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無留意澳門巴士服務,係8月1日多左間新公司先至有留意
一直以為澳門人口少、地方少,巴士服務需求唔大先至用單層巴士行走,但依家先發現原來澳門人對巴士服務的需求都幾大,經常有超載的情況出現
如是者,點解澳門至1975年後,就無再引入雙層巴士疏導乘客呢? |
|
|
|
|
有部MCW^^
其實等到輕軌通左雙巴我覺得會無用武之地。
再者,有感澳門巴界愈來愈大陸化。用雙巴營運,倒不如多開單巴。
以上只為個人意見 |
|
AC - Alexander Chan
|
|
|
原帖由 da81 於 2011-8-5 23:54 發表 
以前一直無留意澳門巴士服務,係8月1日多左間新公司先至有留意
一直以為澳門人口少、地方少,巴士服務需求唔大先至用單層巴士行走,但依家先發現原來澳門人對巴士服務的需求都幾大,經常有超載的情況出現
如是者,點解澳門 ...
新福利原本於1983年引入兩輛倫敦寶,但兩車到達香港時新福利取消訂單,
最後兩輛倫敦寶加入了城巴. |
|
LE5705&LU2001
|
|
|
澳門的街道普遍較香港的為窄,而且多彎,即使長度10米的雙層巴士顯然較難應付,而這些的路段多以Rosa
來行走。
原帖由 ac 於 2011-8-6 00:15 發表 
有部MCW^^
其實等到輕軌通左雙巴我覺得會無用武之地。
再者,有感澳門巴界愈來愈大陸化。用雙巴營運,倒不如多開單巴。
以上只為個人意見
我亦有同感,不過眾多內地城市的公交,即使部分道路環境較香港為佳,但仍然普遍行走單層,即使以前曾經
行走的雙層,現在都已經變了單層。
至於澳門用車因為大多採用金龍,感覺才會愈來愈大陸化,不過是否唯一的城市採用左[車太]金龍? |
|
|
|
|
原帖由 pcckw 於 2011-8-6 02:26 發表 
至於澳門用車因為大多採用金龍,感覺才會愈來愈大陸化,不過是否唯一的城市採用左[車太]金龍?
大陸每一個城市都有左太金龍 |
|
|
|
|
原帖由 pcckw 於 2011-8-6 02:26 發表 
至於澳門用車因為大多採用金龍,感覺才會愈來愈大陸化,不過是否唯一的城市採用左[車太]金龍?
澳門公共巴士全部行右軚架wor
如果話公共巴士有右軚金龍既﹐甘Malta一樣有 |
|
I have a cyka. I have a blyat. Uh!...
|
|
|
原帖由 pcckw 於 2011-8-6 02:26 發表 
澳門的街道普遍較香港的為窄,而且多彎,即使長度10米的雙層巴士顯然較難應付,而這些的路段多以Rosa
來行走。
我亦有同感,不過眾多內地城市的公交,即使部分道路環境較香港為佳,但仍然普遍行走單層,即使以前曾經
行走的雙層 ...
如果10米的雙層巴士顯然較難應付, o甘12米單層呢?
問過一個以前係澳門渣過雙層巴士ge司機,都話大線行雙層巴士
係無問題
幾年前有傳過新福利買MAN雙層巴士, 又係無左件事
架開頂錯層真係無謂, 不如買架開頂雙層巴士好過
右[車太]金龍, 馬來西亞大把la
[ 本帖最後由 iczer3 於 2011-8-6 08:26 編輯 ] |
|
Enviro 500!
|
|
|
原帖由 pcckw 於 2011-8-6 02:26 發表 
澳門的街道普遍較香港的為窄,而且多彎,即使長度10米的雙層巴士顯然較難應付,而這些的路段多以Rosa
來行走。
我亦有同感,不過眾多內地城市的公交,即使部分道路環境較香港為佳,但仍然普遍行走單層,即使以前曾經
行走的雙層 ...
用單巴空群而出的策,在國內叫多拉快跑,
營運一台單巴比營運一台雙巴及掛接巴的成本低,
多人出多車,少人出少車,靈活調配。
站在社會道路系統不是好事,站在公司營運是上策。 |
|
AC - Alexander Chan
|
|
|
原帖由 ac 於 2011-8-6 09:08 發表 
用單巴空群而出的策,在國內叫多拉快跑,
營運一台單巴比營運一台雙巴及掛接巴的成本低,
多人出多車,少人出少車,靈活調配。
站在社會道路系統不是好事,站在公司營運是上策。
咁又點解釋香港大部分巴士都係雙層?(我住嗰頭都有兩三條線明明大部分時間係載空氣都要用大雙層)
如果澳門政府肯推下(尤其係依家巴士已經係國營),其實雙層巴唔係冇得諗。 |
|
康城、啟德、皇后、屯門,冇一個唔係錯誤
|
|
|
原帖由 da81 於 2011-8-5 23:54 發表 
以前一直無留意澳門巴士服務,係8月1日多左間新公司先至有留意
一直以為澳門人口少、地方少,巴士服務需求唔大先至用單層巴士行走,但依家先發現原來澳門人對巴士服務的需求都幾大,經常有超載的情況出現
如是者,點解澳門 ...
正確黎講
澳門係1975年開始引進第一批為數8部雙層巴士,1977年再增購3部
由於當年只係於英國二手巴士市場選購車輛引進
11部巴士大部分都款式各異
75既一批有兩部Daimler CVG6-30,兩部Bristol Lodekka LD6G
以及Daimler CCG6,Bristol Lodekka LD5G,Leyland Titan PD3/4,PD3A/1各一部
77年既一批就有兩部Bristol KSW6G以及一部Leyland Titan PD3A/2
其後M-87-61同M-07-15更被改為開蓬巴士
全部雙層巴士只行駛來往澳門至氹仔或路環既11,21,21A三條線上
澳門自1988年開始再冇雙層巴士行駛
除左因為福利剩落既雙層巴士太殘舊,難以維修而被新福利淘汰之外
或者同新福利取向有關
因為一架單層巴士同一架雙層巴士既價格始終有段距離
有生產單層巴士既國家亦比雙層巴士為多,有唔同層次既選擇
貴價既可以向英國,甚至德國引入
較平價既,最好就係從日本車入手
再配上香港生產既車身,務求以最低成本得到最大既回報
而新福利剛接手時,車源緊張
為左盡快補充車源,引入日本車係不二之選
另一個原因,可能係車輛調配問題
澳門唔少路線本身只適合單層巴士行駛
當時係雙層巴士線既11,21同21A於88年後又轉由澳巴經營
既然唯一雙層線冇左
如果要再引入雙層巴士行駛其他疑似可行路線
既要做一大輪評估,又要知會巴士線沿途商戶
而且如果引入雙層巴士,車務調動遠不及單層巴士般方便
雙層線用唔盡既雙層車又唔可以放落其他路線
倒不如增加班次,入多d單層車仲划算
原帖由 AMN1 於 2011-8-6 01:30 發表 
新福利原本於1983年引入兩輛倫敦寶,但兩車到達香港時新福利取消訂單,
最後兩輛倫敦寶加入了城巴.
當年引入雙層巴士既係福利(福利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1988年先因經營不善由新福利(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接手
[ 本帖最後由 WING93 於 2011-8-6 15:53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