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y 發表於 2018-3-21 10:25

另一角度,證明新巴生意難做

本帖最後由 kay 於 2018-3-21 11:02 編輯

由於涉及財務分析,先申報本人沒有持有任何關連公司股份

當年九巴虧蝕申請加價
坊間曾批評,巴士公司勾走RS廣告收入,有錢賺都變無錢賺

本人以九巴當年手段,整理了新巴城巴2010至2017年的數據

發現在完全勾走廣告收入下,城巴仍能保持盈利至2016年
而新巴早於2011年已失守

以下為新巴數據


('000)


年份車費收入其他收入總成本除稅前P/L
20171059442311591089782819
20161076525269041113297-9868
20151075240198041142331-47287
2014118405422023113984466233
20131167368179261207891-22597
20121148977167251188903-23201
20111121745148381138620-2037
2010110205615081105576061377


當然,以車費/廣告收入比例說,巴士公司的數字是偏低
但除著廣告模式轉變,有關收入長遠只會下降
靠廣告收入幫補收入已經行唔通

巴士公司只能作內部改革,優化路線組合,或者積極考慮新巴城巴合併,才是未來出路

kingprowm 發表於 2018-3-21 10:28

本帖最後由 kingprowm 於 2018-3-21 10:36 編輯

其實新界加九龍咁大反而由一間巴士公司壟斷,反而港島區咁細就由兩間公司競爭,很唔健康
其實新界區應該要打散佢,放多些線給其他公司做,九巴現在只係大西北做得異常積極

Charon1999 發表於 2018-3-21 10:39

港島太細,冇辨法。當然TKO 西九新記Hea做就與人無尤。

PF2802 發表於 2018-3-21 10:50

kingprowm 發表於 2018-3-21 10:28
其實新界加九龍咁大反而由一間巴士公司壟斷,反而港島區咁細就由兩間公司競爭,很唔健康
其實新界區應該要 ...

港島真係有兩間公司「競爭」嗎?

Snoopy@FB8617 發表於 2018-3-21 11:01

如果新巴同城巴合併既話
咁新巴一part就會有排都冇得加價

再講而家都一家親左
合併後既帶來協同效益唔多

053h4 發表於 2018-3-21 11:05

s121424 發表於 2018-3-21 11:10

Charon1999 發表於 2018-3-21 10:39
港島太細,冇辨法。當然TKO 西九新記Hea做就與人無尤。

明知港島有叮叮競爭 但d 流水線嫌少收益又hea住做 2A根本一班車流下一程其實有機有一班半車嘅客(繁忙時間銅鑼灣《》東區仲有一堆西灣河上耀東客) 新巴又要cut 2a車 又要脫班 趕客無得頂佢生意難做自己搞出嚟毋須同情

053h4 發表於 2018-3-21 11:19

neoplan720p 發表於 2018-3-21 11:21

生意難做係事實;
但唔代表新城自己無責任。

呢幾年整左幾多廢線出來?
又同一時間整頹左幾多原本有客的線?

***********
當2A一減再減,有幾多客去左坐電車?

當18同18P當初仲有客的時候,走去開18X,然後幫18P東行兜埋西營盤,呢到又趕走左幾多客?(特別係北角<->中上環果堆客,根本唔關西港島線事)

當720、722走線越來越重疊,班次又搞唔好,下繁又無左720A清客,呢到又跌左幾多客?

當798成日有人投訴上唔到車,佢加班又遲左幾多先肯做?

當682系仲要條條入哂柴灣(除682C外),又有幾多資源浪費左?

當970系自己做得衰,一到西港島線開通,又趕走幾多客落地鐵?

*********
香隧線或者西區流水線俾地鐵打到應一應,好大原因係關路面狀況事,唔怪新城。
但其他方面,明明新城有得做好d,但佢地又有無盡力去開拓客源,或者至少留客呢?

HM3044 發表於 2018-3-21 11:22

所以我好支持TD藉872事件懲罰九巴,將296系、及其餘過海路線收回並轉移比新巴做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另一角度,證明新巴生意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