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_mister 發表於 2020-8-31 20:07

MB 係第一款長到咁既兩軸巴士,因為兩軸而過長又長期載滿 (行102),重量分有不平均,壓爛晒路面,所以先導致香港需要引入要三軸巴士,都係香港巴士歷史上一個教訓。
source: 李日新

YoungMan 發表於 2020-8-31 20:09

我見而家啲英國11米熱狗都係兩軸嚟
如果ME重量輕過BL
只能夠說德國工藝實在太好

Choi 發表於 2020-8-31 23:12

同樣點解33xx要三軸但長0.1米的70xx反而兩軸?係咪政府開綠燈比permit定過左十幾年製車工藝更成熟?

Oliver_ME16 發表於 2020-8-31 23:19

cx838 發表於 2020-8-31 19:23
70M/80M都只係用過G/BL/ADS/ATS和現在的車,冇行過3M。那路段當年連我11米都行唔到 ...

CN870行70M連書都有相睇,做晒暑期作業未呀版友?!

Oliver_ME16 發表於 2020-8-31 23:25

本帖最後由 Oliver_ME16 於 2020-8-31 23:41 編輯


del,謝指証

ccicoltd 發表於 2020-8-31 23:28

Oliver_ME16 發表於 2020-8-31 23:25
2009年政府將兩軸巴士重量上限由16噸放寬至18噸

18 噸只是逐輛車批豁免,背後沒有改例。

PK9394 發表於 2020-8-31 23:51

應該系大白鯊之後TD就話雙層巴士1定要系3担車。不論長短、不論座位數目。直到2005/6年左右。無車廠再生產3担短雙層。先再批E400兩軸。
Btw, ME 底陣輕系因為用framework 結構,無大直樑。當年未有低地台車陣。framework 架陣系好先進。
後期全部行大西北系要避開吾行隧道。皆因當時有d隧道公司嘅拖車無兜担拖架,直接兜起條牙籤陣會變形。

KMBe500 發表於 2020-9-1 00:04

根本係兩個年代,點有得比?法例已經唔同咗

AtrHenu 發表於 2020-9-1 07:01

PK9394 發表於 2020-8-31 23:51
應該系大白鯊之後TD就話雙層巴士1定要系3担車。不論長短、不論座位數目。直到2005/6年左右。無車廠再生產3 ...

所以呢個原因令到當年批ME需要由荔廠105轉到行元朗廠服役行屯公版68,68M,68X直到改行欖隧為止,但之後只能盡量行上水,大埔區內線直到退,但當然也可能係當年105客量太大用載客量較少的Benz(因為ME比其他11米車少成截)所以先轉11/12米水塘做掛牌唔關隧道禁令事!!;P
btw,於2013紅巴玩復古色時,也有將件金雞貼上ME色行905算係對當年延續返105行Benz的致敬.:lol

AtrHenu 發表於 2020-9-1 07:06

ccicoltd 發表於 2020-8-31 23:28
18 噸只是逐輛車批豁免,背後沒有改例。

18噸標準只將貨車限重條例搬過去俾放寬俾專利巴用,但當然廠方唔再生產10米三軸車先放生啫!!:lol
頁: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點解11米都城中巴係兩軸但九巴就三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