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4866 發表於 2018-12-30 00:21

浸大小晴 發表於 2018-12-29 20:53
以前有3門,落客係快好多,而家單門,好少同時並排到2個落客,遇上長者就真係企左喺度。以前至少有另一扇 ...

載到170人既係中巴ML
3M下層係座位無水塘載唔到咁多

樂仔〞 發表於 2018-12-30 00:24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18-12-29 23:53
咁就要諗下座位同樓梯既關係
單樓梯對於大上大落根本無幫助 , 要塞死係樓上既始終會塞死
但雙樓梯先可以發 ...

以前無輪椅位都起碼慳到少少位啦

bnr34 發表於 2018-12-30 00:39

s3n370 發表於 2018-12-29 14:14
就算係闊門,都好少真係兩個人並排落車。
尤其是好多人連行路,都要不偏不倚行正路中心 ...

人多既時候, 只要唔係有人唔落車企係中門兩邊擋板, 都會常見到兩個人並排落車

ricky619 發表於 2018-12-30 00:41

其實 S3BL,S3N,S3M 最初在落車門中間有條扶手分開左右

兩行一齊落車, 都可以做到雙門落車既效果, 後來好似話要搬輪椅

上車就拆左, 其實有冇得加番?


kei_hk 發表於 2018-12-30 11:00

ricky619 發表於 2018-12-30 00:41
其實 S3BL,S3N,S3M 最初在落車門中間有條扶手分開左右

兩行一齊落車, 都可以做到雙門落車既效果, 後來好似 ...

以前落車門的確係中間有條柱的﹐將落車門分成2邊﹐乘客就自然會2個人一齊落車。
不過﹐雖則乘客會自己分成2邊落車﹐但係實際上甚少出現平排2人一齊落車﹐多數都係左右邊的乘客前後腳通過落車門的。
原因係通道係窄的﹐通過的時間就或多或少會身體突部份去左另一邊通道。
這樣計番﹐效率未必提升好多。

大約去到轉用灰色座位的年代(九巴)﹐就開始取消落車門的這條柱﹐其中一個原則係整體的香港人身型增大﹐再加手提物件﹐要經過這條柱才可以落車﹐其實係幾迫的。


於是就先在新車取消這條柱(新車直接唔裝)﹐之後再推展去大部份舊車。

我就唔肯定雞車鴨車這些超高地台的巴士﹐有無取消落車門的柱。
事關2級樓梯都幾窄的﹐加上最後一級同地面都係較高。

kei_hk 發表於 2018-12-30 11:07

ryulky 發表於 2018-12-29 23:24
其實中巴3門車就只有圖中的ML2, 李日新解釋樽頸位是樓梯 (就算下層清晒,上層都仲要排隊用唯一的樓梯落樓)...

無錯﹐以前成日見3門車埋站﹐都係下層落晒客﹐但係上層仲排緊隧落樓梯。

不過我都想講﹐以前的車來講﹐2門車及3門車的落車門係唔同闊度的。

2門車的落車門係闊些少﹐剛剛好夠2人平排而行﹐但係3門車的落車門係窄少少的﹐1個人過就有位淨﹐但唔會夠位2人平排而行。
(PS. 中巴部3門 MCW 就極品﹐受底盤限制﹐不需多講)

浸大小晴 發表於 2018-12-30 12:55

Ming0420 發表於 2018-12-30 13:23

樽頸在於樓梯而唔係門。

而香港巴士公司計過數後,偏向要載客量多於上落客速度。
新加坡大上大落流水接駁多,先有誘因玩三門雙梯。

香港如果想玩都唔係唔得,當年ATE/AVW直梯都犧牲成十個位。

ky927 發表於 2018-12-30 13:28

HE7921 發表於 2018-12-29 20:47
而家d 12.8米載客量都接近150人,係咪需要整返三門呢?(最多將輪椅位設於第二同第三道門之間) ...

用二三剔夾住輪椅位咪反而令上層落客同輪椅落客打交叉

我諗宜家嘅12/12.8車,如果要改兩扇單門落車,我諗成個低地台區係水塘,關愛座都要上一級先切合需要。改成咁都仲要係新市鎮區內線同大流水線先岩用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18-12-30 22:20

Ming0420 發表於 2018-12-30 13:23
樽頸在於樓梯而唔係門。

而香港巴士公司計過數後,偏向要載客量多於上落客速度。


ATE AVW 果陣係退緊短車
當年仲係玩緊提升舒適度同新標準

今日反其道而行,仲要不斷縮減乘客乘坐空間
咩道理黎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030116/3065617
頁: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點解當年要取消三門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