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回憶區] 1962 - 1983年間的九鐵
[複製鏈接]
|
另問當年柴油客車年代, 有沒有人坐過空調頭等, 有沒有相? |
|
喺總站尾拉500鏡影總站頭的巴士係咩玩法
|
|
|
原帖由 93A_S3_6:30am 於 2012-12-5 02:01 發表 
我都想問,其實佢點解會落左泥香港嘅?當年應該都係DF3拉直通車
見到部九鐵柴拉國鐵柴,咁嘅機會,真係好難得
當年九廣英段曾經向華段租咗一架ND2拉貨同做調機。 |
|
|
|
|
原帖由 ArnoldC 於 2012-11-24 03:19 發表 
新筆架山隧道一定早於九龍塘站啟用,但不知兩項工程有沒有重疊。
新畢架山隧道和九龍塘站都是九廣鐵路英段現代化的計劃之下。但可以肯定的是,柴油機車拉的客車是沒有停九龍塘站,因為在一次九鐵官員(當時仍是政府部分)曾在立法局解釋過,新的隧道斜度上雖然較舊有的為平坦,但是滿載的情況下,機車仍然是不夠馬力停站後起步。 |
|
|
|
|
原帖由 dongfeng 於 2012-12-5 14:48 發表 
不知當年電氣化列車及柴油客車同時服役期間,有沒有熱狗價及冷馬價之分? 劃一收費, 柴頭同電氣化並存的時候, 柴頭係會走全程由紅磡至羅湖, 但電氣化只會服務紅磡至沙田或後來的大埔墟.
加上柴頭不會停靠九龍塘站, 例如若乘客由九龍塘入閘欲前往上水, 需要乘坐柴頭開出的之前電氣化班次前往沙田, 大學或大埔墟站再轉乘該柴頭班次繼續前往上水.
如果設有冷熱價, 將難以計算乘客已乘坐的路段.
反而當年柴頭的空調頭等是要在頭等收費以外額外加收空調附加費, 據某大討論區的板友所指, 在1978年時, 乘坐空調頭等的收費為普通頭等收費再加$1, 在車上查驗車票時繳付.
(不過反而想知, 局部電氣化之後的柴頭全程班次還有沒有加掛空調頭等車廂, 若有, 還需不需要空調附加費?)
還記得1983年一次同父母坐火車去新界, 行到去月台, 一面泊了柴油列車, 一面泊了電氣化列車, 家父還問上那一架車好, 結果最後上了電氣化列車.
還有想問, 全面電氣化之後, 1974年購入的日本製車廂固然是運去廣西繼續服務至千禧年代才停用並拆卸, 但想問在1911, 1921, 1955, 1964年投入服務的車廂有沒有賣到異鄉繼續服務? 定全部當廢鐵拆卸.
[ 本帖最後由 gordon 於 2013-1-2 16:09 編輯 ] |
|
喺總站尾拉500鏡影總站頭的巴士係咩玩法
|
|
|
原帖由 gordon 於 2013-1-2 15:55 發表 
劃一收費, 柴頭同電氣化並存的時候, 柴頭係會走全程由紅磡至羅湖, 但電氣化只會服務紅磡至沙田或後來的大埔墟.
加上柴頭不會停靠九龍塘站, 例如若乘客由九龍塘入閘欲前往上水, 需要乘坐柴頭開出的之前電氣化班次前往 ...
不知是否此歷史問題,導致東鐵(綫)紅磡至上水站之間的普通等票價水平,至今仍比其他鐵路綫及巴士線低呢? |
|
에이핑크 대박!
|
|
|
原帖由 dongfeng 於 2013-1-3 10:06 發表 
不知是否此歷史問題,導致東鐵(綫)紅磡至上水站之間的普通等票價水平,至今仍比其他鐵路綫及巴士線低呢? 柴頭年代火車票價是比巴士貴的, 現時東鐵本地線的收費水平低係因為在80年代初開始實行羅湖站收取特高收費從而補貼本地線的票價.
九鐵曾經講過, 東西馬輕鐵, 巴士以至貨運都係蝕本的, 只有羅湖站養起成間公司, 不過當年未有九龍南線, 輕鐵蝕本是因為逃票問題引致, 東鐵係收費太低, 西鐵當年未成氣候, 兩頭唔到岸, 貨運正在萎縮, 巴士用來接駁鐵路根本不是收入來源......現在應該情況有變, 起碼西鐵已經可以自給自足. |
|
喺總站尾拉500鏡影總站頭的巴士係咩玩法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