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Man
發表於 2020-9-1 19:13
HE7921 發表於 2020-9-1 17:43
樓上43座+樓下32座,不設企位
噤唔怪之得試驗失敗
GA6072
發表於 2020-9-1 22:42
YoungMan 發表於 2020-9-1 19:13
噤唔怪之得試驗失敗
本身G/N企位都唔係多
只係企到9-12個人
da81
發表於 2020-9-1 23:08
AtrHenu 發表於 2020-9-1 10:50
小弟,中巴和九巴雞鴨車係早過第一批12米訂,所以咪落地先;但雞車出曬後不久九巴第一批BL,沙仔,小多就出街, ...
MB 係中巴運財童子,比兩軸隧道費,做三軸既客量,而且90 年DM 落地時MB 只係11~12 年車齡,唔存在殘車既指控
MB 幾乎DL 同冷馬加入後先逐步離開紅隧線,但641 同 914 仍然有MB 踪影
但MB 缺點係馬力細,上唔到大斜路,所以中巴之後都係編佢行平路線,你睇720 有MB, 但780 無,柴斜係原因之一
da81
發表於 2020-9-1 23:13
AtrHenu 發表於 2020-9-1 07:01
所以呢個原因令到當年批ME需要由荔廠105轉到行元朗廠服役行屯公版68,68M,68X直到改行欖隧為止,但之後只能 ...
九巴官方都認證,係隧道公司拖車問題而令ME 要離開105, 同樣地亦明顯屯公線係更岩ME 行
另一方面客量更勁既104 當時都仲行兩軸車,所以唔存在客量問題令ME 離開105 既推測
ccicoltd
發表於 2020-9-2 01:08
AtrHenu 發表於 2020-9-1 07:06
18噸標準只將貨車限重條例搬過去俾放寬俾專利巴用,但當然廠方唔再生產10米三軸車先放生啫!!
...
單層旅遊巴一樣有批豁免 (個人觀察 16.5 噸為主),跟十米三軸車不再出產沒有必然關係。
hkaiw
發表於 2020-9-2 11:08
da81 發表於 2020-9-1 23:08
MB 係中巴運財童子,比兩軸隧道費,做三軸既客量,而且90 年DM 落地時MB 只係11~12 年車齡,唔存在殘車既 ...
奇怪的是出牌初期是行過80線。
AtrHenu
發表於 2020-9-2 12:00
hkaiw 發表於 2020-9-2 11:08
奇怪的是出牌初期是行過80線。
估計當年中巴80同20客量一樣非常大先派MB,因為當年80,20係中上環一帶去東區獨市巴士線!!(因MB係清到不少客的);P
Man@MFHK
發表於 2020-9-3 22:15
YoungMan 發表於 2020-9-1 14:56
冷氣雞車都係兩軸
有無人知冷氣雞載客量幾多同部車幾重
唔好忘記雞係FR,依家全部RR重量集中晒係車尾。
PC2625
發表於 2020-9-4 06:51
AtrHenu 發表於 2020-9-1 07:01
所以呢個原因令到當年批ME需要由荔廠105轉到行元朗廠服役行屯公版68,68M,68X直到改行欖隧為止,但之後只能 ...
紅隧不可以未必代表其他隧道不可, 記得 ME 曾短暫行過 70X
PC2625
發表於 2020-9-4 06:55
AtrHenu 發表於 2020-9-1 10:50
小弟,中巴和九巴雞鴨車係早過第一批12米訂,所以咪落地先;但雞車出曬後不久九巴第一批BL,沙仔,小多就出街, ...
中巴最後一批買入的細車, 不是行走 15 號的 SD (BL 中巴版本) 嗎 ?