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yw 發表於 2019-10-10 10:36
其實當年九廣鐵路已經相當緊貼著填海的完成而興建屯門東南支線及三聖總站,始終90年底至91年初才完成,而恆福花園
亦隨即在91年初開始地基工程,屯門東南支線及三聖總站分別能在91年底及92年初落成通車已屬相當快,更遑論輕鐵初通
車的時期除了屯門游泳池和豐景園的一角外,其他地方仍是一片海,就算當時已規劃三聖總站甚至會延至青山灣、掃管笏,
亦總需要有個調頭處在安定站之後先應對當時需要,不太可說是甚麼算死草玩意。
重點請怪哂當年政府竟然容許三聖邨80年代落成附近亦有齊墟市海灘但去到90年代先至叫九鐵補番輕鐵。{:3_47:}
我想問依排706喺天南依邊點樣調頭?
要去到洪天路後備月台嗎? 本帖最後由 T-LRT迷 於 2019-10-10 21:33 編輯
GD1570 發表於 2019-10-10 17:39
我想問依排706喺天南依邊點樣調頭?
要去到洪天路後備月台嗎?
706到天耀清客,在洪天路調頭後返回天耀起載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9-10-10 22:23 編輯
paul2357paul 發表於 2019-10-10 16:10
重點請怪哂當年政府竟然容許三聖邨80年代落成附近亦有齊墟市海灘但去到90年代先至叫九鐵補番輕鐵。{:3_47: ...
當年隔了一段時間先至填恆福兆麟個位,從下圖中可以見到沿兆麟街位置有清晰海堤,並非純粹未填好。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 ... 801979%E5%B9%B4.png
會唔會係同三聖廟有關?
睇維基百科,三聖廟係港九船塢業人士集資興建(所以要留返海岸線,可能後期先傾掂數),而廟內有一麒麟洞,兆麟苑之名相信因此而來。 友愛總站真係好奇怪,同山景南北一樣深入屋邨內但使用率極低,唔知點解當年會有咁設計。
而安定個迴圈波口自從屯門第二期通車後應該改左無動力,出入好麻煩。
講返改道,黨鐵真係威水,614/5P, 610都行到車,但唔出車做614/5,又將出車線夾硬拉疏,真係世界級 rickywk 發表於 2019-10-10 22:58
友愛總站真係好奇怪,同山景南北一樣深入屋邨內但使用率極低,唔知點解當年會有咁設計。
而安定個迴圈波口 ...
但山景段可以作雙向調頭(建安/青雲方向折返或者石排方向折返),山景段加埋鳴琴站就可以好似天逸站咁運作,喺調動上有一定作用。
反之友愛站真係冇用。減省不必要車站最好。
RE: 關於輕鐵751屯門區總站選擇
rickywk 發表於 2019-10-10 22:58講返改道,黨鐵真係威水,614/5P, 610都行到車,但唔出車做614/5,又將出車線夾硬拉疏,真係世界級
響610、614P/615P可以正常行駛的情況下,614/615都繼續暫停
難道係為取消614/615鋪路?
講番,呢幾日輕鐵不論邊條路線,見親都係拖卡喎
rickywk 發表於 2019-10-10 22:58
友愛總站真係好奇怪,同山景南北一樣深入屋邨內但使用率極低,唔知點解當年會有咁設計。
而安定個迴圈波口 ...
睇睇維基已經解晒大部分問題啦。
友愛係同市中心同日通車,當時都未有兆麟。如果冇友愛,經市中心所有車都要停安定做總站兼去安定南面調頭。友愛嘅任務就係分流。但後來去兆麟、碼頭甚至三聖都開通,友愛又根本冇需要開咁短嘅路線,所以路軌咪維持原狀
當年友愛總站係畀506及612做總站。
及後612同720合併咗做751,
506又轉埋做巴士
加上其實行出安定站都唔遠,行去屯門站分分鐘又快過搭行去輕鐵站+搭輕鐵嘅時間。
所以友愛使用率低係正常不過。 本帖最後由 paul2357paul 於 2019-10-11 12:02 編輯
DIH 發表於 2019-10-10 22:21
當年隔了一段時間先至填恆福兆麟個位,從下圖中可以見到沿兆麟街位置有清晰海堤,並非純粹未填好。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E5%B1%AF%E9%96%801979%E5%B9%B4.png
會唔會係同三聖廟有關?
睇維基百科,三聖廟係港九船塢業人士集資興建(所以要留返海岸線,可能後期先傾掂數),而廟內有一麒麟洞,兆麟苑之名相信因此而來。
輕鐵兆麟站一路架空直入青山灣泳灘做總站仲型格,大家有冇諗過?:lol
不過無論如何,青山灣太遲先至規劃輕鐵係不爭既事實。
去到現代,請港鐵這樣補鑊吧::lol
https://www.hkitalk.net/HKiTalk2/thread-11480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