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舊文庫 生活資訊舊文庫 電腦及電子遊戲 [BVE]Mackoy對openBVE感到驚訝(長文)
開啟左側

[BVE]Mackoy對openBVE感到驚訝(長文)

[複製鏈接]
UCR683 發表於 2008-12-13 22: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dvertisement



以下的文章,是我翻譯自BVE 官方網誌及openBVE討論區相關討論,旨在探討兩者研發方面的差異。

據BVE Trainsim 原作者Mackoy,於BVE Trainsim 開發 Blog: openBVE(2008-12-11)一文中,
對於openBVE 的外部視點功能感到驚訝,儘管他沒有太多時間踏實地玩過。
他謂對 openBVE 的印象,是從外面看著主體列車駕駛也能這樣的感覺,與BVE Trainsim 是不同的東西。
而他想對 BVE Trainsim 所做的事,是要表現「自己坐在駕駛座位,用自己的手駕駛列車」的感覺,像以前一樣,列車向前行駛的方向。

有日本網民發文回應:
openBVE帶來的印象,那邊開發者自己也說了。不過,好像變了由最初「Vista也能玩到BVE2/4路線和列車的解決辦法」,重頭開始開發程式,到現在8個月(2008年4月至今),主要由於海外用戶的反應,慢慢轉由「其他的OS也能用到BVE,及追加獨家元素」。

但是mackoy先生有否發現嗎?造成這樣的結果的,是在日本國內用戶和海外用戶之間,對於BVE的所想的和印象,均有顯著差別,兩者之間的交流非常少(主要只有BVE的數據彼此鏈接),不能互相交流資訊,結果開發的方針也變得分散了。不過,兩者事實上的確使用了BVE2/4的數據格式。

而且,在一部分的BVE舊版本上存在了的不足和錯誤,即使是關於最高行車速度的問題,無論怎麼有指摘,到現在(正在開發的BVE 5)也不超過360km/h。不過,openBVE也解決了這項缺陷。


這件事很快就傳到 openBVE 討論區(MACKOY'S reaction to openBVE)。
網友VICTOR說,openBVE 在日本變得流行起來,有兩位日本 BVE 物件高手,分別開了網誌,主要談論 openBVE 的物件檔開發:
http://tozai77.blog.shinobi.jp/ (Local Train)
http://brown.ap.teacup.com/ronbve/ (RON'S BVE)

openBVE 原作者Michelle回應:
首先,我不評論 Mackoy 網誌上的任何意見;其次在事實上,我發現到一些人開始對 Mackoy 開發BVE 5 的方向上有些微言,並在 Mackoy 網誌上回應。他們改正了一些Mackoy的觀點和提出 BVE Trainsim 與 openBVE 的比較。但 Mackoy 後來刪除了這些反對的意見,只剩下頭兩則由日本網民提出的意見。他的理由是頗為玩味的:「不同國家的網民可以一起來討論。」我不明白 Mackoy 開設網誌的原意是甚麼,但我想他在審查網民的意見,企圖樹立他的「思想正確」觀點。


網友afarlie問:
似乎Mackoy想要提出我們要更改openBVE這個名字及標誌。
但是openBVE已經是由淨室編程策略(cleanroom tactics)發展而來的,並置入大部分BVE的模擬引擎。
要不要與Mackoy電郵聯絡,要我們改名和改標誌?


Michelle回應:
你(afarlie)的想法是錯的,因為我沒有置入現時在 BVE Trainsim 存在的任何東西,及沒有想到在將在 BVE Trainsim 需要置入的東西。當我將這些置入openBVE時,我可以確實說給你,這是我的原創作品,在功能上不會同 BVE Trainsim 有任何類似的地方——比較一下煞車系統、以車輛為基礎的物理學、3D聲音、一眾分析器的行為,如此類推。

說回名稱,這是 openBVE 。請留意讀法。與 BVE Trainsim 這個名字作比較,我想「openBVE」是有足夠理由作分別,不會與用家產生混淆。我對這個名字沒有問題,不論是投票通過使用此名字,抑或是關注此課題。以及我想已有多月時間作討論,已是足夠。


網友VICTOR說:
你說得對,Mackoy 的刪文反應是單方面的。由於 BVE Trainsim 並不只是一個日文程式,所以他不想聽取外地玩家的意見。我想他對此感到驚訝,是因為 openBVE 發展迅速,而他的 BVE 5 發展過程,在我看來仍是緩慢得很。


我的意見:openBVE 發展迅速,連日本玩家都愛上它,主要是因為「open」——開源、開放和公開。
238X 發表於 2008-12-13 23:06 | 顯示全部樓層
咁自己製造的東西當然想保護。
但缺點正如上文所述的,進度和開放性就打折扣了。
推文或跟推文者帖,一律舉報,不作通知
 樓主| UCR683 發表於 2008-12-14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2# 的帖子

Mackoy 翌日(2008-12-13)到 openBVE 討論區回應,澄清他所刪除的反對意見,全部都來自日本網民發出;
並謂他們可能受到一位來自香港的鐵路迷網民回應所影響,引發不少具爭議性的留言。
他又謂不會刪除外地網民的寶貴意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1 06: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