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這些絲帶可以綁住「發展為名,推倒為實」的政府。
(唔想鬧錯,尖碼巴總改露天廣場係甚麼部門負責?) |
|
|
|
|
原帖由 DIH 於 2009-7-27 23:42 發表 
希望這些絲帶可以綁住「發展為名,推倒為實」的政府。
(唔想鬧錯,尖碼巴總改露天廣場係甚麼部門負責?)
今日行過尖碼,慶幸絲帶依然仲晌度
旅遊事務處  |
|
史上空前最強大戰!
|
|
|
其實成個碼頭區,包括碼頭本身、巴士總站、星光行、海運大廈、鐘樓等等,全部都係景觀的一部分,
見證著香港靠港口起家的年代,也代表了香港由海路轉向陸路發展,是活生生的博物館,缺一不可。
當年的文化中心個樣已經畀人話,但至少佢有實質的用途,
而且係火車站撤走後先起,唔係迫走火車總站而起,
更重要的是當年九廣鐵路係政府的,政府有權改動,改動完係一個有實質用途的文化中心,
而今天的天星同九巴都唔係政府資產,改動完係一個冇乜邊個會留多過十五分鐘的露天廣場。
再者,活化古蹟變成商場進佔的例子,只係短短幾年我地已經見得太多。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09-7-28 00:30 編輯 ] |
|
|
|
|
原帖由 petcity 於 2009-7-27 23:50 發表 
第一,咁做費用會好大,同埋時間會長左,你要起時又唔影響
原有交通,一定要多花功夫
第二,咁搞法,同拆左個站有咩分別?係保留左巴士總站,但已經同而家
既係兩個樣,相信唔會係爭取保留者想畏既野 ...
諗起中環總站同交易廣場呢個例子
當年晌上面起左交易廣場,起完下面既中環總站依舊存在
完全保留到當然係最好啦
如果要達致雙贏,呢個係最低限度既方法
至少仲可以發揮到佢既功能 |
|
史上空前最強大戰!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