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資料]
Ailsa Volvo(AV) vs 勝利二型, AS問題
[複製鏈接]
|
Ailsa Volvo (AV1 - 8)擁有達201匹的Volvo TD70E引擎, 比起6LXB和Leyland O.680還要大, 亦好慳油, AV1亦被稱為單門跑車, 但為何總有人話AV爬坡性能不突出. 據大家好多年前ge體驗, AV的性能真的比勝利二型差嗎? 懸掛和噪音方面, AV和勝利二型誰較好?
城巴ge Ailsa樣版車最後搞到要換Leyland偈, 唔知係城巴唔識整, 定係呢架樣版車係差d呢?
講番今日, AS引擎達274匹, 和dragon的LT10旗鼓相當, 但以前坐過攝42C的AS(2+2高背座椅), 不只dragon, 上斜比Volvo Olympian 12m還要差. 唔知有冇邊d AS係較好力呢?
謝謝解答! 
[ 本帖最後由 edylau 於 2010-12-28 20:18 編輯 ] |
|
|
|
|
原帖由 edylau 於 2010-12-28 20:14 發表 
Ailsa Volvo (AV1 - 8)擁有達201匹的Volvo TD70E引擎, 比起6LXB和Leyland O.680還要大, 亦好慳油, AV1亦被稱為單門跑車, 但為何總有人話AV爬坡性能不突出. 據大家好多年前ge體驗, AV的性能真的比勝利二型差嗎? 懸掛 ...
AV咁惹火...就算性價比優越過ME.俾係我都唔買啦
貪佢燒車個陣個火夠旺咩?
仲有,當初AS新落地俾九廠行98A,2A.
試問上斜唔掂既話點派去行98A呢?
(當然,各位可以用3BL,3N,水塘蘭路行寶琳路去反駁我)
[ 本帖最後由 DW8306 於 2010-12-28 21:41 編輯 ] |
|
|
|
|
回復 2# 的帖子
10號線上既「尖頂寶」同樣惹火,不見得有人以此認為中巴當年買錯車(尖頂LF同SF加埋仲買左成二百幾架)。當年10號車惹火有佢既原因,應該唔係AV本身問題。
從設計上睇,我認為AV比LV至少領先一代以上:地台低矮,上車通道闊,又用Turbo引擎,至少比同期既Atlantean / Fleetline都要先進半代。不過,當年Turbo引擎對中巴黎講係新鮮事物,維修保養比吉拿6LXB麻煩。
中巴當年引入AV,原意係取代珍寶,而引入LV,原意就係服務高客量爬山路線(如薄扶林多條幹線,香隧通車前, 4, 7同37都係主幹線),因此AV同LV兩者角色唔同。最終中巴引入40架MB作為珍寶既後繼車,事實證明非常成功,表現同載客量都比長版AV理想得多。
講番LV,當年中巴要求係一款載客量高、可靠、維修簡單容易、上長命斜唔會水滾既巴士。具體D講要架車載一車超載客量長期維持大扭力爬上炮台山道或薄扶林道,然後又可以安全落山既設計。勝利二型完全滿足呢項要求,以當年既選擇睇,除Metrobus外基本上無其他可靠選擇。
但即使將勝利二型同Metrobus比,勝利二型係縱置引擎直出設計,Metrobus係橫置引擎再經Z字型傳動軸去尾擔,表面睇勝利二型設計較為簡單可靠,而且動力損失率似乎比較低。以爬山車計,勝利二型係合理選擇(更何況傳聞勝利二型車價比較平)。 |
|
|
|
|
原帖由 edylau 於 2010-12-28 20:14 發表 
Ailsa Volvo (AV1 - 8)擁有達201匹的Volvo TD70E引擎, 比起6LXB和Leyland O.680還要大, 亦好慳油, AV1亦被稱為單門跑車, 但為何總有人話AV爬坡性能不突出. 據大家好多年前ge體驗, AV的性能真的比勝利二型差嗎? 懸掛 ... 雖然馬力係大過6LXB 但cc細 上斜點都冇大cc偈咁好 AL都係 平路識飛 一上斜就唔掂 |
|
坦克王EH 9697
|
|
|
原帖由 PB602 於 2010-12-28 22:12 發表 
10號線上既「尖頂寶」同樣惹火,不見得有人以此認為中巴當年買錯車(尖頂LF同SF加埋仲買左成二百幾架)。當年10號車惹火有佢既原因,應該唔係AV本身問題。
...
其實買左8部車返黎試,但係咁多部燒左.
就算關唔關車本身有問題都會有所卻步啦
10號線燒車好似較多人認同既原因係同道友追龍有關. |
|
|
|
|
回復 5# 的帖子
AV燒車時都已經停產,所以對購買決定影響不大。
都係果句,1978年之後,有現成MB「超級珍寶」試驗效果良好,無理由再翻轉頭買AV。 |
|
|
|
|
其實中巴冇乜點試就買MC/MB, 原因一來係求車若渴, 又急需客量大的車行隧道線, 而且中巴當年試過MS, 覺得效果不俗, 但因MS停產, 故買了同廠而規格相近的MC/MB.
要知道AV1同MS1係同時間出牌的, 結果MS比AV優勝(MS係全自動波箱, 全氣墊懸掛, 馬力大上斜好力, 而AV係半自動波箱(除AV8外)及葉片彈簧, 馬力雖然大, 但cc細, 上斜慢)
結果AV只在1976-1978年呢段真空期間購入了八部, 而1977年MCW推出Metrobus之後, MC/MB合共就引入了52部, 後來三軸車都係, AL只有兩部樣板(眾多12米三軸車最低配, 前置引擎, 葉片彈簧, 加上易擺尾), ML就引了入84部.
最後八部AV, 只有AV1-2是完整地離開中巴車隊, AV3-8都是燒車告終的.
反而想到, 九巴當年都知有Alisa Volvo呢款車的, 但為何又要試南非的勝利J型及丹尼士祖比倫呢.
[ 本帖最後由 gordon 於 2010-12-29 18:15 編輯 ] |
|
喺總站尾拉500鏡影總站頭的巴士係咩玩法
|
|
|
原帖由 gordon 於 2010-12-29 18:08 發表 
其實中巴冇乜點試就買MC/MB, 原因一來係求車若渴, 又急需客量大的車行隧道線, 而且中巴當年試過MS, 覺得效果不俗, 但因MS停產, 故買了同廠而規格相近的MC/MB.
要知道AV1同MS1係同時間出牌的, 結果MS比AV優勝(MS係全 ...
除左錢之外, 我想唔到原因
講真, AS 的Design 比 G 好好多.
地台冇咁高, 入口闊少少.
最重要係部車Engine Noise 冇 G 的 6LXB 咁勁
以前Volvo Engine 的表現真係麻麻, 但走平路高速真係好數 G 好多. |
|
|
|
|
回復 7# 的帖子
有可能九巴唔熟悉volvo引擎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