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舊文庫 生活資訊舊文庫 傳播媒介/流動多媒體/動漫畫 研究日劇《電車男》及其文化 特長文章 ...
開啟左側

研究日劇《電車男》及其文化 特長文章

[複製鏈接]
3av188 發表於 2006-4-14 2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dvertisement



研究日劇《電車男》及其文化 特長文章

  因為看見無線電視快將轉播日劇《電車男》,所以就近期熱門日劇《電車男》進行了一次文化研究,內容主要牽涉文化層面的研究。歡迎各位討論指正。

  如果問我為甚麼不用香港電視劇,要拿日劇評論,我可以答你,我不想看香港電視劇。香港電視劇質素之劣,多看的話人會受影響,變成一個凡事「無所謂」、不合常理的人。不信?先看香港自拍的古裝劇,劇中的道具場景就可知一二。不知道各位看電視時有否細心留意,香港古裝劇的「穿幫」鏡頭特別多,古代戰船出現車胎、山路竟然是水泥路等,此等問題差不多都在香港每一套古裝劇中都出現過。再看香港時裝劇,也一樣有石油氣的士去入非法紅油等不合理情節。香港電視劇的監製水準,可見一斑。另外香港電視劇劇情不合理、太濫用低質素特技等問題,由於本文主旨不在於此,唯有日後再談。

圖片按此
翡翠台劇集《楚漢驕雄》第十七集(播放於2004年11月16日),行刺義帝的一幕,船旁邊竟掛上現代的車胎。

  《電車男》的日劇(富士電視台於2005年7月7日起播放,由伊東美咲、伊藤淳史演)及《電車男》的電影(東宝株式會社於2005年6月4日上映,由中谷美紀、山田孝之演)我也有看過,個人比較喜歡電視劇版,因此以電視劇版評論。《電車男》的日劇共約為五百五十分鐘(共十一集),比《電車男》的電影的約九十分鐘長六倍,但是電影版卻比劇集版沉悶。劇集版的演出角色比較多,人物設定亦較多元化。在劇集版中,網友角色超過三十五人,相比電影版只有五、六人確實相形見絀。

圖片按此
劇集版的網友十分多元化,不同類型的人也有,比電影版只有上班族、主婦、護士幾個角色寫實很多。

  《電車男》的劇本,由網上討論板文章整合改篇,排除真實中的電車男(於網站http://www.2ch.net/)自己幻想創作外,可以當作是真人真事,對劇本沒有甚麼可評之處。這一套只屬普通愛情電視劇,再配合現實中很難遇到的情節拍成。在香港,根本不會出現電車男救人的情節,可以幻想,如果在香港地鐵遇上醉漢鬧事,一定有人立即阻止;要是滋擾女乘客的話,更加會立即被眾香港女士制服。

圖片按此
香港人如果在地鐵上被無故滋擾,我相信一定會被即時反抗,特別是香港女性。

「御宅族」一詞在香港的誤解
  要研究這套電視劇,就要研究為甚麼這套電視劇會牽起一陣電車男的熱潮、研究背後的文化。電車男所以在日本引起那麼大的回響,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御宅族人數眾多,得到了日本御宅族的共嗚。日本的御宅族,和香港的隱蔽青年類似,亦常常被混淆使用,但其實御宅族和隱蔽青年是兩回事。香港的隱蔽青年,是日本的家裡蹲 (ひきこもり Hikikomori,英譯social withdrawal),主要特徵是和社會隔絕。御宅族的定義是有一門比較特殊的嗜好,大多數是指熱衷於ACG (Animation(動畫) Comic(漫畫) game(遊戲)) 的人,而且會到人多的地方,購買動漫畫或其他特殊嗜好的產品,和隱蔽青年的定義完全不同。隱蔽青年中可以有御宅族,但是御宅族不一定是隱蔽青年,所以不要亂用名詞了。

  在香港,亦有人誤以為日本的 秋葉原 當作是香港的 黃金/高登(深水埗),但在事實上,日本的 秋葉原 除了電腦產品,還有大量售賣動畫、漫畫產品的商店,而香港的黃金電腦商場/高登電腦中心,除了在附近專售二手電腦硬件的新高登電腦廣場一樓有唯一一間類似的店舖外,均找不到日本秋葉原的動畫、漫畫產品專賣店。

  註:日本和「家裡蹲」相關的漫畫有《NHKにようこそ!》(中譯《歡迎加入NHK!》);和「御宅族」相關的漫畫有《げんしけん》(中譯《現視研》(現代視覺研究社),動畫中文譯名為《不公正抽籤》或《不平衡抽籤》)

[ 本帖最後由 3av188 於 2006-4-15 01:36 編輯 ]
3AV188.HD199
 樓主| 3av188 發表於 2006-4-14 20:27 | 顯示全部樓層
日本的動、漫畫
  要說電車男、御宅族,就要談談動畫漫畫文化。香港現時已沒有類似日本的動畫、漫畫工業。現時香港出品,範疇主要也是暴力漫畫、悠閒式的四格漫畫,對象有限。香港動畫、漫畫產業是一潭死水,個人估計起碼落後日本二十年以上。香港,是產生不到喜歡港式動畫漫畫的電車男。

  香港沒有日本動、漫畫的特點:
一.聲優(配音員)
  在香港的配音員,只是幕後的工作人員,名不經傳。和日本的聲優,有很大的差異。日本的聲優,除了為動畫、遊戲配音外,還會有廣告配音等工作,更可以用個人名義出唱片,成為歌手。反觀香港的動畫、外語片配音,多數只是找名星、歌星來配音,再不然就是找一些幕後工作人員配,完全不會有人去研究如何配音。在片尾時,也不會像日本般說明角色是誰配音。

  聲優是一門專業職業,亦是動畫的靈魂。在日本,有聲優的專門訓練學校,香港的配音員,在配所有作品時,聲音也一模一樣;但日本的聲優配音,會依照角色的設定配音,不同的性格,同一個聲優也會有不同的聲音。如田中理惠、折笠富美子等,均是音頻變化相當大的聲優。在日本也有大量聲優的網站。有以「Fan club」運作的,如川澄綾子普及促進委員會;聲優本身也會有官方的正式網站,如:新谷良子 Official Web Site田村ゆかりOFFICIAL SITE

圖片按此
在《電車男》劇中,電車男喜歡的聲優,這職業在香港人眼中是否很不可思義?

圖片按此
圖片按此
圖片按此
圖片按此
日本的聲優愛好者,將車站的名稱貼上聲優的相片和名稱。(網絡圖片)

二.動、漫畫技術人員
  動畫漫畫,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原畫、角色設定、色彩指定、劇情(腳本),工作類型多。在香港,根本沒有這樣的人才,也未必有這樣的機器及工作室。

圖片按此
將一疊圖畫經電腦模擬動畫的攝影機。(圖為Full Metal Panic TSR前夜祭)

  另外,動漫畫的取材也是一個重點。日本動畫的取材種類多、產能大,類型由愛情到同性戀、由戰爭到搞笑(惡搞)的題材也有。至於動、漫畫的背景,卻不一定是虛構,不少動畫、漫畫,甚至遊戲的背景均是來自現實,再加以修正使用。例如是:《おねがい》(Please!)系列(港、台譯《星空的邂逅》、內地直譯為《拜託了》)的學校,其實是舊制松本高校;《苺ましまろ》(中譯《草莓棉花糖》)中,亦是取實景;當然,在香港取景的《フルメタル・パニック!》(Full Metal Panic TSR)(港、台譯《驚爆危機三》、內地直譯為《全金屬狂潮三》)自然也是香港的實景。

圖片按此
圖片按此
《拜託了》系列的真實場景 (按圖可放大)(網絡圖片)

圖片按此
圖片按此
《苺ましまろ》的真實場景(網絡圖片)

圖片按此
圖片按此

圖片按此
圖片按此
《フルメタル・パニック!》TSR的香港真實場景 (按圖可放大)(網絡圖片)

三.各類不同類型作品的轉換
  要吸引不同類似的顧客、賺取金錢,就要增加自己的產品類型。香港的動畫、漫畫,很少像日本般推出多樣化產品。日本的小說、遊戲,可以漫畫、動畫化;而動畫又可以遊戲化、小說化。因小說的讀者群年齡比較高,所以推出小說可藉此加大觀眾群。(小說動畫化的例子不少,近期動畫化完畢的為《灼眼のシャナ》(中譯《灼眼的夏娜》)近期的小說動畫化例子有《ザ・サード-砂漠の星のアプレンティスガール》,暫無統一中文譯名)。

圖片按此
原作的人設畫家也不是將所有動畫人物畫過出來的,動畫化需要後期的修正。(圖為Full Metal Panic TSR前夜祭)
3AV188.HD199
 樓主| 3av188 發表於 2006-4-14 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動畫、漫畫產業的發展
  日本的動、漫畫產業,除了以賣漫畫、動畫DVD之外,還有一系列週邊物品售賣,種類由水杯到等身高人偶也有,當然也有電車男劇中的Figure。別小看這類動、漫畫產品,價格可以很高。因為大部分也是限量生產的關係,這些產品是會有抄賣的情況出現的。最近抄賣情況最激烈的,為《ローゼンメイデン トロイメント》(中譯《蔷薇少女》)中的翠星石Figure,原價¥2,835,在日本雅虎拍賣場炒至¥13,000以上(折合港幣八百元多),推出兩三個月便升價近五倍。部分產品售價昂貴,如《機動戦士ガンダム》近期的Macross Zero VF-0S,售價為¥17640(折合港幣一千元多)。部分可見如果入貨正確,抄賣漫畫、動畫產品也是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

圖片按此
《電車男》劇中的模型,實為《Daicon4》系列的女主角米拿(或譯尼娜),是「GAINAX」於1983年的作品。而《電車男》劇片頭的動畫,亦和《Daicon》有關。

圖片按此
日本的動畫附帶產品種類繁多,如角色Figure、畫冊、公式設定集、有聲書(以聲優配音的CD)、甚至是等身高抱枕也有。(網絡圖片)

動畫和卡通
  「動畫」和「卡通」,在定義上其實存有分別,一般人常常誤用此字。嚴格來說,「卡通」是指美國出品的動畫作品,而「動畫」是指日文出品的動畫作品。一般而言,「卡通」對象是十歲以下的兒童;而「動畫」的對象則沒有限定。「卡通」的情節會比較幼稚化,而且容易理解,如日本「Broccoli」(ブロッコリー)製作的《デ・ジ・キャラット》(官方英譯《Di Gi Charat》),台譯《鈴鐺貓娘》、《Di Gi 鈴鐺貓》,港譯《滴骰孖妹》,就可以說是「卡通」;而同一公司出品的《ギャラクシーエンジェル》(官方英譯為:《GALAXY ANGEL》)台曾譯為《天使戰隊》、統一中譯為《銀河天使》則為可定義為「動畫」(情節內容比較年青化)。部分動畫的情節,比電視劇更為深入,最為人所知的為1995年首播的《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中譯《新世紀福音戰士》,當中角色的心理及情節,比大部分電視劇更為複雜。動畫種類繁多,看動畫不一定是幼稚的。

圖片按此
剛剛播放完畢的日本動畫《地獄少女》,動畫內容主要關於報復心態,比一般電視劇中的情愛內容更具人生哲理。
3AV188.HD199
 樓主| 3av188 發表於 2006-4-14 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動畫、漫畫的次文化
  部分喜好動畫、漫畫的人,會自行製作動畫、漫畫相關產品。例如使用現時部分動畫、漫畫的人物設定,編寫新漫畫;或是自行製作角色,畫出自創漫畫。一般而言,前者定義為改編作品、後者定義為原創作品。這類作品,均統一稱為《同人誌》。這些作品形成的次文化,也統稱為同人文化。香港的同人文化及產品的成熟程度,亦比日本落後。而在同人物品展銷會中,亦有人會扮演動畫漫畫的角色,這類文化,一般稱為「Cosplay文化」。

一.同人誌及相關物品即賣會
  香港的同人展銷會有不少,如有私人辦的CW(Comic World HK)、大學學生會屬會辦的秋祭(香港城市大學)、藝墟(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 辦的螢之祭(觀塘分校)等。現時香港同人展銷會售賣的產品創意不算高,除了「同人誌」外的產品,多數也只是將畫畫上紙袋、文件夾上出售,或是印製卡片書籤、製作襟章售賣。

圖片按此
香港同人展銷會售賣作品多為市面上流行的動漫畫週邊製品,如圖中《ケロロ軍曹》(中譯《青蛙軍曹》、《Keroro軍曹》)紙袋。(攝於2005年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觀塘分校辦的螢之祭)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活動多和同人展銷會一起進行,而部分人會將「角色扮演」和「Lolita服裝」混亂,其實這也是兩種不同的服飾。「角色扮演」主要是模仿動畫、漫畫的角色服飾,扮演有對象。部分專業的「角色扮演」者甚至連角色的心態、行為、語言也進行模仿;「Lolita服裝」沒有扮演對象,只是穿上「Lolita服裝」而已。角色扮演可以滿足部分人的表演慾。香港有不少熱愛拍攝角色扮演者的人士,器材專業、技術熟練。

圖片按此
「Lolita服裝」曾被香港的電視台作為研究對象。

圖片按此
部分「Lolita服裝」和「角色扮演」相似,外行人很難分辨。圖中右為「角色扮演」扮演《これが私の御主人様》(台譯《我的主人愛作怪》,港譯《我的主人》,內地譯《這就是我的主人》)內的沢渡いずみ;而左邊的只是一般的「Lolita服裝」。(攝於2005年香港城市大學的秋祭)
為保障私隱,下圖經過電腦處理
圖片按此
香港的角色扮演拍攝人士(一)(攝於2005年香港城市大學的秋祭)
圖片按此
香港的角色扮演拍攝人士(二)(攝於2006年Comic World HK 21)
圖片按此
可見電車男劇中的拍攝聲優場面,在香港角色扮演活動時也會出現。

圖片按此
日本的角色扮演者,甚至穿上等身高、連面罩假髮的服飾。圖為扮演《宇宙のステルヴィア》的片瀬志麻。(網絡圖片)

病態電車男
  事實上,日本和香港也有少量思想偏離現實的御宅族。在網上為人所知的為喜歡音夢,常常抱著等身高抱枕到處遊歷的御宅族。部分御宅族,會變成「蘿莉控」(喜歡小女孩的人)、「正太控」(喜歡小男孩的人),或是對某種服飾有特殊喜好的人,如「女傭服」、「水手服」。其實,想深一層,有這類嗜好不是甚麼罪過。只要不影響到別人、不做犯法的事,就不應該干涉他人,更不應該歧視這類人。

圖片按此
在網上被廣泛流傳的這名御宅族,被網友冠上「變態」等罪名。(網絡圖片)

附記:
  或許有人認為列出譯名並無必要,但是各類動畫漫畫作品名稱,和電影一樣,在各地也有不同的譯名。個別的譯名有很大的差異。如《フルーツバスケット》 (官方英譯《fruits basket》),台灣譯名為《魔法水果籃》,內地譯為《水果籃子》,香港則譯為《生肖奇緣》;《まほらば》 (官方英譯《Heartful days》),台灣譯名為《我們的仙境》,內地以英文直譯為《心動的日子》,香港譯名為《我的世外桃源》。可見譯名變化之大,除非認識很久,不然實在難於記上所有作品的譯名。香港的譯名,多數是電視台或是買下漫畫版權的出版社自行翻譯,部分譯名亦難以理解,故此必須列出所有作品的原名、各地譯名以供參考。

  本文作者3AV188在此謝謝各位閱畢本文。部分圖片轉載自網上各類網站,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絡本文作者3AV188以移除圖片。另外,請勿私自轉載本文及相關圖片,本文作者保留所有版權。

  由於每篇文章限定為五千字元,故此分開貼上。

[ 本帖最後由 3av188 於 2006-4-14 22:15 編輯 ]
3AV188.HD199
UCR683 發表於 2006-4-14 21:26 | 顯示全部樓層
《吳偉明的知日部屋》,亦有不少關於《電車男》文化的文章,可以到比參考。
註: 吳偉明先生為「中大日本研究系副教授」,是位「日本文化通」。
HOMAN 發表於 2006-4-14 23:1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3av188 於 2006-4-14 20:28 發表
動畫、漫畫的次文化
  部分喜好動畫、漫畫的人,會自行製作動畫、漫畫相關產品。例如使用現時部分動畫、漫畫的人物設定,編寫新漫畫;或是自行製作角色,畫出自創漫畫。一般而言,前者定義為改編作品、後者定義 ...



看完你的交章後, 想問問, 你想表達的是什麼? 難道是想從各方面分析香港比日本落後, 不專業?
ken603 發表於 2006-4-14 23:56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咁"港式巴士迷"算唔算"御宅族"?
或者晚晚一定要上italk睇幾個鐘的又算唔算?
dl811 發表於 2006-4-15 00:3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HOMAN 於 2006-4-14 23:10 發表

看完你的交章後, 想問問, 你想表達的是什麼? 難道是想從各方面分析香港比日本落後, 不專業?


應該可以當成是明日首播的<<電車男>>的導讀一篇
不是「御宅族」(或者說是對動畫漫畫或日本網絡文化很熟悉的人)的話看這個可能會有點不明白的
例如香港人對日本配音員fans 對配音員為何可以那麼瘋狂可能未能理解
(當然如程文意梁少霞的「星級配音員」是有一般追隨者的)

原帖由 ken603 於 2006-4-14 23:56 發表
咁"港式巴士迷"算唔算"御宅族"?
或者晚晚一定要上italk睇幾個鐘的又算唔算?


絕對算, 就算<<電車男>>裏也有個電車(香港的火車)「御宅族」
dennis28a 發表於 2006-4-15 01:29 | 顯示全部樓層
小提議,我反而樓主忽略介紹「2ch」文化。

小弟亦認同樓主說法,香港人常把不同地方文化混淆,而且香港討論區文化並不是「2ch」文化,此話何解?

首次,「2ch」是日本一個虛擬網絡社區,網友可用匿名及毋須註冊方式在網上暢所欲言,因此大受隱蔽青年及御宅族歡迎。而且「2ch」營運是由網友負責,收入來源大多為賣廣告(包括成人及賭博)及網友捐注。

其次,「2ch」內容如果不影響網站運作,基本上是沒有人阻止的,不像香港的討論區,凡是違法、色情的,一律禁止。因此在「2ch」內經常充斥預告自己即將犯罪、自殺等等,故此有人開始關注隱蔽青年及御宅族的潛在問題。

返回 italk,其實 italk 早已不符合「2ch」文化的特質,現時香港是有類似「2ch」的東西,那正是新聞組群。

當然,小弟不在此詳解「2ch」文化,但可以肯定的是,香港巴士迷、鐵路迷的瘋狂及內向情度根本不算得是現在的御宅族(相信大家不會為巴士而生,為巴士而死;同時又缺乏交際能力,長期困在家中或完全專注巴士),我認為反而像御宅族發展初期。
UCR683 發表於 2006-4-15 23:27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ken603 於 2006-4-14 23:56 發表
咁"港式巴士迷"算唔算"御宅族"?
或者晚晚一定要上italk睇幾個鐘的又算唔算?

這一方面,我不叫「巴士迷、鐵路迷」,而統稱叫做「交通御宅族」,就是指喜歡香港的公共交通工具、
動漫;各大討論區、網誌;娛樂、偶像、潮流的交通愛好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4-30 22: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