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樓主知唔知來龍去脈架? 建議起碼都要讀一讀: http://zh.wikipedia.org/wiki/兩鐵合併
以下就我個人所知, 若有差誤請不吝賜教:
呢件事應該政治一點去睇. 如果 "港鐵在設立機制過程係被動", 機制大抵就只會同巴士公司一樣. 但巴士公司的機制係點大家都應該有聽聞, 就係 "參考", 即是最後都係行政會議把關同審批 (大家如果記得九巴第一次申請加價點講就知), 巴士公司原來申請幾多得, 雖然唔係一定, 但都有可能批 .
但鐵路的可加可減唔一樣, 一來大家捆綁減價的方式唔一樣, 但另一樣就係鐵路可加可減仲同另外一件事 "捆綁", 就係兩鐵合併. 當年地鐵更係講明: 不合併不減價 (link 都搵埋: http://www.singtao.com/archive/fullstory.asp?andor=or&year1=2006&month1=08&day1=11&year2=2006&month2=08&day2=11&category=all&id=20060811a05&keyword1=&keyword2=), 佢實際唔係肯將以前未減的減俾你, 而係以後可以慳到的先減俾你. 同埋當中唔知點樣搞到呢種可加可減成為固定程序. 有些人 (早年有板友提及一本由港大博士研究寫成的書都有提) 推測係政府早想卸下審批地鐵加價的政治包袱, 達到 "fare autonomy", 而刻意做出同巴士公司不一樣的可加可減, 某程度上亦係推動兩鐵合併同清理九鐵 .......
另回覆 #10, 我都搵過兩鐵合併條例 以至 香港鐵路條例, 根本就冇寫明點加價點減價. 我懷疑根本呢D只係政府同地鐵簽訂的合約內容, 但老實講, 地鐵違約唔加價, 政府會追討賠償 (民事)? 甚至地鐵名義上加實際做優惠價(即係不加), 政府可以做乜? 我唯一諗到係 25% "小" 股東有可能會追討差額, 但, 問題係, 會有呢種人同香港人為敵嗎? 剩低就係持有地鐵股票的甚麼外資基金呀, 甚麼甚麼咁囉 ......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12-6-18 12:42 發表 
經濟收縮, 運輸業唔一定減人工, 港鐵減都好....
你睇專利非專利幾等人用就知
通縮, 長期通漲係必然發生的, 宜家重成日QE, 真係通賬都唔知到幾時
最神奇都係, 巴士公司有利潤管制, 地鐵無, 不過算啦
當年合併減價, ...
第一段大部分同意, 但睇得出政府係想將地鐵運作成本直接轉嫁乘客, 減少地鐵公司方面的風險, 我覺得講得通 (假設佢真係要用多左錢請人)
利潤管制如果有應該當年成立有限公司講就有用, 而家乜都要就住班 "小" 股東, 想加管制真係登天.
最後, 有報紙花邊提到, 當年田北辰一入九鐵就開始同入面高層唔多合得來, 但佢又偏偏鍾意講野漏口風, 於是媒體就時時捕住睇下有咩野寫, 結果裂紋同兵變就大寫特寫 ...... |
|
|
|
|
根據嗰兩個 post, 個機制似乎可以理解為:
理論加幅係由機制定, 不經人手控制
但實際上加價可以無限期延遲執行
仲未計港鐵根本可以隨時推出「推廣優惠」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