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chnacu 發表於 2017-11-17 19:03

宜家香港人多咗行山, 假日可能幫到51吸多少少客, 但成本高, 而且平日少人啲情況上, 好難肉食, 甚至打和都有難度, 但係九巴應該唔會cut51, 因為記得有一年九巴加價, 發言人點名指因為51係唯一公共交通工具, 所以係願意蝕住做, 佢咁講, 我咁聽

順利村 發表於 2017-11-18 00:06

kei_hk 發表於 2017-11-18 10:09

matchnacu 發表於 2017-11-17 19:03
宜家香港人多咗行山, 假日可能幫到51吸多少少客, 但成本高, 而且平日少人啲情況上, 好難肉食, 甚至打和都有 ...

據說這條線一直都係蝕的﹐包括在雙層巴士年代。

以前未有大欖隧道﹐51可以講係錦田一帶出市區的唯一的方法﹐真係多人使用﹐特別係早晚2段繁忙時間。
九巴無盈利都要基於乘客需求﹐班次唔疏﹐仲要由單層車變成雙層車。

但係大欖隧道開通﹐才用251M去將51乘客分流﹐令到51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自此便可減班次﹐以及轉單層車空調化。


九巴一直都想cut﹐但係政府一句話川龍至上村一段﹐會有乘客需求﹐言明唔可以令這一段路沒有公共交通服務(唔計的士)﹐除非搵到代替者﹐否則九巴唔可以取消路線。
(註 : 荃灣至川龍﹐一直都有專線小巴服務)

之後政府都曾經招標﹐以小巴線取代。
結果真係不用多講﹐有小巴肯入場﹐51就已經消失啦﹐自此再無聽過九巴申請取消51的消息。

既然51淪為 "社會責任線"﹐九巴咪用最少資源去做囉。而政府亦無因素去叫九巴投入更多資源落去﹐因為成本問題及乘客人數真係少。


想假日提升服務﹐就要政府幫手﹐在山頂附近適當位置加設巴士專用的掉頭位﹐令到巴士唔需要行山頂至上村一段﹐令到巴士公司可按乘客需求派特車疏導乘客。
現時基於無位掉頭﹐派特車都係無意義﹐都係要吉車行落山再上山才載客。


kay 發表於 2017-11-18 10:16

其實見行山網教人上大帽山,唔想等51可以去川龍出發
因為當年51係有緣人班次

不過問題係成條荃錦公路得51,無可能剩係到川龍就算

dennislokawai 發表於 2017-11-18 10:22

KC3555 發表於 2017-11-17 14:53
咪玩啦,宜家安排其實係非常理想。(尤其是平日)
平日一小時一班車,上到郊野公園站,坐慣就知道有得坐 ...

其實我都係覆緊站友話"其中一個方向改行欖隧"的建議:)

當然,站在乘客角度,有得坐倒頭車梗係坐,
始終唔駛晌山上呆等吹風;
但站在巴士公司角度,當然希望乘客選擇正確方向乘搭。

不過我估巴士公司可能都默許呢種情況,
反正都要接載同一班客(非繁忙時段仲係同一班車),
正如閣下所講,依家可以有變相Double班次效果。

如果九巴有心杜絕,我諗九巴一早已經轉雙向或加循環限制。
(唔好話咩上村無位或無先例,九巴要搞實有辦法)

kei_hk 發表於 2017-11-18 12:36

本帖最後由 kei_hk 於 2017-11-18 12:41 編輯

dennislokawai 發表於 2017-11-18 10:22
其實我都係覆緊站友話"其中一個方向改行欖隧"的建議

當然,站在乘客角度,有得坐倒頭車梗係坐,

前面有人話上村無位﹐真係笑話啦。

以前上村有54做總站﹐而家都無左這條線做總站。51轉做總站兼踢人落車﹐擺極咪1部車﹐點會有問題。

而家51的安排﹐連同54轉循環線安排﹐擺明九巴唔想擺資源在上村做總站。



順利村 發表於 2017-11-18 14:28

ma212223 發表於 2017-11-18 17:02

本帖最後由 ma212223 於 2017-11-18 17:04 編輯

有關51循環果度到底石崗軍營/雷公田$5.4分段
係咪可以坐到出荃灣?

m_rd08 發表於 2017-11-18 17:25

本帖最後由 m_rd08 於 2017-11-18 17:38 編輯

ma212223 發表於 2017-11-18 17:02
有關51循環果度到底石崗軍營/雷公田$5.4分段
係咪可以坐到出荃灣?
見過司機響上村清客/響雷公田叫客去對面等車

btw 見到磚家話「前面有人話上村無位﹐真係笑話啦」呢個就真係笑話啦
睇都冇睇過當地情況就亂咁吹水

clivetock 發表於 2017-11-18 22:08

kei_hk 發表於 2017-11-18 10:09
據說這條線一直都係蝕的﹐包括在雙層巴士年代。

以前未有大欖隧道﹐51可以講係錦田一帶出市區的唯一的方 ...

英雄亭夠唔夠位比部AAU掉頭?
頁: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星期六下午柴灣入上村Mtr轉51只需8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