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搭VVVF車
見到門制放左係水撥制/風錶旁,
指揮燈制則係指示燈旁...
而風制旁則只有錢箱制,開關制(I/O制)和死火制(緊急斷電)
(可參閱/比較#7和新#108之控制器圖片)
其實,將門制由風制旁改去風錶旁
究竟有甚麼目的/原因...?!
(p.s.搭到去西港城總站,司機不斷向鄰車個司機呻,
嫌個制唔夠就手...)
參考:
#7 控制器

新#108 控制器
 |
|
|
|
|
控制器大細一樣,只不過新車控制台明顯較窄,我想九成機會是想騰出較多空間裝
報站機控制器。
至於門掣的問題,其實千禧車已經是這樣,新車只是「照辦煮碗」。 |
|
We're part of The Go-Ahead Group
|
|
|
控制器大細一樣,只不過新車控制台明顯較窄,我想九成機會是想騰出較多空間裝
報站機控制器。
一時間唔記得左果個係控制台,而非控制器(支Joystick)...
撈亂左
至於門掣的問題,其實千禧車已經是這樣,新車只是「照辦煮碗」。 ...
那麼為何大部份90年代電車換控制台時會將門制放係風制旁,
而非沿用千禧車的設計(即放係風錶旁)...?!
(要就番仍然用舊控制台既車...?!) |
|
|
|
|
原帖由 Kaho.Doremi1021 於 2012-4-3 21:44 發表 
那麼為何大部份90年代電車換控制台時會將門制放係風制旁,
而非沿用千禧車的設計(即放係風錶旁)...?!
(要就番仍然用舊控制台既車...? ...
你也懂得說千禧車的門掣不就手……相信大部分司機不會想門掣好像
千禧車放置的方法。
不過新車講求美觀,將門掣嵌入控制台設計也無可厚非。 |
|
We're part of The Go-Ahead Group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