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份都有分先天同後天, 即使先天都仲有得細分, 係對某些科目有先天興趣, 還是對讀書
有先天了解, 前者對於唔係好識讀書的人係天大喜訊, 只要俾少少努力就可以考到高分,
但講到尾只局限對某些科目有用, 而擁有後者呢, 係講緊任何科目都有用, 哪怕你對讀書
完全冇興趣, 有呢種先天技能喺手, 咩博士碩士都難你唔到, 要有社會地位唔難.
後天唔係完全冇機會, 但最起碼真係有人話到俾個小朋友知道, 讀書對將來幾有用之外,
提供讀書竅門亦只係其中一環, 比如有人話溫書時讀出聲有用過就咁睇, 或者係一堆文字
入面揀重點嚟睇, 或者真正去試過/接觸過所學的知識, 呢啲都係其中方法. 而我就相信有
自信同有理想, 係好能夠推動到一個人去明白讀書背後嘅意義, 加上要明白讀書只係人生
起步點, 而唔係決定你一生全部的時候, 再依循一些實用的讀書方法, 清楚了解自己邊啲
科目係弱項, 再重點去操, 唔掂就盡快諗適合自己的辦法, 要同時間競賽, 但不要同其他人
比較, 到最後(踏入社會前最後一次學校考試/公開試)無論成績係點樣, 過程同結果都係
你自己經歷過, 係終生受用的經驗, 對將來做事一定有幫助.
另外, 讀書同考試係兩回事, 唔能夠畫上等號, 讀書平時在家.自修室.課室, 比較在試場時係
壓力細好多. 讀書方法其實係包括埋你識唔識點樣處理壓力, 屋企俾嘅壓力, 自己俾嘅壓力,
試場上嘅壓力等等, 其實有可能蠶食緊你曾經溫過嘅書, 牢牢記住嘅答案, 到其時你答唔出
一粒字, 係肥左就肥左, 冇得返轉頭, 所以識得讀書方法同懂得處理壓力同樣重要.
簡而言之, 「讀書」都係一種學問, 除左有人天生就明白「讀書」為何物, 其他人都只能
靠後天慢慢學習去領略箇中意義, 利用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排除壓力, 去應付一個又一個
考試, 完成人生的學習階段, 迎接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自己.
p.s. 小弟讀書堅唔叻, 咩預科咩大學完全碰不到邊...... 知道時間唔會倒轉行, 惟有盡快把握
現在, 不斷裝備自己(內在), 去得人欣賞和認同, 對得起人, 對得起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