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小弟所見
82B而家改左係美田總站開之後
7:20個班日日執雞執到頂閘
周不時過鐘都仲上緊客
頂住同坑既283入站
|
|
|
|
|
本帖最後由 castanopsis 於 2015-10-26 22:05 編輯
唔知點解好多版友計數都只識得計單邊
轉乘線雖然收得平,但兩邊拉勻計收入無想象中咁差
以上面提到的91M為例,平均每個轉乘客應該係計$4收入而非$1.9
加埋將軍澳-清水灣道客,以及為數不少的轉鐵客,每個客平均應該都收到接近$5
而且以收入去衡量轉乘線價值亦有問題
251A蝕錢,並不代表條線唔值得做
因為你唔開251A,會連累欖隧成堆線既收入減少
轉乘線,究竟開定唔開,好多考慮因素,單從轉乘線收益判斷略嫌武斷(不過251A個case有少少社會責任成分,以條線個客量,計埋欖隧線個收益都可能真係未必有賺)
|
|
|
|
|
完全正解,攞返我上面3M個例子,以全價客/半價客/轉乘客收入嚟估點都係衰過91M。
|
|
|
|
|
其實唔係討論緊乘客數量咩?唔係講緊錢WO……香港人真係……咩都講錢先……
乘客數量,唔好理佢係2蚊客,成人客,俾500紙既豪客,定係免費轉乘客,都係講緊上車、落車既乘客數量JE……
點解又可以講91M,3M,251A………
呢D線就算100%係轉乘客,全部唔收錢,都多過千五人吧……
|
|
|
|
|
齋講乘客數量有咩意思?
好似A29P,理論上載1000客就維到皮
但巿區應該唔少線載多過1000人但到頭來都維唔到皮
客量乘以票價條數先有意義
而巴士公司加唔加價,都係睇佢自己成盤數賺定蝕
唔講錢講咩?
九巴今時今日都比十年前少左人搭,而結果都有錢賺
客量同盈利能力之間仲有唔少因素影響住
|
|
合理行為不容無理干涉,後果自負
|
|
|
咁你要睇樓主真係想知乘客人數,定真係想知巴士公司邊條線蝕錢。
就咁睇#1,似係客量重要過賺錢吧……
(佢又冇話想巴士公司檢討邊條路線唔賺錢或真正「唔夠客」)
|
|
|
|
|
A29P每日開28班車,每班車只要36個客就做到時which依家應該都有)
當你每人比30蚊(因為計埋staff同半價,實際肯定唔止),收$30000,用左三部車,每部搵到$10000
比九巴27,用15部車,比盡你個個收5蚊(實際當然更少),要做番每部搵到$10000既成績就要30000個客
所以用客量去計,根本無意義
|
|
橫看香港巴膠
|
|
|
91M仲有比91P拖低埋...91P都入91M數...
同埋維修費好重皮,因為日日上落山,車又用得多
所以十大蝕錢線91M一定有份
|
|
|
|
|
14X宜家有無1500人?
之前好似話得1100人搭
|
|
|
|
|
除左柴小區真係諗唔到係咩區...
|
|
ArcheX LaX, 你咁做咪同你口中嘅獨裁者一樣咁冇道德囉!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