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新機場巴士線, 運署要巴士公司用子公司名義投?
[複製鏈接]
|
鼓勵「新經營者」入局?
對比綠小的招標制度,「新加入專線小巴行業」會額外加分的。 |
|
19 大坑道↔筲箕灣 $4.2
|
|
|
我估計是為了確保機場巴士有相對獨立及車齡低的車隊,
亦可在母公司出現工潮時減低影響,令機場巴士服務維持穩定及合乎標準。
歷史我唔太清楚,城巴算唔算用「子公司名義」?
我理解係佢只係「多一個專營權」,而家運作上已經同「專一」及「非專」重組,似乎不是「子公司」。 |
|
|
|
|
原帖由 DIH 於 2013-9-23 12:29 發表 
我估計是為了確保機場巴士有相對獨立及車齡低的車隊,
亦可在母公司出現工潮時減低影響,令機場巴士服務維持穩定及合乎標準。
歷史我唔太清楚,城巴算唔算用「子公司名義」?
我理解係佢只係「多一個專營權」,而家運作上已經 ...
當年投標係無規定擁有專營權的公司做法
新專營權分兩個--市區/新界
係有別於當年九巴,中巴,城巴及嶼巴的專營權
亦無須由當年專營權的車輛限額撥出資源去營運新專營權
當時
城巴的做法是分開兩個專營權
即現時的專利一及專利二
九巴的做法是開多一間公司去投標
約在1996年,九巴在香港新成立的姊妹公司
有龍運及陽光
機場及北大嶼山擴展區專營權運作數年後
我與多名巴士業界的人仕討論兩個方法,邊個優勝
從生意或財技角度,龍運佔優
從日常營運角度,城巴佔優
[ 本帖最後由 n281 於 2013-9-23 16:21 編輯 ] |
|
|
|
|
諗左好耐都唔明點解唔係比嶼巴做機場線 |
|
|
|
|
原帖由 Alex01 於 2013-9-23 17:45 發表 
諗左好耐都唔明點解唔係比嶼巴做機場線
會否是嶼巴沒有足夠財力買雙層機場巴士?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