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B) Bus 巴士討論區 香港巴士討論 (B2) 巴士新聞檔案:三巴加價1997
開啟左側

[歷史資料] 巴士新聞檔案:三巴加價1997

[複製鏈接]
EX-TL 發表於 2012-12-7 23: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dvertisement



九巴自去年加價後, 最近再提出同樣要求, 令人擔心在通脹環境下, 巴士公司未有好好經營本業,
動輒申請加價, 惹來市民、傳媒和政壇人士熱議, 巴士公司亦頻頻發功, 表示加價有迫切需要.

上世紀九十年代, 高通脹環境為各行各業提供最佳藉口, 紛紛加價, 屬於公營服務機構的巴士公司,
每次申請加價均獲批, 在當時來說, 加價幾乎成為巴士公司每年的指定動作.

以下報導摘自1997年11月5日《快報》要聞(A2版)

三巴加價獲交諮會通過 加幅削至6-8% 倘行會批准下月生效

(快報消息)經交通諮詢委員會兩次討論後,昨天通過三巴加價,但幅度都被削減
兩、三個百分點。獲批加幅分別是中巴百分之八,九巴百分之七,及城巴百分之六,
逾八成乘客多於少於五角的車資。主席鄭漢鈞認為從事公共交通服務的機構均要有
利潤回報,才可推動改善服務;加價申請如經行政會議通過,將於十二月一日生效。

運輸署提交充分加價數據後,交諮會通過三巴加價,但一律被削加幅,並以中巴削幅
最大為百分之三,最少為九巴的百分之二點五,經修訂的加幅,依次最高為中巴百分
之八,九巴百分之七及城巴百分之六,而隧巴加幅為百分之七。

中巴削幅3%

雖然三巴上次加價為九六年三、四月,累積至今年尾的通脹約為百分之十,但都不被
如數追補(詳見附表)。三巴共八成三的乘客,需付不多於五角的車資,部份多付
七角至一元五角,但亦有路線不加價。交諮會主席鄭漢鈞表示,三巴上次加價至今
已逾二十個月,經詳細研究後,這個修訂加幅已是市民既可接受,而有關公司亦能
收取合理利潤以作將來發展及再投資。

他主動解釋何以中巴的加幅是最高,因為市民對中巴的感覺是服務不好,但該公司
自九五年至今的服務已有改善,今年一月更用四千萬元改善員工的退休計劃,鑑於
九六至九七年度利潤只有一百一十萬元,此次加價後可予利潤恢復及改善投資在
服務上。而事實上,中巴在加價後,今年度利潤大升,不過因計劃購置五十部新車,
故下年度不論利潤及回報都大減(見另表);至於城巴是較新的公司,發展迅速並
服務優良,利潤已不錯,雖然加幅只有百分之六,但已能取合理利潤。

三巴之中,以九巴利潤最豐,鄭漢鈞指該公司具規模,服務良好,此加幅可維持
現有利潤水平,因為作為公共交通服務的機構,如不獲利潤,恐難吸引公司提供
服務,因為公共交通機構的投資大,故不應詬病,況且今次加價已考慮該公司
重組後,荔枝角車廠日後回報將不計算在巴士服務方面。

九巴利潤最豐

因應九巴新專營權亦撤銷了利潤管制計劃,他解釋今次是以公司的平均資產淨值
回報率去計算加幅,由於三間公司情況各異,難言日後的釐訂加價方法,但考慮
因素將包括物價指數上限及目標回報百分比。民主黨表示強烈反對三巴加價,認為
會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


附表(三巴加價方案):
    交諮會修訂加幅  上次加價以來累積通脹(削幅)  申請加幅(削幅)
九巴     7%     9.5% (-2.5%) (4/96-12/97)     9.5% (-2.5%)

中巴     8%      10.0% (-2.0%) (3/96-12/97)    11.0% (-3.0%)

城巴     6%      10.0% (-2.0%) (3/96-12/97)     8.7% (-2.7%)


另表(三巴加價後的利潤狀況):
         九 巴         中 巴         城 巴
年度   利潤(元)  回報率  利潤(元)  回報率  利潤(元)  回報率

96      5.22億     -------   110萬      -------    6,830萬    -------

97      5.09億     13.6%   3,400萬     9.4%   1.14億    13.2%

98      5.04億     11.9%    310萬     0.7%   1.51億     9.6%

註:
1. 九巴及城巴會計年度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 中巴會計年度為每年7月1日至翌年6月30日
3. 回報率指平均資產淨值回報率


背景資料
- 當時香港已回歸祖國
- 1997年10月股市急瀉, 為亞洲金融風暴序幕
- 1997年第二季, 電子貨幣「八達通」面世
- 1997年12月1日, 三巴順利加價
- 中巴在1998年被撤銷巴士專營權, 該次申請加價為其最後一次
- 九巴於1997年加價後, 下次加價是2008年
- 城巴自該次加價後, 未有再申請加價
- 1997年加價幅度, 比起該年代初期任何一次的加幅都要溫和

p.s. 出文前竟見到TVB《新聞檔案》揀選左1996年九巴申請加價的片段, 題目如有雷同, 純屬巧合.

歡迎討論
Quanta 發表於 2012-12-8 00:3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EX-TL 於 2012-12-7 23:44 發表
九巴自去年加價後, 最近再提出同樣要求, 令人擔心在通脹環境下, 巴士公司未有好好經營本業,
動輒申請加價, 惹來市民、傳媒和政壇人士熱議, 巴士公司亦頻頻發功, 表示加價有迫切需要.

上世紀九十年代, 高通脹環境為 ...


城巴響 97 年加價後, 係再申請加價的 (2008 年嗰次)
只不過
1) 專營權二加價不獲批准
2) 專營權一加幅被削至 3%, 實際上是過海線加、非過海線全部維持不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5 10: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