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openBVE帶來的印象,那邊開發者自己也說了。不過,好像變了由最初「Vista也能玩到BVE2/4路線和列車的解決辦法」,重頭開始開發程式,到現在8個月(2008年4月至今),主要由於海外用戶的反應,慢慢轉由「其他的OS也能用到BVE,及追加獨家元素」。 但是mackoy先生有否發現嗎?造成這樣的結果的,是在日本國內用戶和海外用戶之間,對於BVE的所想的和印象,均有顯著差別,兩者之間的交流非常少(主要只有BVE的數據彼此鏈接),不能互相交流資訊,結果開發的方針也變得分散了。不過,兩者事實上的確使用了BVE2/4的數據格式。 而且,在一部分的BVE舊版本上存在了的不足和錯誤,即使是關於最高行車速度的問題,無論怎麼有指摘,到現在(正在開發的BVE 5)也不超過360km/h。不過,openBVE也解決了這項缺陷。
首先,我不評論 Mackoy 網誌上的任何意見;其次在事實上,我發現到一些人開始對 Mackoy 開發BVE 5 的方向上有些微言,並在 Mackoy 網誌上回應。他們改正了一些Mackoy的觀點和提出 BVE Trainsim 與 openBVE 的比較。但 Mackoy 後來刪除了這些反對的意見,只剩下頭兩則由日本網民提出的意見。他的理由是頗為玩味的:「不同國家的網民可以一起來討論。」我不明白 Mackoy 開設網誌的原意是甚麼,但我想他在審查網民的意見,企圖樹立他的「思想正確」觀點。
似乎Mackoy想要提出我們要更改openBVE這個名字及標誌。 但是openBVE已經是由淨室編程策略(cleanroom tactics)發展而來的,並置入大部分BVE的模擬引擎。 要不要與Mackoy電郵聯絡,要我們改名和改標誌?
你(afarlie)的想法是錯的,因為我沒有置入現時在 BVE Trainsim 存在的任何東西,及沒有想到在將在 BVE Trainsim 需要置入的東西。當我將這些置入openBVE時,我可以確實說給你,這是我的原創作品,在功能上不會同 BVE Trainsim 有任何類似的地方——比較一下煞車系統、以車輛為基礎的物理學、3D聲音、一眾分析器的行為,如此類推。 說回名稱,這是 openBVE 。請留意讀法。與 BVE Trainsim 這個名字作比較,我想「openBVE」是有足夠理由作分別,不會與用家產生混淆。我對這個名字沒有問題,不論是投票通過使用此名字,抑或是關注此課題。以及我想已有多月時間作討論,已是足夠。
你說得對,Mackoy 的刪文反應是單方面的。由於 BVE Trainsim 並不只是一個日文程式,所以他不想聽取外地玩家的意見。我想他對此感到驚訝,是因為 openBVE 發展迅速,而他的 BVE 5 發展過程,在我看來仍是緩慢得很。
舉報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後跳轉到最後一頁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1 06: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