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廣鐵肇段 發表於 2019-11-20 08:38

gordon 發表於 2019-11-20 01:31
如果ADL可以喺大陸設廠造底盤,咁就係Made in China,而不是您所謂的「整車進口」
亦可以肯定,大陸係可 ...

大陸嘅市場環境,基本冇外國車嘅生存空間。
而且依家大陸城市客車領域已經基本確定咗以純電動為主,更加壓抑咗ADL喺大陸嘅生存空間。
仲有,大陸依家要求新造客車必須用全承載車身,就係底盤車身一體化,香港呢種底盤車身分開買嘅散拼模式喺大陸冇可能實現。

Man@MFHK 發表於 2019-11-21 17:23

YoungMan 發表於 2019-11-20 07:50
禁止進口會違反WTO規定

大陸: WTO咩黎?食得架?;P
無話唔俾既,抽你重稅已經無人買啦⋯⋯

Man@MFHK 發表於 2019-11-21 17:26

RH7685 發表於 2019-11-19 22:51
嗰期九巴單層都過剩
呢個時候俾樣辦
先唔講質素


大陸既公交咪一樣震到好似無避震咁,澳門果堆純粹改做右軚啫裏面基本上無乜分別⋯⋯
老九果部聽聞幾高質,不過我無坐過。

臥龍-廣鐵肇段 發表於 2019-11-22 11:11

Man@MFHK 發表於 2019-11-21 17:26
大陸既公交咪一樣震到好似無避震咁,澳門果堆純粹改做右軚啫裏面基本上無乜分別⋯⋯
老九果部聽聞幾高質 ...

坐多啲大陸車先啦,依家好多新車嘅避震靚過mmc不知幾多。
不過本身mmc就係垃圾車……

臥龍-廣鐵肇段 發表於 2019-11-22 11:12

Man@MFHK 發表於 2019-11-21 17:23
大陸: WTO咩黎?食得架?
無話唔俾既,抽你重稅已經無人買啦⋯⋯

查咗一下確實俾,不過加上關稅真係冇人會買原裝進口……

Busways 發表於 2019-11-22 11:25

S3bl430 發表於 2019-11-22 12:27

本帖最後由 S3bl430 於 2019-11-22 12:39 編輯

另外,我覺得還有幾個問題令香港比較難大批引入中國製巴士...
1. 品牌/產品没有track record,尤其是雙層巴士
2. 維修work flow/零件可能相對歐州車有明顯分別,又或者大陸車廠未必有很完整和清晰的維修指引讓巴士公司跟隨,會增加巴士公司維修巴士的時間的工作量, 出車率降低 ,間接推高經營成本
3.電動車轉灣不靈活,電池成本貴(充電平,但電池組好貴),經營效差低


一個類近比喻係,
你明知Android機 規格比 iPhone好,又比iPhone平,
但因為用慣左iPhone, iPhone Apps 又好用, 唔知轉An機有没有伏,
不如以不邊應萬變, 繼續用返iPhone

有時選擇產品唔單單係睇佢勁唔勁, 而係用起上黎就唔就手,有没有風險






RH7685 發表於 2019-11-22 14:47

RH7685 發表於 2019-11-22 14:48

臥龍-廣鐵肇段 發表於 2019-11-22 17:57

RH7685 發表於 2019-11-22 14:47
就算你話新城Young Man我都唔覺得避震靚...
價錢講緊已經係歐洲車級數
但係質素嗰度同歐洲車有一段距離 ...

唔好再摞YOUNG MAN來代表國產車啦……
避震靚嘅車,我覺得部分中車算一個。
頁: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點解香港咁少全中國製專利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