也可考慮用打斜升降纜車來接駁以縮短行平路的時間。
- 藍色線是接駁忠孝街及君頤峰之間的行人天橋,走線要遷就公主道近新民樓的油站。
從上圖所見,樓主建議把何文田站忠孝街的出入口西移至迦密中學(即紅色 A 的位置),方便該帶的師生,以及愛民邨居民。若在新民樓和信民樓之間建一條行人天橋(即地圖的藍色線所示),這就更會吸引君頤峰居民改用鐵路出入。另外,把何文田站佛光街的出入口北移至常樂街/冠暉苑(即紅色 B 的位置),方便何文田邨一帶居民。
聽聞新紅磡站的轉車計劃將不會採用對面月台轉乘,不知是否因為南北線及東西線列車長度不同,或者想簡化鐵路隧道的設計。所以最後,但最重要的,新紅磡站的月台應採用「荔景式」的轉乘安排,這樣不但令轉車較方便,而且更可以大大減低扶手電梯、樓梯及升降機的需求,藉此節省建造及運作這些設施的成本。雖然對面月台轉乘會令鐵路走線較複雜,不過因南北線及東西線於紅磡站是平行的,在該處建對面月台轉乘技術上應該是可行的。雖然南北線及東西線的月台長度會有一卡車的分別,但它們仍然可設於同一個中央島式月台,只要南北線那邊於兩端都延長半卡的長度就行了!
希望港鐵最終會採用以上建議。 |
|
想社會和諧?請還政於民!
|
|
|
Ka-Lun
有幾點要搞清楚:
1. MTR圖中的虛線,不代表只有虛線才是改建範圍,可能在以北已經要改建,只是太窄唔顯示。
2. 南北線要過海,一件沉管就係兩條隧道,如果在紅磡站以南要再將南行及北行align才過海,這工程一定要填海,
再者東西/南北線交匯會非常複雜,不可行。
我自己維持我的「原判」:
1. 觀塘線延線何文田站是否西移及是否增設南北線何文田站,作為鐵路愛好者我喜歡,作為觀塘線乘客我無所謂。
2. 東西線全線右上左落,紅磡站採簡單雙層設計,以大量與月台方向垂直(而非普遍的平行)的電梯連接同方向不同線的月台。
3. 因東西線右上左落,南昌站也能得南行同方向轉乘。
另:
圖中的土瓜灣站(MTR)/馬頭圍站(我認為比較正確的名稱)好似北移了?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08-7-11 04:59 編輯 ] |
|
|
|
|
原帖由 DIH 於 2008-7-10 15:58 發表 
有幾點要搞清楚:
1. MTR圖中的虛線,不代表只有虛線才是改建範圍,可能在以北已經要改建,只是太窄唔顯示。
2. 南北線要過海,一件沉管就係兩條隧道,如果在紅磡站以南要再將南行及北行align才過海,這工程一定要填海,
再者東西/南北線交匯會非常複雜,不可行。
關於第一點我也明白,當然工程的詳情並不能單靠地圖來顯示。不過港鐵於網頁的地圖應用唔同顏色來代表改建的地方,這樣就算幾窄都能顯示出來,以免市民誤解。但當然工程藍圖就只能用單色了,看藍圖時就真係要小心!
至於第二點方面,以尖東線延線來看,現時紅磡站月台南端至紅隧底的一段軌大約長 215 米,而由現時地面月台到紅隧底需要下沉至少 9 米,即平均斜度約 2.4 度落斜。假如因對面月台轉乘而令南行和北行月台分層(上下軌道垂直相隔約 6 米),要令上層路軌由月台南端下沉至岸邊且要和下層路軌平排,若上層路軌同樣以平均斜度約 2.4 度落斜而下層路軌保持平坦,上層路軌需要橫走約 143 米才能同下層路軌處於同一深度。將來南北線過海,由新紅磡站月台南端至岸邊也是相距 215 米左右,餘下的 72 米將用作於上層路軌未下斜前轉移走向,令上層軌不再直接於下層軌的上面以便上層軌下斜,該段轉移走向所涉及的弧度大約是半徑 250 米,而南環線的廣東道至梳士巴利道段的弧度大約是半徑 124 米。所以新紅磡站即使是對面月台轉乘,車站和岸邊之間應有足夠空間來讓上下層路軌於未離岸前平排,而且不會太斜或太彎也能做到!反正金鐘站和油塘站也是對面月台轉乘,而且荃線北行列車過了金鐘和將線西行過了油塘後都立即過海,但當建造這些過海鐵路時亦無因為對面月台轉乘而填海,而且港鐵(前地鐵)擁有多年設計對面月台轉乘及相關路軌走線定位的經驗,只要兩線平行和過海前有足夠空間 align 雙向路軌,新紅磡站應能夠於不填海的情況下以對面月台轉乘。
[ 本帖最後由 Ka-Lun 於 2008-7-24 16:44 編輯 ] |
|
想社會和諧?請還政於民!
|
|
|
原帖由 DIH 於 2008-7-10 15:58 發表 
圖中的土瓜灣站(MTR)/馬頭圍站(我認為比較正確的名稱)好似北移了?
土瓜灣站真係北移了,但這改動會令該站更遠離現有密集的民居(如傲雲峰及翔龍灣等),只會更親近新啟德發展區,我寧願原本的位置(即宋皇臺道和啟德隧道之間)。
馬頭圍站本人不覺得移了位。 |
|
想社會和諧?請還政於民!
|
|
|
原帖由 DIH 於 2008-7-26 23:22 發表 
所以我講緊的,只係港鐵土瓜灣站北移。
啟德該處都唔知有咩發展......起咁遠做乜~
土瓜灣站北移原因,甚至港鐵由「雪櫃」拎番出黎起土瓜灣站,
原因只有一個,因此在啟德發展規劃中,該處為多用途體育館。
因此,原則上個站唔係比人日常用,而係一個唔知幾時有人流個車站。
情況與天后站或博覽館站作用相似,一係無人用...一係多人到要人流管制。 |
|
惡意回復是不道德的行為。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