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完, 覺得時代真係變咗, 好多野已成過去, 不可同日而語.
- 節目提到港島線的上蓋物業, 「可望」有30億收益. (依家一個蚊型樓都唔只賺30億
.) - 訪問筲箕灣乘客, 話巴士平$1.7 (當年$1.7應該都買到兩個麪包). 依家720只係平MTR$0.1!
- 節目講到興建Island Line造成嚴重負債, 甚至會破產! (現在覺得很可笑, 唔知那些債務當年點解決呢? 現在地鐵純車務都有「微利」, 租務及地產賺到開巷)
- 當時甚至話有人反對興趣
, 因為投資太大, 但現在回看, 香港肯定不可能沒有地鐵! - 節目提到東區走廊車程(好似太古至銅鑼灣)只係4分鐘, 在北角站上落時間都唔只, 不過當年無8P, 2X這些線, 東區走廊都只有出中環巴士(780,720). 再者我諗你等中巴的話, 班次應該極不準確.
|
|
|
|
|
原帖由 twohearts 於 2009-2-22 03:04 發表 
節目講到興建Island Line造成嚴重負債, 甚至會破產! (現在覺得很可笑, 唔知那些債務當年點解決呢? 現在地鐵純車務都有「微利」, 租務及地產賺到開巷)
當時甚至話有人反對興趣 , 因為投資太大, 但現在回看, 香港肯定不可能沒有地鐵!
其實在港島線的上蓋物業出售,以及地鐵自九十年代的車站商店及廣告出租的補貼後,
加上客量持續上升及車費加價的行動下,車務收入開始回穩,地鐵的財務問題亦因而紓緩。
不過,若果不是九十年代經濟起飛,以及政府注資下,地鐵公司可能早在當時出現更嚴重的財務問題。
翻查歷史資料,自 1970 年代起,各人均對地下鐵路有所保留。
因為當時交通問題,對不少立法會議會認為,解決社會上的房屋、教育的福利問題比需支付高昂利息的地鐵系統實際得多。 |
|
惡意回復是不道德的行為。
|
|
|
原帖由 twohearts 於 2009-2-22 03:04 發表 
節目提到東區走廊車程(好似太古至銅鑼灣)只係4分鐘, 在北角站上落時間都唔只, 不過當年無8P, 2X這些線, 東區走廊都只有出中環巴士(780,720). 再者我諗你等中巴的話, 班次應該極不準確.
但係當年太古去銅鑼灣都仲有大把路線選擇
(包括:2,2A,8等等...),以前我係太古去銅鑼灣
都唔係好想搭中華巴士,始終覺得中華巴士
D熱狗都係唔好座,除了地鐵呢個選擇之外,
我還會選擇搭電車,起碼電車既收費都仲係
最平既一種選擇. |
|
|
|
|
原帖由 3AD60 於 2009-2-23 01:04 發表 
但係當年太古去銅鑼灣都仲有大把路線選擇
(包括:2,2A,8等等...),以前我係太古去銅鑼灣
都唔係好想搭中華巴士,始終覺得中華巴士
D熱狗都係唔好座,除了地鐵呢個選擇之外,
我還會選擇搭電車,起碼電車既收費都仲係
最平 ...
其實 中巴 XF 都唔錯 |
|
|
|
|
原帖由 pakchi70 於 2009-2-28 00:20 發表 
係囉
估唔同係同一日開幕
唔怪得佢仲可以整埋個B1出口同地鐵站一齊啦
其賽銅鑼灣站的月台正正在崇光百貨下面。 |
|
|
|
|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9-2-22 03:56 發表 
翻查歷史資料,自 1970 年代起,各人均對地下鐵路有所保留。
因為當時交通問題,對不少立法會議會認為,解決社會上的房屋、教育的福利問題比需支付高昂利息的地鐵系統實際得多。
其實當時英國的大班和官員都有諗未來
假如無MTR,我諗緊日日返工返學,條條路都塞緊車
出入都唔方便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