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交匯方案,但有兩項建議:
1. 新銅鑼灣站應建在內陸: 銅鑼灣北站北面只有海和公路,東面是公園,分流能力大打折扣。
2. 東涌線必須延長至銅鑼灣: 如果東涌線只延至添馬站,西鐵線乘客將會使用轉線及/或停站次數較少的沙中線前往會展及銅鑼灣,令紅磡往會展成為樽頸,未能充分發揮東涌線的分流效果。
因此我建議:
1. 東涌線由香港站向東延並設3個新站: 添馬、會展及時代廣場
2. 將軍澳線由北角向西延並設1個新站: 時代廣場
時代廣場站
1. 月台建在時代廣場東面或東南面地底
2. 現時銅鑼灣站於時代廣場的大堂擴建成時代廣場站西大堂
3. 東涌線乘客可使用現時往銅鑼灣站月台的通道轉港島線
4. 希慎道及禮頓道附近建東大堂及出入口
困難
時代廣場東面及東南面路面空間不多,興建鐵路可能比較困難。 |
|
|
|
|
通常起鐵路都係馬路底行,敢問你個方案可以點行呢 ?
灣仔N咁多幢樓..... |
|
|
|
|
也許鵝頸橋會有空間容納新的地下鐵路
*可是以該處的交通流量,真正建造會相當困難*
另外,銅鑼灣站現有的客源其實還包括部分來自跑馬地的人
倒不如把樓主建議的「時代廣場站」南移變成「跑馬地站」
那裡建站的空間大很多(至少有整個跑馬地馬場)
*然而跑馬地設鐵路站的方案早被否決,詳細原因按此*
話說回來,建議中的「銅鑼灣北站」目標之一
其實旨在擴建現有的銅鑼灣站,舒緩現有銅鑼灣站的運營壓力
現時銅鑼灣站空間實在過於狹小,可是客流量巨大
而且銅鑼灣北站是可以設計成跟銅鑼灣站「非出閘轉乘」的(如中環站跟香港站的關係)
然而樓主的方案,則只能夠是「出閘轉乘」(如尖沙嘴站跟尖東站的關係)
綜合上述因素,還是現有銅鑼灣北站的方案比較好
[ 本帖最後由 hellomato 於 2013-12-18 16:34 編輯 ] |
|
我是一部小小MMC~~~~
|
|
|
回復 3# 的帖子
你知道堅拿道天橋地底是什麼嗎?(提示:堅拿道東/西英文是 Canal Road East/West) |
|
|
|
|
"東將合併" 先係王道, 此為 "三贏方案" , 東涌線可以繼續延長至非常遠的地方, 增加東涌線本身的吸引力; 同時將軍澳線仍然可以繼續一程過去到港島北岸的心臟地帶; 同時港島線又能夠唔駛瓜分. |
|
|
|
|
問題係會展站又點去時代廣場呢?
你要跨過港島線隧道又要落到幾深呢?
會展站去到時代,再落返去北角,成本又有幾高呢?
我可以答你 90 年代有文件討論過,若果沙中線經維園/內陸方案:
有關第四條過海鐵路線在港島的路線,顧問曾評估方案:
- 走經會展及金鐘站(會展/金鐘)
- 走經維園、禮頓山、灣仔南及香港公園站(維園/香港公園)
事實上技術、成本效益問題,最終無考慮下面既方案。
而且將路軌由會展駁去時代幾乎無可能做到。
同時比多個重點比你,係維園起一個站遠比係時代起一個站平極多。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13-12-19 02:41 編輯 ] |
|
惡意回復是不道德的行為。
|
|
|
鑽挖方式的前提係佢附近冇大樓]樁柱,
所以高鐵可以穿過的
只能是大角咀的約十層高的舊樓而不是奧運站附近的新樓
南昌站附近因為起西鐵O個陣已經一早起好晒地基,
結果 M 記係要花過十億移走晒尐樁先可以做工程..
|
|
|
|
|
回復 6# 的帖子
我同意「東將合併」的確比「交匯」優勝,不過因為東涌線和機場線共用過海軌道,機場線會影響東將線班次。
解決方法:
當機場線班次使用過海軌道時,東將線來往將軍澳特別班次以香港站為總站。列車抵達香港站落客後,駛到車站以西的側線,掉頭駛入往將軍澳方向月台載客。如果現時沒有這條側線,加建就可以了。如果加建有困難,折衷方法是特別班次以添馬站為總站,而側線建於香港站和添馬站之間。 |
|
|
|
|
原帖由 hellomato 於 2013-12-18 15:46 發表 
也許鵝頸橋會有空間容納新的地下鐵路
*可是以該處的交通流量,真正建造會相當困難*
另外,銅鑼灣站現有的客源其實還包括部分來自跑馬地的人
倒不如把樓主建議的「時代廣場站」南移變成「跑馬地站」
那裡建站的空間大很多( ...
原帖由 ArnoldC 於 2013-12-19 00:09 發表 
你知道堅拿道天橋地底是什麼嗎?(提示:堅拿道東/西英文是 Canal Road East/West)
睇怕都無人會知係咩,你咁講會無咩人知道發生咩事.....
想係鵝頸橋低起嘢唔該讀下歷史先啦
堅拿道原本係一條運河,後來改成暗渠,所以宜家堅拿道下面係有條大暗渠
咁點起地鐵站呢? 搬渠又可以搬去邊呢?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