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到170人既係中巴ML
3M下層係座位無水塘載唔到咁多 |
|
我本人 明白什麼都總有限期
|
|
|
人多既時候, 只要唔係有人唔落車企係中門兩邊擋板, 都會常見到兩個人並排落車
|
|
|
|
|
其實 S3BL,S3N,S3M 最初在落車門中間有條扶手分開左右
兩行一齊落車, 都可以做到雙門落車既效果, 後來好似話要搬輪椅
上車就拆左, 其實有冇得加番?
|
|
|
|
|
以前落車門的確係中間有條柱的﹐將落車門分成2邊﹐乘客就自然會2個人一齊落車。
不過﹐雖則乘客會自己分成2邊落車﹐但係實際上甚少出現平排2人一齊落車﹐多數都係左右邊的乘客前後腳通過落車門的。
原因係通道係窄的﹐通過的時間就或多或少會身體突部份去左另一邊通道。
這樣計番﹐效率未必提升好多。
大約去到轉用灰色座位的年代(九巴)﹐就開始取消落車門的這條柱﹐其中一個原則係整體的香港人身型增大﹐再加手提物件﹐要經過這條柱才可以落車﹐其實係幾迫的。
於是就先在新車取消這條柱(新車直接唔裝)﹐之後再推展去大部份舊車。
我就唔肯定雞車鴨車這些超高地台的巴士﹐有無取消落車門的柱。
事關2級樓梯都幾窄的﹐加上最後一級同地面都係較高。
|
|
|
|
|
無錯﹐以前成日見3門車埋站﹐都係下層落晒客﹐但係上層仲排緊隧落樓梯。
不過我都想講﹐以前的車來講﹐2門車及3門車的落車門係唔同闊度的。
2門車的落車門係闊些少﹐剛剛好夠2人平排而行﹐但係3門車的落車門係窄少少的﹐1個人過就有位淨﹐但唔會夠位2人平排而行。
(PS. 中巴部3門 MCW 就極品﹐受底盤限制﹐不需多講)
|
|
|
|
|
樽頸在於樓梯而唔係門。
而香港巴士公司計過數後,偏向要載客量多於上落客速度。
新加坡大上大落流水接駁多,先有誘因玩三門雙梯。
香港如果想玩都唔係唔得,當年ATE/AVW直梯都犧牲成十個位。 |
|
|
|
|
用二三剔夾住輪椅位咪反而令上層落客同輪椅落客打交叉
我諗宜家嘅12/12.8車,如果要改兩扇單門落車,我諗成個低地台區係水塘,關愛座都要上一級先切合需要。改成咁都仲要係新市鎮區內線同大流水線先岩用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