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R) Railway 鐵路討論區 香港鐵路 (R1) 齊數歷年九廣鐵路支綫建議
開啟左側

齊數歷年九廣鐵路支綫建議

[複製鏈接]
ArnoldC 發表於 2010-7-3 07: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dvertisement



除了廣為人知的沙頂角支綫、和合石支綫、沙田支綫(演變成現在的馬鞍山綫)和現存的落馬洲支綫外,近一百年來曾有不少九廣鐵路支綫建議。小弟記憶所及的有以下各條,不知有沒有其他?

1. 屯門支綫(窄軌)
起迄點:粉嶺(估計)<>屯門某處
建議年代:191X
倡議人/文件:不詳
詳情:當年曾有建議把沙頭角支綫的窄軌服務伸展至新界西屯門等地,惜沒有下文。

2. 西九龍支綫(油麻地方案)
起迄點:九龍塘<>油麻地填海區
建議年代:1922
倡議人/文件:政府規劃顧問
詳情:在現時九龍塘站以南與主線連接,經水渠道一帶連接建議的倉庫碼頭區

3. 東九龍支綫
起迄點:九龍塘<>觀塘
建議年代:1922/1941
倡議人/文件:政府規劃顧問/城市規劃委員會
詳情:在現時的九龍塘站與主線連接,穿過九龍仔一帶高地後沿海岸線(註:當年啟德還未填海)至牛頭角,再穿過建議中的填海區至茶果嶺一帶;在牛池灣附近有一支線。1941年的方案大體上與1922年的建議相同,但採用內陸定線;牛池灣附近的支綫取消了。

4. 西九龍支綫(尖沙咀方案)
起迄點:紅磡附近<>尖沙咀西北部
建議年代:1941
倡議人:城市規劃委員會
詳情:由紅磡附近(大約是舊紅磡站的位置)起,經現時柯士甸道西行至九龍半島西岸的倉庫碼頭區,並在現時九龍公園處興建大型貨場。

5. 屯門支綫(準軌)
起迄點:大埔<>屯門
建議年代:1977
倡議人/文件:整體交通研究
詳情:只是概念性的建議,需在1991年前落成通車。當年九廣鐵路仍未電氣化,班次少、車速低,小弟相信由市區出入屯門的車程會使不少人卻步。

6. 元朗支綫
起迄點:元朗輕鐵總站<>上水/太和
建議年代:1986
倡議人/文件:第二次整體運輸研究
詳情:同樣是概念性的建議,報告同時提出由屯門和元朗連接荃灣的方案。當時認為應盡快興建以舒緩屯門公路擠塞情況。後來在籌建輕鐵時曾提出相似的輕鐵延線方案(元朗<>上水、元朗<>太和、屯門<>荃灣),九鐵因商業理由放棄。

不知歷年還有沒有其他九廣鐵路支綫建議?除了九廣鐵路和支綫之外,小弟還聽聞過不少其他的傳統鐵路提案:港島東區、早期過海鐵路等等。當年九廣鐵路英段定線,除了為人熟悉的筆架山隧道方案和青山灣方案之外,還有一個高地方案,在地面跨越九龍群山;而筆架山隧道方案亦曾作大幅度修改,在六至十六咪半之間改用較內陸的定線。如果上述計畫成真的話,香港的鐵路網絡會是怎樣的呢?

評分

參與人數 2aPower +3 收起 理由
Snoopy@FB8617 + 2 謝寶貴資料
2A_DL13 + 1 interesting content

查看全部評分

K仔 發表於 2010-7-3 10:21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提供寶貴的資料
有沒有可能部份支線是演變成後來非東鐵的計劃?例如東九龍支線,驟眼看和地鐵觀塘線很類似
LAK2 發表於 2010-7-3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仲有 沙田<>葵涌線、港口鐵路線

關於九龍東、西支線, 幾年前從圖書館某地圖集影過幾張相:



至於下面呢張我唔知我有無理解錯, 西九支線會再向南延穿過維港?
DIH 發表於 2010-7-3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過海鐵路,原來一早已經有計劃。

西九龍支線,如果而家要起,大部分都仍然可以起到,只係海富苑一帶起晒樓。

事實證明觀塘支綫有存在價值,只不過而家變成在九龍塘轉車的人流。
咁都好,如果乜都要九廣鐵路孭晒,「本線」班次會被拉疏,除非九龍塘以北全部四軌化啦。

我倒有興趣想睇下地面過群山的路線是怎樣。
UCR683 發表於 2010-7-3 12:0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3# 的帖子

上面的圖片來自《香港發展地圖集》(1998年),薜鳳旋主編。

還有一個是葵芳支綫,是由東鐵綫大圍段延伸出來,經葵褔路至藍巴勒海峽避風塘現址。
相關內容可參考:
千九網:《港鐵誌》專頁(2006-4-17,Web Archive備份)
KMB-ATE1 發表於 2010-7-3 17:14 | 顯示全部樓層
1918年的九鐵年報曾提及修築支綫至大角咀及紅磡(大灣),但往後的年報均沒有提及任何進展。
FB/IG: KXEnviro | KX675
 樓主| ArnoldC 發表於 2010-7-3 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DIH 於 2010-7-3 11:58 發表
我倒有興趣想睇下地面過群山的路線是怎樣。


有關方案的資料非常少,只在《百載流芳‧情繫香江》見過詳細的紀錄。
書中提及,定線取道"筆架山以西山隘",可能是尖山和筆架山之間的鐵路坳,但更可能是大埔道取道的山坳。
當年規劃的鐵路,常將陡斜路段集中一起,以便以加掛機車、繩索或齒軌協助上落,相信方案在跨過山嶺後即下降沙田谷取道與現時相若的定線。


原帖由 K仔 於 2010-7-3 10:21 發表
多謝提供寶貴的資料
有沒有可能部份支線是演變成後來非東鐵的計劃?例如東九龍支線,驟眼看和地鐵觀塘線很類似


東九龍支綫應該以貨運為主,
板友提及的《香港發展地圖集》正正指出當時的東西支綫是用以連接"倉庫碼頭區"。
當年的觀塘,可能比大埔、粉嶺荒蕪,客運量該不大。

上水方案的元朗支綫相信是北環綫的始袓。
後來變成西部走廊鐵路的一部分,
其中最東一段變成今天的落馬洲支綫。


原帖由 KMB-ATE1 於 2010-7-3 17:14 發表
1918年的九鐵年報曾提及修築支綫至大角咀及紅磡(大灣),但往後的年報均沒有提及任何進展。


即是說,西九龍支綫在1922年之前已被提出。

大灣支綫,相信和東九龍支綫1922方案的牛池灣支綫相若,都是規模比較少,甚至"半私家"的支線。

[ 本帖最後由 ArnoldC 於 2010-7-3 17:54 編輯 ]
barking 發表於 2010-7-3 17:4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IH 於 2010-7-3 11:58 發表
[size=13.8889px]我倒有興趣想睇下地面過群山的路線是怎樣。

較有可能係龍翔道>呈翔道>大埔公路>下城門水塘>香粉寮咁走當然再平坦好多
 樓主| ArnoldC 發表於 2010-7-3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3# 的帖子

如果第圖2的計劃全部付諸實行,香港的鐵路系統定會面目全非─
地鐵觀塘綫不會興建,頂多像現時東鐵綫般集體運輸化改造東九龍支綫;
荃灣支綫可能以近郊鐵路方式興建,在大角咀連接西九龍/過海支綫,仍然能直通中環;
近郊列車應會改以中環/觀塘為終點站,九龍總站將由直通車「獨佔」,舊油麻地站甚至被取消,「鑽尖綫」可能會由紅磡起與直通車共軌到九龍總站,總站搬遷誘因大大減少;
然而大嶼山鐵路、港島綫和將軍澳綫可能和現在差不多。
93A_S3_6:30am 發表於 2010-7-4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A great post
輕機中....

想問而家九龍站預留設施係咪預留比九鐵建議的西九龍支綫?
獨愛☆OLYMPIANS~powered by~CUMMINS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2 01: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